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入法脈 身行宗門

2014-06-27   | 慈濟基金會
上人開示,道理無形無相,由人的言行展現,才能讓人感受;團體中要建立起一致的方向、整齊的步伐,就要用人文精神凝聚彼此的心。(相片提供:花蓮慈濟醫院公傳室)
《法華經‧譬喻品》述說,佛陀覺悟成道後「寂然閑居,安處林野」,但見眾生仍在火宅受苦,遂以慈父愛子之心廣設方便法,讓人知苦而起警覺心,好樂佛法、修行脫苦,與世無爭、與人無爭、與事無爭,心安志定。

心安志定 即是「法忍」

晨語時間,上人說明,佛陀為眾說法,聞法眾生各取方法修行,若取大乘菩薩法,修行超越聲聞、緣覺,具足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三明」,以及天眼通、天耳通、知他心通、宿命通、身如意通、漏盡通「六通」,能忍一切順逆善惡境,則菩薩道上精進不退。

「知人間有種種苦,要修『法忍』──深心信受、依教奉行佛陀所說的四諦法,知『苦』、斷『集』,『滅』除煩惱,就能輕安自在面對一切順逆境界,心安住於『道』。」

學菩薩法,須在人群中修行,為眾生無私付出;上人教導,無論面對歡喜或厭惡境界,都要慎思惟──處逆境要戒慎警覺,用心克服困難;得到他人讚歎,樣樣順心如意,更要自我警惕;「心安住而不隨境界起伏,恆持道心不退,才是『法忍』。」

心志一致 腳步合齊

花蓮慈濟醫院啟業將屆三十年,上人與院內資深同仁談話,表示花蓮慈院是慈濟醫療志業的根,根要扎得穩、照顧得好,才能讓樹幹、枝葉持續伸展。

「要鞏固志業的根,團隊須『合』與『和』──人人有志一同、共同努力,經營出一個能實現醫療使命與志願的好環境。」

當初選擇醫療工作,多數是有救人之心;然欲救人,只靠一個人難以達到,須靠團隊中人人有共同的志向。上人勉眾提升使命感,為慈濟醫療、教育志業培育人才。

「傳承,不只是傳承醫療技術,更要傳承使命,用身教傳承品德典範。」上人舉述,花蓮慈院陳英和名譽院長及骨科部主管們,多年來不斷栽培新進醫師,現在每一所慈濟醫院都有從花蓮慈院培養出來的骨科醫師。

「要達到此等優質培養,須由同仁們共同創造優質環境,對慈院有『家』的感情;人與人之間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彼此心志一致,腳步就能合齊。」

上人表示,道理無形無相,由人的言行展現,才能讓人感受;團體中要建立起一致的方向、整齊的步伐,就要用人文精神凝聚彼此的心。

「發自內心的宏願是抽象的,要以具體的合和互協表現於外,才能呈現團隊整齊之美;這就是慈濟人文。」  

法髓入心 慧命道糧

一百八十四位大陸慈濟志工返臺參訪志業體,三日舉行圓緣。上人肯定人人都是「有緣」也是「發心立願」的人:「有緣就能見面,有願就能力行,薰法香則心更貼近。」

大乾坤能否調順,取決於人心是否順理。上人教示:「人與人之間,順理而行則單純;若將心念複雜化,彼此計較、對立,進而相互攻擊,就會釀造人禍。」

1998年,印尼發生排華暴動,對當地華人造成很大的傷害及損失;暴動過後,印尼慈濟人帶動華人實業家共同為社會付出,負起濟苦救難的責任。華人發揮愛心疼惜當地人,當地人感受到這分愛而心存感恩,促進印華之間的和諧、社會平安祥和。

「日日戒慎虔誠、時時自我反省,重人倫、守道德,世間即能充滿祥和之美。」上人致勉,有能力的人要付出,然而,這分付出須有心靈資源做後盾。「心中有『法』,即能發揮愛的能量。」

大陸志工參訪期間,有機會聽聞資深慈濟人現身說法,上人表示,這些都是「如是我做、如是我體會、如是我感想」的真實法。「心有感動,要把握當下、恆持初心,精進行菩薩道。」

上人勉眾「晨鐘起.薰法香」,將法髓充溢於腦海,勤耕自我心田、廣布善種。「善的種子就是法。生命需要糧食,慧命則要有道糧;法入心才能長慧命。」

靜思法脈如淨水,能滋潤人人的慧命,令善種子增長;慈濟宗門如大地,山高地厚皆蘊藏法寶。上人教眾:「鋪平心靈道路,將靜思法脈入於心腦中,將慈濟宗門行在腳底下,精進力行菩薩道。」

【靜思小語】靜思法脈如淨水,要入心腦,滋潤慧命;慈濟宗門如大地,要身體力行,體悟法寶。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4年5月2日~3日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71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