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送暖 發放幸福進行曲

2011-12-21   | 北京天津人文真善美
領到了大米、麵粉、生活物資,鄉親們滿載而歸,與志工們揮手告別。(京津人文真善美提供)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在瑟瑟寒風中吃到熱呼呼的暖心暖胃麵;幸福是躲藏在父親厚重堅韌的懷抱中;幸福是在領到大米麵粉那一刻真心開朗的笑容;幸福是煩惱憂愁在慈濟人膚慰下煙消雲散;幸福是腰痠腿疼的老毛病在大醫王妙手針灸下明顯緩解;幸福是見到菩薩示苦難後真誠的領略與省悟;幸福是知曉自己有能力製造更多的幸福。

風蕭蕭兮易縣寒 壯士來歸兮助發放

2011年末在中國大陸各地進行的冬令發放,是一場場幸福進行式。北京與天津的慈濟志工在12月中旬來到河北省易縣,展開為期兩日的冬令物資發放與義診活動,在蕭瑟清冷的嚴冬,為鄉親獻上來自全球慈濟人的善心善念,奉上冬衣、棉被以及米麵,讓鄉親身暖心更暖,帶著幸福的笑臉和美滿的心情,度過寒冷的冬天。

發放首日(12月17日)慈濟志工來到狼牙山鎮與橋家河鄉。狼牙山鎮是著名的抗日古戰場,本地鄉親仍舊保留著剽悍愛國的民風,一說起當年村裡祖輩抵禦外敵的故事,每個人都侃侃而談。最早抵達狼牙山鎮發放現場的是劉崗村的鄉親,因為天氣寒冷,他們在地上燃起一堆篝火,並且熱情招呼志工同來取暖。

「天這麼冷,快來暖暖!謝謝你們來,你們都是善心人啊!」熱情善良的劉崗村鄉親綻放著溫暖開朗的笑容。

狼牙山鎮政府組織委員隗高歌對志工表示,「本次鎮裡共發動了五十多位志願者,其中包括二十多位小學教師,共同參與到此次的冬令發放活動中。志願者的主要任務是做好發放前的溝通工作並配合現場前期工作,維持現場秩序。」他還感謝慈濟在狼牙山鎮的善舉,希望即將開始的發放活動一切順利。

秧歌鳴炮表心意 提前歡喜過大年

在另一個發放場地橋家河鄉,先遣志工抵達時,東方天空尚未顯露魚肚白,沒想到十三位來自大嶺溝村的鄉親已站在寒風中等候。他們雖然前一天才得到通知,但卻立即號召了十餘位志工,又由於大嶺溝村距離甚遠,這十三位志工凌晨兩點就出發,搭乘毫無遮蔽的小卡車,冒著冷風夜行兩個多小時,先志工一步抵達發放會場,隨後就默默跟著志工佈置場地、搬桌椅、綁旗桿、升火起灶,毫無怨言。

問起他們一路行來冷不冷,十三位鄉親均靦腆地搖了搖頭,再問他們這麼早起又隨著志工佈置場地累不累,其中一位鄉親趙紅軍臉上的笑容,比初升的太陽還燦爛,他簡單地答了一句「幫上忙就好。」說完又害羞地扭過頭,看著他那十二個弟兄。

一大早便趕來幫忙的鄉親還不止趙紅軍等十三人。

還有家住附近,搬來自家鐵爐灶、用熊熊爐火歡迎志工的婦女團。她們四點起床,早飯還沒吃就忙著張羅,把那爐火生得旺旺的。可是等到生活組志工準備好早餐,她們卻已不見了蹤影,僅剩一位大姊趙淑娥留下來照看爐火,但她說什麼也不肯拿志工遞來的花卷。她說,「這是給我們這兒領東西的老鄉吃的,我今天不領東西,不能拿。」

還有拿出壓箱底寶貝敲鑼打鼓的文藝隊。打鼓的隊長田和全已年逾八十,被文藝隊其他隊員尊稱為「師傅」。這邊鼓聲未落,那邊又扭起了秧歌,仔細一看,正是剛才為生活組準備爐火的婦女團。她們十幾人手拿顏色鮮豔的扇子,和著鑼鼓聲扭得有聲有色。趙淑娥菩薩驕傲地告訴志工:「我們橋家河秧歌隊每年還出去演出呢,今天就來給你們助助興。我們今天都不領物資,但我們看著大夥兒都高興。」

