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下事 行菩薩法
2023-12-26 | 慈濟基金會「我要鼓勵大家要知天下事,不光只是知道做慈濟就好,要知道天下事,才會知道為何要做慈濟。因為天下是眾生共有,眾生不只是人身,一切有命的體型都叫眾生。所以佛陀出現人間,他就是鼓勵我們一大事因緣在人間,就是『教菩薩法』,菩薩就是要去愛護眾生。」
證嚴上人歲末祝福行腳第九天,於桃園靜思堂與外語隊、教育團隊,以及慈青進行溫馨座談。上人開示提及佛陀來人間,教導我們助善斷惡,只要心中一念善起,當下即是天堂;若是惡念升起,時時猶如落入地獄受煎熬。
「這麼多的生命中,佛陀說,唯有人才能成佛,因為人在人間,有善、有惡,這種善惡之間,行惡者造災殃,需要有行善人來消弭災難,這就是兩極,善與惡拔河。佛陀出現在人間,要如何助善斷惡,要怎樣助善的力量,要怎樣斷掉人間的苦。天堂與地獄在人間造,你行善,日日在天堂;一念惡念的動作,日日在地獄煎熬,這都是一定的道理。」
隨喜功德存好念 以愛鋪道造福因
《心經》有云:「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我們若能心存好念,自然心安自在;若是一念偏差做了虧心事,總是提心吊膽,無法好好過生活。所以佛陀告訴我們,菩薩行入人間,用愛鋪道,自然能透徹真實的道理。
「我們現在都聽到,(志工們)走入店家,讓整條路都是愛心店家,整條街,每一店家都是放著撲滿。撲滿空心,裡面裝的都是愛心錢,都是要救人的,所以家家商店,家家都是在造福。總是看到人就隨喜,一個銅板放下去,店家老闆若能隨喜一句:『感恩喔!』那更增長,叫做『隨喜功德讚歎』,都是教人說好話,如此充滿感恩,人間就是温暖。」
上人從不要求他的弟子念「阿彌陀佛」,而是引導每一位慈濟志工懷抱感恩心,時時將「感恩」兩個字掛在口上,真誠地感恩周遭的人事物。
「光念佛,不會成佛,因為我沒有去造因緣,沒有造福因,也沒有成就什麼大事業,我哪敢想我要成佛。不過,我想我要學菩薩,我就是要學菩薩,菩薩自度還要度別人,自度度人,這就是很落實的法。」
募心募愛啟悲心 匯集眾愛濟苦難
慈濟行經半世紀,即將邁入一甲子,上人總是叮囑志工們要「募心募愛」,募款不是重點,而是要募得人人一分愛,啟發人人的一念悲心,濟助天下受苦難的人。
「我不求你要去募多少錢,只求你這『一念心』。有心,看到人,你很自然會說慈濟。見人說慈濟,等於見人念佛就對了!因為見人說慈濟,我們慈濟在做什麼,現在天下有什麼苦難,我們要去幫助人,勸人為善。我很愛你們看大愛新聞,就知道現在人間菩薩走到哪裡去?我們現在在這裡,在分享愛心商店,但是還有一群,他們已經在尼泊爾,還有一群已經在甘肅……」
天下哪裡有苦難,哪裡的慈濟志工就即刻啟動勘災、援助,若受災的國家沒有慈濟志工,鄰近的國家也會就近動員,集合大家的力量,前往幫助落難的人。
「貧窮苦難,慈濟人,不管他在哪一個國家,哪一個角落,他們都啟動了。菩薩的行為,你們比我更了解,自掏腰包,撥出時間,放下一切,這都是你們在做的。我們在這裡,他們在那裡,各有目標。在尼泊爾,他要達成師父的心願,把佛法回饋佛陀的故鄉──尼泊爾。」
盤點生命說故事 事理會合長慧命
兩千多年前,佛陀出生在現今的尼泊爾,雖然生活在優渥的皇室,出了皇宮卻是看到了人間的生、老、病、死苦,街上滿是無家可歸、貧窮苦難的百姓,觸動了佛的悲憫之心。時隔兩千多年,志工們踏上佛陀的故鄉,看到滿街盡是向觀光客乞討的窮苦人家,景象猶如佛陀當時的環境,沒有改變。
