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耕善 自利利生

2024-06-18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人人都有一畝心的田,請大家要記得:多向內心自耕田。耕者有其田,所以我們都是田的老闆,我們不用去請工人來幫我們布種;我們自己有田,我們自己有種子,自己布、自己撒。一顆種子可以再經營出了無量的種子,即使自享受,還可以利益他人。」
【證嚴上人行腳6月17日北區溫馨座談開示】
證嚴上人行腳在新店慈濟靜思堂,與北區慈濟志工溫馨座談後開示,提到了在慈濟所學所行的佛陀教法,就是人間菩薩道,並以「學」與「覺」兩個字提示大眾,人人在心田中善擇良種,勤精進耕耘灌溉,自得福緣。  

「期待大家只要心裡有過去,我們如何過去的一念偏差、做的什麼事,接觸到了慈濟,或者是靜思語,對心裡有一點震撼作用,那這一震能覺醒過來,那就要趕快把握這一『覺』,覺悟的覺。把這一顆覺悟的種子,好好的心,放在心裡,就是從自己的心田布善種子。」
 
「人人都有一畝心的田,請大家要記得:多向內心自耕田。耕者有其田,所以我們都是田的老闆,我們不用去請工人來幫我們布種;我們自己有田,我們自己有種子,自己布、自己撒。」
 
「一顆種子可以再經營出了無量的種子,即使自享受,還可以利益他人。所以,得益可以再廣結無量,這就是我們弘揚佛法的福。所以說弘法利生,即使聽到佛法,又是正法。」
 
勤耕心田菩提萌  善種綿延生無量
 
眾人學佛的根基不同,難免感覺佛法浩瀚,上人為慈濟宗門弟子指明學佛的方向,就是人間覺悟之道。
 
「覺悟之道就是你要去求覺悟,一定要身體力行,去行菩薩道,這一段的菩薩道,真的是比較困難,它需要時間,有多少時間你才有辦法走多少路。時間越多給我們,我們勤精進,步步踏實,我們可以走很長很遠的路;走長走遠的路,我們的心地風光,我們可以自創作我們心地的環境,整理好我們心地這畝田的園地。」
 
「所以說,我們要勤精進。看你有原來的田地,你願意去經營嗎?有經營你就有收穫,田園有這麼大,那個田園就是我們心靈的境界。你有要去種樹嗎?有認真種樹;樹種是什麼樹種?任由你們自己選擇,挑到菩提樹,那就是覺悟;若『覺悟』我們栽種下去就要用功,澆水照顧,茁壯起來。菩提種子,菩提樹茁壯了,年年開花,種子不斷連結起來。」
 
順應時節擇善種  立地精進時時耕
 
勤精進的心地農夫,是「自耕福田,自得福緣」。那空有學佛念頭,而不動手整理心田,又會發生什麼呢?
 
「那就是要看你們,『我有進來修行,我有這個園地我知道。』『我這畝田的周圍很寬闊,可以栽種菩提,但是我自己懶惰沒有把握時間。」時間過了,這畝田不布種子,雜草叢生,那就是過著人生,煩惱的人生,這不去工作,只想得到,這就是我們的心地布滿雜草。』
 
「聽法之後,『知道了,知道了,我要趕快立地精進,趕快把我們這畝的田地趕快經營,把我們這一大片的土地,要趕快除草。』我們菩提種子時時耕。這心靈的田地,要看季節,要把握季節,要認真做。什麼種子,井然有序,你用什麼種子種下去,就是什麼東西。」
 
「我們若是種樹,你選擇的樹種,你要好好選。我是很建議你們要選的,是菩提覺樹。」
 
慇勤學道赤子心 行菩薩道悟佛性
 
上人建議人人都在心田裡,種下菩提種子,並解說「學」、「覺」兩字與菩薩道之間的關係。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抱這那分赤子之心,來聽師父說法。我們就要慇勤學道,在中間這條。這條你們學的是什麼道?那就是菩薩道。菩薩道呢?要勤精進,自然你回過頭來看,我鋪的是這條空中平坦的大路。看兩邊的菩提樹,種到很旺,路好走,這就是度人。度人,不只是自己自享受,很飽滿的道糧,很足的道糧,可以用菩提覺悟來帶人——要帶人就要有見道,你才有辦法帶人,你如果不見道,自己路都不知道如何走,要怎麼帶人走?」
 
「所以,『覺』就『見』,見道;見道以前要赤子之心,要用功。看,這『子』就是赤子之心,我們開始的起步,就是要走到這裡來——菩薩道,你走到這裡,自然你再回頭看,這一條菩薩道很平坦,我們走過來,所見的天下,天下大道理,真諦,很多的真理就是在這個地方。」
 
「反過來看,懵懂的眾生很多,我要趕快用菩薩道,趕快回來教、來牽,要牽回來,同見菩薩道,同行菩提。佛陀的本性,這麼簡單,兩個字要聽,是只有在中間一條菩薩道,就要身體力行。很簡單,但是一輩子一念都不能偏差,這樣就能成常行菩薩道,終歸覺悟如來本性,向大家祝福。」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