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品納善 信實不移

2016-12-18   | 慈濟基金會
上人指出,慈濟學子穿制服,整體形象素雅、莊嚴,加上言行舉止氣質優雅,所以能讓人見之即起歡喜心。「真正的人文,是內心的道德觀,以及生活的行為品德。」(攝影者:詹秀芳)
社會變化快速,資訊氾濫,充斥各種誘惑與污染,使人心浮動。教育志策會中,上人強調慈濟設校辦學,是為了守護生命,也是為地方培養人才;期許師長們不忘初衷,真心、用心於教育,堅守「誠正信實」的教育原則──以誠招生,以正品格,以信立德,以實操守。

有道德 有品格

「慈濟學校是以『誠』招生,而非以『利』誘引學生。要堅持清淨超然的教育立場,守好教育品質。」

教育工作旨在傳道與授業,上人強調最重要是引導學生「正品格」,將道德的根扎得穩、扎得深,明辨善惡是非,莫隨著社會風氣而漂浮擺盪。

「品德是人之本。」上人表示,吸收學識的同時,要心有戒、定、慧,「以信立德」,才能固好根本,深耕永續。

慈濟雖是佛教團體,但尊重每一位師生的信仰,上人只希望老師照顧好「人本」,讓孩子培養好操守、人生方向正確,「腳踏實地,將所學落實於生活,進入社會能行正軌,成就優質人生。」

慈濟科技大學同學到緬甸暑期交流,行儀有禮,廣受矚目。上人指出,慈濟學子穿制服,整體形象素雅、莊嚴,加上言行舉止氣質優雅,所以能讓人見之即起歡喜心。「真正的人文,是內心的道德觀,以及生活的行為品德。」

上人期待老師們深入了解、落實慈濟精神理念,以愛用心守護學生的慧命。「不論時代如何改變,都要守住初發心,不偏離正道;做到『誠、正、信、實』與『慈、悲、喜、捨』。」

傳法脈 弘宗門

七日晨語及早會時間,上人講述慈濟法脈宗門的精神要旨,是「慈悲喜捨,濟度眾生」。

「秉持佛教精神理念,引導人人建立正信,走入『慈悲喜捨』之門。內修『誠正信實』,同時外行『慈悲喜捨』──為人處事意誠心正,以正確的信念、虔誠的信仰,實實在在地做事。」

上人強調,學佛修行,必有「信、願、行」,要效法佛菩薩而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有了信心、願力,就要力行慈悲喜捨。

「信、願、行與慈悲喜捨,是慈濟宗門精神主軸;四弘誓願與誠正信實,則是靜思法脈的主旨。還要修戒、定、慧,分分秒秒持戒護心,落實『為佛教,為眾生』。」

佛陀教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上人開示:「增長一分善,就能消除一分惡。不只自己諸惡莫作,還要呼籲人人共同防非止惡,進一步造福人群。」上人強調,一人力量有限,須帶動人人一起行善,形成善的風氣,社會才能平安吉祥。

當年皈依印順導師時,導師叮嚀「為佛教,為眾生」,上人五十多年來信受奉行,實實在在做好該做的事,以誠懇的心付出,堅持不應酬。「此生修行,都在『閉心關』,行腳範圍都在慈濟世界裏,為慈濟而走。」上人表示,以法度眾生是出家修行者的本分事;靜思精舍修行者自力更生,但也入人群「化緣」──廣結眾生緣,匯聚善力救度天下苦難蒼生。

「靜思法脈內修誠正信實,慈濟宗門外行慈悲喜捨。四大志業不離『誠正信實』、『慈悲喜捨』,以真誠的愛為天下蒼生付出,彰顯佛教精神。希望大家用心體會,守護初心。」

上人引用經典:「博聞愛道,道必難會」,教眾把握時間,選擇正確方向就專心向前;既入靜思法脈與慈濟宗門,就要致力內修外行,專心致志,堅定信心,則「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時間的流動是單向的,只會不斷向前,不會倒流。生命也是單向的,只會隨著時間而成長、老去。要把握時間,掃除無明煩惱與習氣,還要累積善心與善行,讓福與慧與時俱進。」

為佛教 為眾生

美國慈濟人推展志業初期,當地佛教徒詢問慈濟屬於佛教的哪一個宗派?黃思賢師兄返臺請示,上人對他說:「慈濟既非禪宗,亦不屬於淨土宗,只是一心『為佛教,為眾生』,力行佛教精神救苦救難。」

與志業體主管談話,上人表示,慈濟以佛教精神理念為本,尊重、感恩每一個人,不會要求志工放棄原本的宗教信仰。「然而每一位慈濟宗門人,都不能偏離『誠正信實』的靜思法脈精神。」

慈濟創辦之初,即使必須借貸做救濟、做工還債,常住也堅持不動用慈善基金;至今常住依然自力更生,並負擔全球慈濟人返回精舍的食宿用度,讓善款點滴不漏用於救助苦難人。「內修誠正信實,用誠懇的心彼此對待,這就是靜思道場的家風、慈濟宗門的宗風。」

人文志業董事會中,上人再度強調「誠正信實」是慈濟人的根本,全球慈濟人信根深植,實在做事,心正、行正,才能走過半世紀,繼續行願人間。

「慈濟五十年來所做,既是『為眾生』也是『為佛教』,慈濟是將佛法的理論化為身體力行,讓佛法從藏經閣走入人間,實踐於生活中、應用在人群裏。」

上人期盼人文志業發揮良能,即時傳播美善的真實故事。「淨化人心、永續慧命,是人文志業的使命,希望大家擔負使命,踏踏實實報真導正,實實在在弘揚善法、利益人間。」

【靜思小語】讓煩惱習氣與日俱逝,讓福德智慧與時俱增。

上人開示於10月6~7日《農九月‧初六至初七》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00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