因成果熟 盤點集史

2022-01-19   | 慈濟基金會
慈濟建築委員在九二一希望工程用心付出,為學子打造希望未來。證嚴上人開示:「不管是過去的校長,現在的校長,都有出現來說感恩慈濟、見證慈濟,真的讓我每一回聽,我就是感恩慈濟人大家的付出。光說我們的建築委員,幾個建築委員,在這麼多的建築物,就是經過他看圖,看圖也很辛苦,不分白天晚上。」(攝影者:林宏謀)
【證嚴上人1月18日臺北溫馨感恩時刻開示】
「要感恩的事很多,其實,是師父要感恩大家,也是師父不能沒有大家,因為是大家給師父的力量。」
 
2021年歲末祝福行腳,證嚴上人跨越三個月分的長途行程,1月18日進入尾聲,在往花蓮回程臨行前,證嚴上人與北區慈誠委員幹部溫馨座談,言談中有勉勵,也有感恩。
 
「儘管(是)我呼籲大家,力量是大家的——愛的力量。這樣聽起來,剛才王(明德)居士在分享九二一之後建設的學校,實在聽了也會感覺不可思議,(當時)錢在哪裡?不知道。但是那時候工程也要做,錢我有在募嗎?我沒有募,是大家發心,這種自動自發,聽了呼喚,大家愛心啟發,這就是每一個人本具有佛性,只是借一個因緣聽到聲音,這樣大家結合起來;聲音也不是一出來人家就聽得到,是大家傳出去,這叫做方法,一個個弘法,弘揚善事。」
 
援建學校寄希望 善愛延續萌菩提
 
從九二一希望工程開始,慈濟援建五十多所學校。近幾年來,又陸續推動減災希望工程,未雨綢繆修繕危險教室,讓災害消弭於無形。
 
「師父說人人需要啟發愛心來幫助,現在又聽到我們學校這麼多,五十幾間學校一直到現在,光臺灣接近百間學校。這不是有錢,就是從五毛錢;我一直說五毛錢,一直這樣多久的時間,五十幾年時間,我們能夠成就,從這樣一點火金姑,變成現在大家剛才看到的,好像是太陽了。」
 
行腳過程中,慈濟援建學校相關的人士陸續來拜會上人,有援建當時的前校長,也有現任的校長,甚至有援建當時的學生,至今己經擔任現在的校長。
 
「不管是過去的校長,現在的校長,都有出現來說感恩慈濟、見證慈濟,真的讓我每一回聽,我就是感恩慈濟人大家的付出。光說我們的建築委員,幾個建築委員,在這麼多的建築物,就是經過他看圖,看圖也很辛苦,不分白天晚上。」
 
上人感恩援建工程的建築委員,他們有許多人從花蓮慈濟醫院建院時,就開始協助承擔,一路到九二一希望工程,甚至延續到現在。
 
「以前我來臺北,有時候討論圖討論到晚一點,那時候花蓮慈濟醫院在蓋,真的是很辛苦,說起來很多真的很難能可貴。在座都是很資深,很期待大家把回憶整理一下,就像剛才醫生在抬米籮,我也很感動,這是真實的人文。真實是醫生,每一個醫生都是高高在上,但是在慈濟裡,你看大家都是那麼合和互協,大家就是這樣。」
 
誠意方殷愛匯聚 因緣和合成志業
 
人我之間放下身段合和互協,讓上人聯想到日前行腳至大林慈濟醫院,歲末祝福感恩會上,看到醫護人員演繹的景象。疫情期間,為了避免讓上人進入醫院,會場改在停車場,但仍是十分溫馨隆重,展現誠意以及一團和氣。
 
「這種歲末祝福,讓師父了解他們很合,那個停車場能夠變成我走過沒感覺是停車場,那種的誠意展現出來。在那個場合、那個氣氛,簡瑞騰院長與賴寧生院長,就地這樣在那個地方,很溫柔;那個節奏,在那個地方聽他的聲音,很美的音樂,這到底他們練多久了?他們很忙,那種的感覺,那就是誠意。」
 
當時眼前景象,讓上人再回想起當初,為了蓋醫院去嘉義大林勘地的情景。那時,眼前所見是一大片的甘蔗園,但心中浮現的卻是一間頗具規模的醫院,將從田中央拔地而地。
 
「會想到走在甘蔗園,其實站在那裡,我自己會怕,說出去要蓋的規模要有花蓮(慈濟醫院)這麼大,在那個鄉下,很怕!既然要在雲、嘉、林蓋有規模的醫院,最少要跟花蓮一樣。那個時候也是花東缺醫療,我們才在花蓮蓋這樣的規模,要去大林,心裡也要準備有花蓮的規模,對雲、嘉、林才有幫助,那時候的議長、議員、鎮長去花蓮,我說需要慈濟醫院,就要跟花蓮規模一樣,土地要二十甲,我就這麼跟他們說。」
 