發放儀式即將開始時村口響起了喜慶的鞭炮聲,一開始志工們還以為今天誰家娶親,站在一旁的鄉親笑著說:「不是,是專門為你們放的,今天哪,我們就像過年似的,太開心!」

 
嚴冬送暖 發放物資好過冬

志工與鄉親代表手牽手同唱「普天三無」。(京津人文真善美提供)
發放點之一的狼牙山鎮中心小學的操場寬闊平整,當初在場勘時就被志工譽為「五星級場地」,物資抵達後經由鎮政府整理堆疊,更顯規整,在初升朝陽下映襯著鄉親期盼的臉龐。

發放儀式開始,鎮政府官員、鄉親代表與慈濟志工代表致詞時,均一致表達對於提供冬令物資對鄉親過冬的幫助,除了實質上的物資以外,更希望透過當面直接的膚慰,讓鄉親感受到民胞物與,我們都是一家人的親情。

在橋家河鄉,武裝部長劉傑談起慈濟人的帶動作用,深有感觸。今年9月慈濟北京志工到易縣捐資助學,號召當地企業共同參與,於是金山礦業、守恆礦業、興凱石材等本地企業紛紛站出來,拿出善款用於當地教師的培訓並提高待遇。劉傑部長更表示,當地企業老闆覺得連外邊的人都在想著幫助鄉親,本地有點能力的人更應該為家鄉父老出一份力。在愛與美的接力傳播下,善的種子就這樣撒播開來。

手語帶動最能融合現場氣氛,《普天三無》以及《愛和關懷》歌詞簡單但寓意深遠,許多鄉親聽著歌詞,頻頻點頭。志工王海寧親切地與甘河村村民劉秀玲互動,一個教一個學,真摯的神情,靈動的歌聲迴盪在狼牙山腳下。秀玲菩薩眼神認真專注,舉手間滿是深情地回應志工。歌曲結束,面帶笑容的她,還準確無誤用手語向志工比劃出:我愛你。

發放正式開始,動線志工早已就位:關懷組志工手持凡士林,細膩地替雙手雙頰寒凍龜裂的鄉親塗抹;驗證核章組志工則大聲唱名,親切地替鄉親一個一個核對身份及發放單;動線轉個彎,輪到棉被、鹽、油等物資發放,最後兩關則是最沉重、也是鄉親最記掛的大米和麵粉。

君子入庖廚 手暖身暖心更暖

在另一邊,早早就抵達發放現場為鄉親煮熱食的生活香積組志工,早已在熱氣蒸騰煙霧繚繞的廚房裡揮汗如雨,「從這裡出來的都是仙女,」生活組志工黃沖戲謔道。廚房裡兩口大灶由三位高頭大馬的男眾志工掌廚,女眾志工則將熱騰騰的麵條裝杯,一杯一杯敬奉給等候物資發放的鄉親,井然有序。

68歲的苑金花奶奶吃著麵,感動萬分。「很久沒有人這樣對我了,比親人還要親,兩個兒子都不經常來看我,沒想到來這裡有這麼多人惦念,還親手送麵湯來給我喝,不知要怎樣感謝你們,我和老伴兒現在都老了,沒有人對我們這樣好了。」

令人意外的是,掌廚的三位大菩薩——畢杰、呂東以及王福柱,在家裡可是遠庖廚的君子,不過來到了發放現場,都毫不遲疑地獻出好手藝。「從來沒用過這麼大口的灶,這麼大口的鍋,拿著這麼大把的鍋鏟!」志工畢杰笑呵呵地說。

生活香積組志工不但負責鄉親的熱食,還要照顧發放志工的餐食,由於材料太多,志工忙著洗洗切切,志工楊潔一個上午都站在水槽前,就著冰冷的水洗菜洗碗盤,卻毫無怨言。

水槽容易堵塞菜屑雜物,志工王福柱二話不說,晚起袖子探手入水管內將垃圾雜物赤手撈出,此番「義舉」,讓在場的女眾志工大嘆「若家裡的另一半也這樣就好了!」

理順路就寬 活出勇健精氣神

鄉親賈文芝一頭烏黑頭髮,在領取物資的隊伍中格外顯眼,然而她是名符其實的「賈奶奶」,已年近古稀,曾外孫女都已三歲。志工笑稱她這一頭染黑的頭髮真時尚,賈奶奶開懷大笑道,「人活著就要活得精神,活著就是掙一口氣,儀容整齊,心情就好。」

