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敬信心」待人處事
2014-10-17 | 慈濟基金會敬信心除煩惱沙
「無明煩惱不斷複製、人心欲念一直放大,受外境影響而起惑造業,細如塵沙的煩惱埋覆了真如本性。唯有盡除煩惱,使心恢復清淨,才能回歸真如本性。」
佛法不只是宣講的大道理,上人教眾要用心於日常生活、待人處事中的微細道理。「時時精進,保持清淨的信心、恭敬心;以敬信心待人處事,就能思慮周到,人圓、事圓,理就圓。」
《法華經》:「若人恭敬,無有異心,離諸凡愚,獨處山澤,如是之人,乃可為說。」上人表示,發心行菩薩道,即「名稱菩薩」,莫離菩薩心志──要「離諸凡愚」,即去除凡夫心,專注為眾生拔除苦難。
「修行,不是為了個人了生脫死,而是要投入人群,藉境修學。身處人群中,面對種種複雜的人、事、物,心仍保持平靜如獨處時,不受人群影響、不受塵惑污染,無人我得失心,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這就是定慧雙修、行於中道的人間菩薩。」
關懷復興航空澎湖空難,澎湖慈濟志工事發當晚即刻動員,高雄慈濟人翌日搭機前往支援,以「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同理心,陪伴、安撫家屬身心。從新聞畫面上,看到罹難者家屬情緒悲慟,慈濟人緊緊地擁抱膚慰……早會時分,上人期許家屬的心能平靜下來,用虔誠心祝福,使亡者靈安。
「摯愛的家人,此生舞臺的戲已演完,將展開下一場人生。要化悲傷為祝福──祝福他們捨此投彼,在另一個家庭誕生,平平安安長大,展開為人群付出的生命。」
失事班機乘客來自全臺各地,各區慈濟人也投入關懷。傷者之一的李小妹妹已從澎湖後送到臺北馬偕醫院治療,慈濟人到醫院關懷時,協助李媽媽照顧年幼弟妹,讓媽媽可以無後顧之憂地照護她。
上人欣慰於菩薩團隊投入悲苦眾生中,撫傷慰痛。「事情既已發生,但願人人安下心來,盡快度過身心創痛。」
因緣觀解別離苦
韶光易逝,時間不知不覺已來到農曆七月初一。華人習俗認為農曆七月是「鬼月」,27日早課後,上人於主堂簡短開示,勉眾抱持正信。
「七月是吉祥月,日日正思惟,日日精進行善、行孝,則日日都是吉祥日。」上人提醒,「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應把握時間殷勤精進,慎勿放逸,認真踏實過每一天。
佛陀曾以「恆河沙」譬喻佛法浩瀚,然所說之法卻如「指尖沙」般微少。上人教眾省思:「天天聽法,究竟理解多少?體會多少?即使對於所聽到的道理都能理解,真正遇到境界時,是否能體會與運用?」
馬來西亞航空班機7月17日在烏克蘭與俄羅斯邊境被擊落,機上兩百九十八人無人生還;復興航空班機在澎湖墜機,五十八名乘客與機組員中,只有十位幸運獲救。上人感嘆,生還者除了身體上的疼痛、殘缺,心理上也承受重大打擊;而罹難者的生命再也喚不回,家屬心靈之痛更是難以言喻。
「人生之苦,苦在愛與情的纏綿。家屬面對驟然失親之痛,情感的牽纏不知何時才能釋懷?愛別離真苦!」無常不期而至,上人慈慰,至親摯愛此生因緣結束,往赴來生的因緣,生者要虔誠祝福他安然出生在另一個家庭,擁有好人生,莫再為這分情牽纏痛苦。
死亡,是人生的自然法則,無人可免。上人言,既已學佛,就要了解因緣果報,清楚生死之理,莫再迷茫造業;一旦遭遇無常境界,要懂得用因緣觀開解、轉心念。
精進心守護心地
楊凱丞、彭康進、羅暐哲三位小朋友分享對「三皈依」的領悟。凱丞說「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從自心開始,皈依佛陀的教法,進而入人群中去體解大道,發大心、立大願;再將法傳出去,希望能在五濁惡世的大時代,讓所有眾生都能明大是非、去除自心的貪瞋癡。」
康進接著解釋「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來到精舍天天接觸到許多師姑、師伯以及來參訪的會眾,人人都像一部大藏經,自己就從這些大藏經中去深入,累積起來的智慧,就如海般寬闊廣大。」
暐哲結語,「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要向僧團學習智慧與德行,透過言談與身行,向大眾傳法,使人人智慧增長,達到與佛同等的境界。」
三位小朋友分享完,上人嘉許並開示,修行,最重要是身體力行;自古以來,出家人著僧衣,在僧團中過著規律的生活,就是佛法的表態。
「修行人神聖的責任,就是修好自己的形象,吸收佛法滋潤內心,並且身體力行,讓人一看就知是宗教家、修行者,起一分尊重之心。唯有內修外行,才能真正帶動人依教奉行,是謂『統理大眾』。」
上人強調,人人皆具與佛同等的智慧、都有自性三寶,然而往往受到習氣、煩惱污染,以致滿心煩惱,言行與法背道而行。
「如何能得到智慧、統理大眾?從小就要好好培養,保護這一片乾淨的心地──要保持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把握時間認真學業;充足世間法的同時,也要不斷薰陶佛法。莫受外境誘惑而虛耗時間,內心外行皆保持純淨,還要影響、帶動其他同學。」
【靜思小語】以清淨的信心、恭敬心待人處事,人圓、事圓,理就圓。
證嚴上人講於2014年7月26至27日《農六月‧三十至農七月‧初一》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73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