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群有情 覺迷感恩

2018-04-06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聞法入心,要有因緣觀,從迷茫中醒覺;無論在順境或逆境,都要保持『感恩』的心境。」(攝影者:呂芳賢)
從臺中靜思堂驅車來到豐原靜思堂,證嚴上人沿途觀看街景,嘗試尋找往日痕跡,已求不可得。

如是我做 足跡深

在歲末祝福典禮中,對豐原、后里、東勢等地一千六百多位慈濟志工開示時,上人談到從車程中看到馬路拓寬、車輛變多了,印象中零星散布著農舍平房的田原綠地,已經密集地建設起高樓大廈,找不到記憶中的景象。

抵達豐原靜思堂,看見年幼的孩子們隨著慈濟歌曲《苗山慈濟情》韻律唱唱跳跳,亦將思緒拉回二十多年前慈濟大陸賑災,無畏山高路險,長途跋涉入山鄉。

「時間流逝無痕跡,但是曾經走過的地方、做過的事,人、事、景、物都會留在心裏,而且記憶很深刻。以無私真情付出,也得到人間真情回饋;走入人群付出,有『群』就有『情』,這分情很寶貴。」

「大家從《慈濟大藏經》影片看見過去一年的全球慈濟足跡,這不是『如是我聞』的經典,而是『如是我做』的人間菩薩行跡。」上人談述歲末祝福主題:「大愛共伴有情天,寸步鋪路護大地」──個人的力量微弱,要與許多愛心人「共伴」,與「群」合力,發揮「覺有情」的菩薩精神,步步踏實地把人間菩薩道鋪得寬廣平直,淨化人心也守護大地。

「九二一大地震時,中部受創,東勢也是災情嚴重,除了當地菩薩及時救災,臺灣各地的慈濟人也快速地前來支援。不能忘記當時的奔忙付出,身在重災區更不能忘記來自海內外的愛心支援;心存感恩,人間才會美。」

人心健忘,忘恩就會醜化人間。上人叮嚀,要保護人間的美,就要常懷感恩心,而且持續發揮開闊的大愛長情,無私付出。

尊師重道 傳校風

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陪同豐原國中等二十九學校校長與上人座談。九二一時任新社國小校長、豐田國小退休校長的黃世忠先生,分享慈濟援建希望工程時,與上人互動的往事,並帶來新社國小重建過程之檔案本。

上人表示,基於教育不能等,所以承擔數十所受災學校重建,雖然快速完成,但校舍設計和工程品質力求穩固安全,「感恩許多人的付出,點點滴滴積存、募集援建費用,還有親自出力投入工程的慈濟人,這分無私愛心無法忘懷。」

上人期待校長們有志一同,復興「師道」,讓教育環境回復早期「尊師重道」的優良風氣,老師們以誠懇的愛教導孩子,孩子尊敬老師、肯受教,學校建立起優良校風,代代相傳,未來的人間才有希望。

體解大道 增智慧

午後與豐原、東勢、后里四合一組隊及功能團隊志工座談,上人提到多位希望工程學校的校長,從九二一震災後,校舍受災、慈濟認養到援建完成,事事投入參與,還將每則相關報導剪貼保存,一路走來體會甚深;當年參與組合屋、希望工程的慈誠師兄們,也能夠見證這段寶貴的歷史。

「參與其中的人感受很深,這是生命的歷史,也因此『經一事,長一智』。」上人表示,歲月匆匆,人生短暫,所幸大家此生接觸佛法、行菩薩道,為眾生付出、為自己造福,也要把握機會「體解大道」。「接觸種種人與事,從而理解平時吸收的佛法道理;做得愈多、投入愈深,體會就愈深,讓生命與慧命結合在一起。」

上人談到人與人之間互有因緣才會相聚,無論是善緣或惡緣,都由過去生延續而來;或許多生多世互為父母、互為手足,只因為有「隔陰之迷」,所以不知不覺,彼此間的愛恨情仇難解,懵懵懂懂地又在此生牽扯糾纏。「聞法入心,要有因緣觀,從迷茫中醒覺;無論在順境或逆境,都要保持『感恩』的心境。」

上人「預告」晨語講述《法華經》,將邁入〈常不輕菩薩品〉,這位菩薩尊重人人都有如來智性,即使有人無法理解他而辱罵他、打他,他也不起煩惱、不生慍色,仍然禮敬對方。

「與眾生結好緣,讓人消一分氣,就圓了一分緣。確認是對的事,就要精進,做就對了;遇到不如意事,則要提高警覺,照顧好自己的心,不要臨事慌亂,要沈穩以對。」

上人說,處變不驚的「功夫」,要在人群中磨練出來;做事不能只憑知識,要用智慧。付出無所求、不計較,就是有智慧;若還惦記著沒有得到回饋、沒有人來感恩,是徒增煩惱。

「付出之後,感恩有機會成就一次菩薩行,接著就放下;經過一次又一次的付出,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菩薩修行,一次再一次感恩,時時感恩、事事感恩、人人感恩,如同常不輕菩薩,永遠不輕視任何人、任何事,把握機會付出。」上人說,未成佛前,要結好人緣,才能覺行圓滿,廣度眾生。

【靜思小語】走入人群付出無私真情,也得到人間真情回饋,有「群」就有「情」。

上人開示於2月2日《農十二月‧十七》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17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