86歲的賈奶奶(左)心寬念純,人見人愛。(京津人文真善美提供)
賈奶奶說到做到,她把自己照顧得很好,身體健康,無病無災。「我的新年希望就是全家平安,我自己健健康康,這樣孩子們才放心。」

育有三女一子的賈奶奶稱得上子孫滿堂,四個子女都已成家且各自遇有子女,長孫女甚至也已育有一名三歲的女兒;但賈奶奶的一生也曾遭遇波折磨難,年紀輕輕就喪夫,獨自一人撫養四名子女,生活縱然艱困,但賈奶奶生就一副樂觀天性,幫助她走過人生苦難。

「我就能想開,心寬。遇到事情得先想要怎麼解決,理順了,路就走寬了,不愁也不煩。」賈奶奶活出了人生真諦,「時間寶貴呀,樂觀過才會好過。」

不離不棄祖孫情

天色才濛濛亮,頂著瑟瑟的寒風,一位妙齡少女攙著八旬老者蹣跚來到發放現場。老者趙洪忠行走不便,走路時需要拐杖,攙扶著他的少女趙滿玉是趙爺爺的孫女趙滿玉小菩薩,她是爺爺不離不棄的拐杖。

趙爺爺說起孫女兒滿玉總是讚不絕口,「她出生才二十天就沒有了媽媽,是她的奶奶將孩子一點一點餵養大。這孩子很有出息,在初中學習著好(方言意味「特別好」),而且每次回家都會給我們帶吃的,為我們倆老做飯呢!」

趙滿玉在接到熱食後,先奉給爺爺,孝順之心無虛言表。她還在等待的空隙拿出英語練習題,把握點滴時間學習功課,分秒不空過。還在書頁上寫著「知識就是力量」,相信在她的內心深處一定播種下了一顆「教育改變命運」的種子,自己也在不斷的耕耘著,期待著茁壯成長!

 
轉場挑戰 難不倒志工

志工們同心協力把麵粉一袋袋運上卡車,讓鄉親可以快快樂樂回家去。(京津人文真善美提供)
負責橋家河鄉發放的志工今年被賦予轉場的考驗,下午需轉戰另一個場地——龍之媒小學,因此志工是與時間賽跑,分秒必爭。接近中午十一點,橋家河小學發放剛告一段落,無瑕顧及午飯的志工趕忙跳上車,輾轉至龍之媒小學準備下午的第二場發放。

志工把握十幾分鐘的車程,囫圇用幾塊餅乾和點心填肚子,到達龍之媒小學後又馬不停蹄忙活起來。

生活香積組最是忙碌,這邊的爐灶還沒熄,那邊的火又點了起來。紅棗薑茶、熱乎乎的麵條、饅頭花卷……沒一會兒,第二現場就飄來了食物的香氣。這支特殊的發放部隊又打起精神,開始第二輪發放了。

俯拾即來志工愛

83歲的崔更寶爺爺是一個人坐在龍之媒小學校外的花壇邊,抽著旱煙袋。爺爺拄著拐杖,行動有些不便,他雖然不在發放名單當中,但由於地點離家很近,爺爺還是趕來看看熱鬧。

「咳咳……」爺爺劇烈的咳嗽聲引起交通組志工蕭億振的注意。「我當時不太忙,看到爺爺咳得很厲害,好像有痰卡在嗓子裏。」等他走到崔爺爺跟前,想幫他拍怕後背時,爺爺一口痰吐在自己敞開的棉大衣上。

蕭億振趕忙拿出紙巾幫爺爺擦嘴,又去除爺爺大衣上黏乎乎的污物。他一邊幫輕拍著爺爺的後背,一邊關切地告訴爺爺,以後少吸點煙,就會少一些咳嗽。

爺爺拉著蕭億振的手,感動地說了「兒子都比不上!」面對這樣的讚美,億振志工卻輕描淡寫,「這是隨手關懷啦,看到鄉親需要幫助的就去做,沒有什麼!」簡單的話但舉動卻不簡單,志工將鄉親視為自己的親人,這份愛與關懷,盡在眼前,俯拾即來。

