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語傳法 燭照暗室

2017-08-06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心傳心,如同燈傳燈。向人引火,點亮黑暗的心室,而原本已經被燭光照亮的心室,亮度依然不減。假如修行者的心量打不開,只願自修、不願度眾,即無法傳承來自佛心的真實法。」(攝影者:張舒甄)
於三重靜思堂,為參與海外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的馬來西亞慈濟人做圓緣開示,上人提到昨天(6/19)在板橋靜思堂,有二十七個國家地區的慈濟志工與會,需要十種語文翻譯,但是大家有共同的語言,就是心的語言;慈濟人的「心語」,即是純潔、無私的愛。

燈傳燈 心傳心

聽聞馬來西亞慈濟人發願「大馬心連心,愛心鋪滿地;全馬動起來,菩薩滿人間」,上人表示肯定,「師徒之間有共同的一念心,這一念為天下眾生付出的愛心,也是共同的語言。」

「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以心傳心,是師徒之間的默契。「心傳心,如同燈傳燈。向人引火,點亮黑暗的心室,而原本已經被燭光照亮的心室,亮度依然不減。假如修行者的心量打不開,只願自修、不願度眾,即無法傳承來自佛心的真實法。」

身為載道器,上人指出,大家已經看到、體會道理,就要善用此身力行佛法,做出典範,自度度人。「發心成為拓荒者,從荒蕪的雜林中開出一條道路,然後呼籲大家共同來鋪路,用寸寸愛心鋪寸寸路,把坎坷道路鋪成平坦大道。靜思法脈就是菩薩拓荒的道,慈濟宗門就是人人用愛所鋪的路,將這條路鋪進社區、家庭,接引人人通向大道。」

馬來西亞社會局勢穩定,人心單純善良,上人叮嚀慈濟人:「要把握因緣,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四神湯』,與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四物湯』,為人心做保養。」

「只要一個人發心,就能接引無數人發心;一個人的心靈淨化,可以改善其家庭,甚至為整個社會帶動善的效應。期待人間菩薩普遍在全馬,讓居民都能接觸到慈濟人,聽到慈濟人所說的好話;慈濟人在做的好事,他們也做得到。『心淨則土淨』,人心淨化了,所在的地區就是一片淨土。」

法入心 養分足

第一場座談,雪隆分會、馬六甲分會的慈濟人分享平時社區訪視的溫馨事。龔德益師兄談到,沙巴州的偏鄉部落缺乏醫療資源,居民貧病無助,志工每月訪視都會為弱勢家庭帶去淨斯五穀粉和大燕麥,一段時間以後,發現他們健康狀況改善。

上人說,五穀粉是食品、營養品,並不是藥,「他們因為貧窮而缺乏營養,只要給予足夠的營養,身體自然會健康起來。」

上人表示,身體再如何保養,都會有病痛,更重要的是心靈的營養要充足。「佛法是治心病的良方。天天精進聞法,放得下、看得開,就是在為自己的心靈補充營養。」

師兄師姊們把握來臺精進的機會,參加環保研習,到環保站參訪、學習,皆言獲益良多。上人說,臺灣慈濟人做環保,已經二十多年了,除了回收分類做得細膩,也接引社區中的許多年長者投入,讓老人家找到生活重心,身心更健康。

上人與在座年紀較長的師兄師姊們共勉:「我們的身體,現在就像一部老爺車,如果常常閒置不發動,等到想要去開,就會失靈;最好的保養方法,就是天天發動,讓它運轉,這部車還很好用。」

上人表示,此時更要為慧命而努力,「從職場上退休,正是生命智慧增長的時刻。過去是為自己的家庭而付出,現在要為天下人付出;過去局限在私情小愛,現在要為天地眾生而發揮大愛。」

在馬來西亞境內,還有許多較為封閉的偏鄉部落,居民窮困待援,慈濟人用誠懇的愛前往探訪、救助,並將「竹筒歲月」的故事與凝聚愛心的方法傳入,居民也能接受。

上人指出,「竹筒歲月」重在啟發愛心、提振信心,讓心靈富有,樂於助人而廣結福緣,「在人人心中種下善種子,更要匯聚點點滴滴的愛心、發揮愛的能量。」

第二場座談,馬來西亞分會、吉打分會的師兄師姊分享「薰法香」的法喜心得。上人補充,佛經云「供養」、「布施」,就是現在常說的「付出」,尤其慈濟人總是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對方給予機會,達到「三輪體空」的境界。「佛法並非艱深而遙不可及,只要願意去做、去付出,就能融合事相、體會道理,做得法喜充滿。」

行善付出,不可以存有得到回饋、增加福報的念頭。上人說:「有所求的心態,會過得很辛苦,總是患得患失;付出而無所求,自然得到輕安歡喜的心靈感受。任何好事都願意去做,有願就有力、有心就有福,很自然就會得到福緣與力量。」

【靜思小語】無私的愛與關懷,是慈濟人共同的心語。

上人開示於6月20日《農五月‧二十六》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08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