「我一直期待著要把他的手心翻轉向下,翻轉尼泊爾的生活習慣,所以我們有一群菩薩去履行這樣的任務。我很歡喜、很感恩,他們帶回來,我總是由不得自己向著螢幕說感恩。他們真正的愛心,展開雙手擁抱、輔導,現在就是要如何讓孩子都能受教育,所以我們在那裡『希望工程』要蓋學校。」
翻轉貧窮的宿命,上人認為「教育」是關鍵。回饋佛陀的故鄉,除了濟助他們的生活,同時援建學校,讓孩子們能學習知識與技能,不會再複製父母的生活窘境。同時也要充實當地《菩提電視臺》的節目內容,增長他們的慧命資糧。
「天下苦難人,生命,雖然慈善是要救生命,不過真正地徹底要幫助的就是慧命。生命在人間就是有身體,有物質,會冷,不能沒有衣服穿,不能沒有房子住,所以慈濟村,我們也在規劃建設。學校我們開始在支援,也在規劃(悲心)女子學校,這都是現在在進行。」
近來上人不斷鼓勵每一位慈濟志工要自我盤點生命的價值,透過敘說自己的生命歷史,滋養個人的慧命,同時也是見證慈濟的歷史、見證人類社會的歷史。
「我們大家有幸在這樣的慈濟世界,在這樣的大團隊裡面,我們也是大生命其中之一。我們大家來回憶,把這樣的歷史,一段一段地寫起來,這是我們佛教經典叫做『阿含藏』。阿含是講故事,沒故事就沒真理,故事就是道理,若沒有(故事),光講法,法空、一切皆空,就空了!這樣要做什麼呢?有啦!有啦!妙有,因緣果報,因緣果報是什麼,要怎麼做?其實這全是人與事與物會合起來的大道理,所以佛法真的是一大片的大道理。」
佛心師志信願行 人我同念齊度眾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真實的道理,是透過實踐而來的。隨著歲月的增長,上人總是感慨時間的倉促流逝,更有來不及的焦急,期待更多人來肩負起慈濟的使命與為社會付出的責任。
「實在很感慨,明知現在天下事這麼多,明知!但是無奈,只有一個希望,希望大家人人都是證嚴。記得慈濟開始,有一回一位陳(燦暉)教授,因他是學者,他是基督教。那個時代,我們佛教,佛光、法鼓、慈濟、華梵有四個山頭,這一位學者他就是要去跟聖嚴法師論法。」
陳燦暉教授跟聖嚴法師分享,陳教授的太太在慈濟當志工,每個月五元、五元、十五元的善款點滴累積,小額捐款要如何能做好慈善工作?尤其上人的身體瘦弱,要怎麼開展慈濟志業呢?
「我很感恩聖嚴法師說,一個證嚴法師沒辦法,如果五十個像證嚴法師那樣,就有辦法。這句話,我很感恩,我很期待人人都是證嚴法師。因為人人都有自我本性,有佛本性。我們的本性都一樣,同樣一個愛心。所以常聽大家說到我們師父的心願,師父這樣說……常常聽到,我就會去想到那個故事,人人都是證嚴,我們師父會說,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教我們,我們有緣在慈濟,慈濟就是師父創辦,所以難免都會談起師父怎麼做。所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所以你的我,我的你,人人的你我,共同度他。」
天下災難頻仍,苦難人很多,需要大家發揮自我本具的佛性,啟發人人的愛與善,共同為人間造善植福。「我們走入街頭也是要如此,要讓他們知道現在天下有災難,需要大家一分一分的愛。現在我們的人間需要造福、求福、求平安,所以大家一分愛心求平安,能幫助人的人就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