日子是甜的 互幫互助一家親

在龍之媒小學門口等待發放的鄉親,大部份早晨就來了,大家坐在路邊,笑呵呵地聊著天。遠遠看去就像一場鄉親聚會,歡聲笑語不斷。

家住杏樹臺村的獨居奶奶梁秀珍患有骨質增生,不能久站,志工得知後忙拿來板凳給她。老人家獨自生活不容易,腿腳不便迫使她只能坐著在地裡從事農活,有時甚至要爬行。

看到志工,她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抓著志工的手就說:「謝謝你們啊,今年我們有好年過了。」說罷又拉著身旁的另一位奶奶說:「多虧了她,她時常來看我呢。」這是住在另一個村的李書梅奶奶。兩人如同姐妹一般,雖然兩家離得不近,李書梅卻時常過來看望梁秀珍。

志工朱慧為剛按完手印的鄉親擦拭手指。(京津人文真善美提供)
書梅奶奶特別愛笑,彎下腰熱情地抱住梁秀珍,哈哈笑著說:「心情好了就什麽都好了,你看我,哈哈。」志工聽了她的笑聲,都忍不住開心地笑出來。

學校門外等待發放的隊伍中還有一輛與眾不同的車子—自行車上架著插滿冰糖葫蘆的草垛。坐在車邊的老奶奶滿臉帶笑,看到志工便熱情地招呼:「來吃一串我的糖葫蘆吧!」志工忙揮手婉拒。

旁邊的爺爺奶奶見狀,紛紛站起身,拉住志工的胳膊,一個說:「她做的糖葫蘆可好吃了,你嘗嘗。」一個說:「我請你吃吧,我們這兒的糖葫蘆可好吃了。」說罷一齊哈哈笑起來。

志工:「你們都吃過她的糖葫蘆嗎?」

鄉親異口同聲地說:「吃過,可好吃了!」

賣糖葫蘆的孫玉晴奶奶今年65歲,老伴耳朵聽不見,家裡地少,種出來的東西根本不夠吃,聰明的她便想出這麼一個「甜蜜的買賣」。她在村裡賣糖葫蘆五、六年了,做糖葫蘆的原料都是自己處理的。她不會騎自行車,就推著車子走街串戶,村民們都喜歡吃她的糖葫蘆,也買她的糖葫蘆—「我們買她的糖葫蘆,也是因為知道她家困難,反正挺好吃的,就當幫助人了唄。」

人人都有這樣一份甜蜜的助人之心,相信這裡的生活也比哪裡的都甜。

鄉親古道熱腸 搬運物資不怕累

在橋家河小學發放現場,運送物資的本地菩薩龍國新靜靜坐在三馬車上待命。家住大嶺溝村的他是臨時被「抓」來發放現場幫忙的。凌晨一點才剛剛返家的他,早晨七點又趕來發放現場。

「你們大老遠都過來給我們鄉親發放,我受這點罪算什麼?」說起幫鄉親搬運物資,他說想都沒想就來了。

龍國新平時就是一個好說話的人,只要是幫忙村里鄉親,總能見到他的身影:他開車在路上,認識不認識的人都會順路載他們一程;村裏人掰棒子(玉米),只要有人開口,他從不拒絕。

龍國新此次除了幫鄉親把物資帶回家,還想來發放現場幫忙扛大米、扛麵粉。「你們都太能幹的,我拍攙和進來添亂,」他憨厚地笑了。他真心希望以後有機會也能加入慈濟的大家庭,幫助更多的人。

 
志願教師齊上陣 美麗錯誤轉女成男

天津志工林詩蕓首次參加,歡喜付出。(京津人文真善美提供)
清晨八點,十個村莊的村民浩浩蕩蕩地排列在狼牙山中心小學的操場,在刺骨寒風中滿心興奮地期待慈濟冬令物資的發放。在隊伍最後是幾張年輕的面孔,左肩都帶著「志願者」的紅袖標。原來他們是狼牙山中心小學吳鶴鳴主任帶領的教師志願團。

