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應如「淨水珠」
2014-06-22 | 慈濟基金會如「淨水珠」 淨化人心
大愛臺新聞部同仁返精舍報告新聞專題「環保心系列」,上人予以肯定,期許同仁「舊法新知」──對於往昔志業的緣起、現在志業的脈動,都要有深切的理解與感觸。
「曾聽聞砍伐一棵二十年生的樹木,只能製造五十公斤的紙,故當時以此為號召,教眾珍惜用紙,並回收紙類。後來又發覺塑膠廢棄物用掩埋方法處理,年久不腐,焚燒又會污染空氣,便開始回收塑膠品、寶特瓶。」
當年回收商不收寶特瓶,曾有志工請示上人是否還要回收?上人表示:「慈濟是為了垃圾減量、還原清淨大地而做環保,別人不收的慈濟更要回收。」
在普遍推行垃圾分類、資源回收之後,臺灣各縣市「垃圾大戰」的問題終於紓解,有些縣市甚至關閉了幾座焚化爐。上人強調,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只是環保其中一個環節,真正重要的是愛護大地、保護環境。
「環保是從人心、行為、生活習慣影響到天地氣候,天地氣候又回過頭來影響農糧生產、人類生活安全,彼此環環相扣。」上人教眾理解,回收、再製只是補救的做法,唯有珍惜用物才能減少開發與製造,不再耗竭地球資源。
近期間晨語講解《法華經‧譬喻品》,上人表示,經文所指的羊車、鹿車、牛車,代表小乘、中乘、大乘;長者最後給出離火宅的孩子們大白牛車,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擁有最好的寶車,能駕大白牛車遊於四方,還能乘載許多人。
上人引申此理教育同仁,對於一件事,不能只是聽聞、閱讀字面上的意思,要了解其因緣背景,知其來龍去脈。「明辨是非,才能『報真導正』,不致淪於人云亦云、聞聲起舞。媒體要將正確的觀念帶給社會大眾,如同『淨水珠』──放到渾濁的水裏就能淨化水質,讓人心明朗清澈。」
悲智雙運 傳播善法
人文志策會中,對於現今媒體追逐聳動言論、助長批判而蒙蔽真實的現象,上人深為感慨,致勉人文志業要做出典範,以無私大愛為年輕人打造優良、清新的好環境,指引正確的行路方向。
「面對當今社會之種種亂象,人文志業更要負起廣傳清流、安定人心的重任。」上人期許同仁展現「人文中的人文」,身心都在菩提道中。「修行,就是修身養性、端正行為。內心有慈悲,行事有智慧,就是悲智雙運。」
上人慈勉同仁慧命日日增長,能教育人心、淨化人心,讓人開啟眼界,看見人間善良一面,將善法撒播在全球。
證嚴上人講於2014年4月24日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70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