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炒花生 好吃藏在細節

2012-09-20   | 許淑珍
很多人從小吃到大的落花生,可以配飯也可以當零嘴吃,或是拿來做客家小炒等其他的變化,用途很廣。(攝影者:陳坑泉,地點:臺中市北屯區,日期:2012/09/13)
「我們家有八個人要吃飯,現在物價漲了很多,如果買現成的,要花不少錢,所以我每天都煮,時間不充裕時,煮一鍋什錦羹湯拌著飯吃,既簡單又營養,真好。」對於多學了一道料理,學員莊玉霞相檔開心。今日課堂上的素食教學,在主廚賴鳳蘭示範教學下,讓大家都覺得省了荷苞,多了健康。

素菜美味易學 健康少油又衛生

在兼顧健康、安全飲食的前提下,追求美食不求人,自己動手做最省。2012年第二期社區新素食儀素食於9月13日開課了,學員歡喜來報到,繼續學習簡單做料理。

「愛 愛 愛 愛把我們連起來;來 來 來 圍個圓圈說聲嗨……」志工吳玲玉以輕快的〈歡喜在一起〉歌曲帶動,學員們搭著肩膀,彼此道聲「嗨!」「早!」臉上漾起了開懷的笑容,充滿活力,歡迎主廚出場。

主廚賴鳳蘭說:「看到越多人來學習做素菜,我教得越歡喜。」今天要為學員們示範兩道簡單易學的家常菜。

【炒落花生】

材料:花生1斤、鹽1碗
做法:
1. 取一個乾的鍋子,放入鹽巴。
2. 將花生洗乾淨濾乾水分,與鹽一起入鍋,以大火不停的翻炒。
3. 約7分鐘後,一顆顆的花生米陸陸續續發出像爆米花般”啵啵”的聲音。
4. 繼續炒到沒有「啵啵」聲之後,再翻炒約一分鐘後熄火。
5. 熄火後,還要繼續翻炒約一分鐘,然後將花生及鹽起鍋,不可留鍋。
6. 將鹽巴過篩掉,等待冷卻,就完成了香脆可口的炒花生米。
主廚賴鳳蘭為為學員們示範簡單易學的素食家常菜後,學員們不僅圍著她問問題,在炒落花生的過程中,也躍躍欲試,幫忙翻炒。(攝影者:李威德,地點:臺中市北屯區,日期:2012/09/13)

炒花生看似簡單,功夫其實不少,有很多小訣竅,學員們圍著鳳蘭發問:
「花生要先泡水嗎?」
「不要泡水,只要過水,不然炒的過程會吸太多鹽巴而過鹹」

「為什麼要用鹽巴炒,而不用油呢?」
「現在人重視健康,用油炸不健康。鹽加熱後可以縮短炒熟花生的時間。」

「為什麼熄火後還要繼續炒?」
「因為炒過的鹽巴還很熱,雖然已經熄火,鍋裡還是有很高的餘溫,如果不繼續翻炒,下面的花生會焦黑。」

「炒過花生的鹽巴還可以拿來煮菜嗎?」
「可以的,雖然炒過花生的鹽巴顏色灰灰的,不過是可以吃的。」

「師姊,妳手會不會酸?我幫你炒。」
「好啊!翻炒花生要像像翻稻穀一樣,攪拌均勻。」

「我也要炒看看」,「哇,很重耶!沒有想像中的容易。」
「讓我來出點力。」學員爸爸加入炒花生的行列。

一盤炒花生經過大家的接力之後,誘人的香氣撲鼻而來。鳳蘭接續說道:「自己炒的花生較衛生,冷卻之後裝罐保存,可以配飯也可以當零嘴吃,或是拿來做客家小炒都好吃,大家回家後就試試看。」

【素什錦羹湯】

材料:香菇、竹筍、黑木耳、紅蘿蔔、金針菇、素羹、薑、香菜
調味料:醬油、黑醋、糖、鹽、胡椒粉、香油、太白粉

作法:
1. 燒一鍋滾水備用。
2. 香菇、竹筍、黑木耳及紅蘿蔔均切絲,金針菇切對半。
3. 將香菇爆香後,加入醬油。(小秘訣:加醬油之前要熄火或是轉小火,以免鍋子變黑。)
4. 加入竹筍、黑木耳、紅蘿蔔拌炒後放入滾水中。
5. 再加入素羹、薑及金針菇。(小秘訣:金針菇要最後放,吃起來口感才會脆。)
6. 最後加入黑醋、糖、鹽,以太白粉水勾薄芡。
7. 起鍋前,灑上有畫龍點睛效果的香菜,再滴上幾滴香油、灑上胡椒粉,就完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什錦羹湯。

賴鳳蘭補充說,竹筍是昨天託爬山的朋友買的,昨天已經泡水一整天了,當中也換過一次水,再泡個幾天讓它自然發酵,就變成酸筍了,如果用酸筍來煮羹湯口味會更好。
背包裡蒐集了很多食譜的莊玉霞(左一),也來參加這個課程,對於學到一道經濟又實惠的素食料理,她相當開心地說:「煮一鍋十錦羹湯讓大家拌著飯吃,不但簡單也顧慮到了營養。」(攝影者:李威德,地點:臺中市北屯區,日期:2012/09/13)

素菜料理巧變化 用心烹調多茹素

學員分享時間,背包裡收集了很多食譜的莊玉霞說:「我們家有八個人要吃飯,現在物價漲了很多,如果買現成的,要花不少錢,所以我每天都煮,時間不充裕時,煮一鍋什錦羹湯拌著飯吃,既簡單又營養,真好。」

簡鈺憓說:「我婆婆吃素,但是她都是炒青菜、滷豆乾,鮮少變化。我上完課會將菜餚帶回去給婆婆和先生品嚐,換換口味,並將學習到的烹飪技巧與婆婆分享。」

「今天教的雖然都是家常菜,但是只要多一點點的用心,也能變化出不一樣的口味!」結束前,主持人陳素蘭與學員們分享。她再次鼓勵大家,回家就動手做給家人享用,如果有新發現,請下次跟大家分享。

「新素食儀」教學團隊鼓勵每位學員走進廚房調理佳餚,只要用心,就能帶給家人色香味更多元的健康素食。【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許淑珍 臺中市北屯區報導 2012/09/1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