心中理想藍圖提出後,地方的議員們也很用心去找適合的土地,沒多久就找到了現在大林慈濟醫院這塊土地。
 
「去看那個土地十八甲多,心裡覺得歡喜,但是我提出不夠,我要二十甲,沒想到阿清(鄒清山)的媳婦(林淑靖)在旁邊說,我們在旁邊有一甲多,剛好二十甲,因緣不可思議。」
 
上人慈示,能夠成就這些志業,其實都是需要因緣的。
 
「師父這輩子什麼都沒有,總是碰到因緣來,最重要是人的緣,唯有人,一切唯心造,就是人的力量,人的愛會合,真的是很感恩,不只是在臺灣,又看到朱居士站起來,我就想到的確慈濟人五毛錢不只在臺灣而已,還要到國外幾個國家。」
 
取之當地用當地 以愛化仇造祥和
 
其實只要你發一個心,當地就有能力,也能取材度化當地的菩薩。
 
「慈濟在這幾年來,走過就像布善種子,大小粒種子,就是要看因緣,尤其臺灣是一個福地,普天之下,『臺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臺灣要用什麼展(現)?是愛,現在我們要去跟人家說什麼,光是展(現)慈濟在那裡有什麼建設?曾經有過九二一,曾經有過八八風災,可以說很多故事。」
 
上人愷言,每一個慈濟人都是一粒種子、一部經,每一個人也都是菩薩。
 
「昨天在聽慈誠,黎(逢時)居士開始怎麼帶人,陳(成立)居士怎麼做工程等等,說不完的故事,但是大家把自己的生命好好盤點,好好把生命是怎麼發揮,這也是報佛恩、報父母恩。就是說,父母給我生命,我們生命為這個人間做什麼,人人有責任自我生命盤點。」
 
將每個人自我生命盤點的人生呈現出來,就是上人很期待看到的臺灣近代史。
 
「以前你們的父母時代,我們的小時候,那時候就能說出臺灣的背景、時代的背景、父母為這個臺灣怎麼創業,我們現在怎麼來延續,怎麼發揮愛,這個愛能影響國際間。就像剛才在說印尼,是啊!這愛就是興邦定國,慈濟真的在那個國家發揮很大,讓它能夠安定下來,唯有愛才能撫慰傷痕。因為那時候(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排華事件)他們是對立在那個恨,在那個仇恨裡,華人在那個地方,很多華人,人人都很成功,那個地方的住民都是一直,一直都很辛苦。」
 
當時,在印尼設有工廠的黃華德居士要去印尼,上人就以愛來勉勵他。
 
「我就說愛,在那個地方要先用愛鋪路;踏人家的土地,頂人家的天,要先用愛付出。他要說的也是這樣的故事,那樣印尼變動時,真的很嚇人,唯有愛,那時候我也呼籲他們(印尼)那裡的企業家,就是愛。那段時日,何(日生)居士也有去過,去為他們(貧民)抬米,把米扛到老人的家。」
 
在場除了黃華德居士及何日生居士兩位之外,還有數位慈誠委員也都曾經歷過這段過程,曾在印尼動盪時刻前去發放。
 
後來,2002年雅加達發生水災,來自海內外以及印尼當地慈濟人會聚在一起,以上人慈示的抽水、清掃、消毒、義診、建屋「五管齊下」方式整治紅溪河,並為河邊貧戶蓋大愛村,遷村解決當地貧民問題。
 
回眸來路說見證 盤點生命傳美善
 
上人期待人人能再回憶,把當時善與愛的歷史記錄下來,重現在大家的眼前。
 
「慈濟不只是在臺灣,還到了國際間。臺灣人去到其他國家,你們怎麼去付出,怎麼給人愛?你不愛人,人就不愛你,去到那個地方給人愛,是怎麼樣?人性之本,愛到那裡都能展現出來。這是期待慈濟在這個時候,我們要負責任,傳承善的種子,以愛傳家,以愛傳於後代。」
 
上人勉勵,留下文史記錄是大家的責任,因為這樣留下來的,是慈濟人親身體驗、親自見證的歷史,相比只是從過去留下來的歷史資料或從後人文字聽來、寫出來的故事,是不一樣的。
 
「我們現在是做來說,就筆記下來,很真實!有影像,也有文字,還有聲音,這很齊全。我們這個時候要來編輯近代史,實在是我們有責任。臺灣這七十幾年來,我們的社會很安定,經濟一直很穩定往上揚,需要回報歷史,把歷史留下來,這實在是很重要,期待大家負起了近代歷史的責任,要互相多分享、互相說故事,把它記錄下來。」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