此次配合慈濟在易縣冬令發放,狼牙山中心小學動員全校二十位老師,早上三點半就起床,為清晨的發放不辭辛勞地做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包括場地清理、準備開水、搬運麵條物資等等。儘管在寒冬的清晨還未吃早餐,臉凍得通紅,但他們卻滿臉洋溢著溫暖的笑容,興奮而富於激情,都笑稱自己並不辛苦,感恩慈濟的善舉。

在整條發放動線上,最幸福的莫過於大米與麵粉組,然而歡笑聲最多的也是大米與麵粉組。「大米公主加山東」組合最是默契,志工唐寅因為姓名過於中性,安排任務時發生了「美麗的錯誤」被排到大米組,卻意外受到四位山東男眾志工的特別愛護,讓她承擔報數劃勾的關鍵環節,男眾志工全聽她報數指揮。

同樣的美麗錯誤也發生在麵粉組,女眾志工牛健同樣受到一眾「白馬王子」的愛護,都聽她報數指揮。一排男眾志工站在高高壘起的麵粉堆上,高聲喊著「一!二!三!」精神抖擻將沉甸甸的麵粉袋一包包抬上鄉親運載物資的車輛上。

在大米組還隱藏了兩位大醫王,其中一位是來自日本的志工高木健。兩人堅持要體驗體力活兒幸福,這次並未參加義診,而是來到了動線。問起搬運大米累不累,他們先是笑著搖搖頭,接著又說或許明天兩臂會有點兒酸,猛然間想起自已可是學醫的,「那我們互相針灸解乏吧!」逗得在場眾人哈哈大笑。

來自天津的志工高勇除了搬了一整天的麵粉,身為先遣組的他,一早來已先幫忙佈置場地,綁慈濟旗,還協助交通組志工設定無線對講機。綁慈濟旗時因為竹桿上佈滿了刺,他雙手大姆指已被劃破好幾道傷口。等到又搬了一天的麵粉後,餘下的八根手指也傷痕累累。生活組志工邊幫他包紮,邊心疼地說下回該戴著手套,免得受傷。

高勇大菩薩卻輕鬆以對,「小case啦!戴著手套不好使力,抓麵粉袋抓不牢,怕摔壞了袋子,鄉親就不好拿了。」

狼牙山鎮義診

狼牙山鎮場地除了發放,同時還舉行義診。此次經北京醫療組志工多方奔走籌備,前來參與易縣義診的大醫王和白衣大士的人數較往年多了許多,科別也更加齊全完善,中西醫一應俱全,還包括火針、刮痧、推拿等等。而與慈濟合作多年的河北省保定新視眼科一如既往,派出多名醫師,替易縣鄉親護眼

中日友好醫院的醫師李格,針對鄉親普遍罹患高血壓的現象時表示,主要是因為天氣寒冷之故,尤其此處位居山區,供暖設備欠缺,百分之八十的鄉親有關節問題,通常是腰疼、腿疼。針對上述普遍現象,此次義診也特別準備降壓藥和藥膏貼。

醫者仁心父母心

今年62歲的李振平爺爺嚴重駝背,行動極其不便。在領取物資時,志工羅昆丁就勸他不妨讓義診醫師看看。然而,已駝背多年的李爺爺將信將疑,只是抱著一試的心理前去看診。

李爺爺常年迫於生計,在山上砍柴奔波,在山裏種植柿子樹,多年的腰部疼痛,造成了近九十度的腰部畸形,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情緒也異常低落。

大醫王段京平耐心診治,又與李爺爺相互攀談,在病床上幾次鼓勵他試著做些診治動作,悉心的交談與傾心的溝通,李爺爺的腰部脊椎在病床上漸漸地、緩緩地舒展了一些,在周圍眾位慈濟志工的鼓勵下,更是從病床上獨立而起,信心自此在李爺爺的心中紮根,內心的喜悅也再也難以掩飾,走出病房外的李爺爺看到不遠處的樹,大聲說道「我也要上樹摘果子!」

入戶回訪暖人心

午後狼牙山鎮共派出兩組志工回訪家戶,確認物資領取與派送的情況。天津志工周宜臻歡喜回報表示,物資不但都已經入戶,而且鄉親還珍而重之,趕緊將米袋放入米缸當中,以免被老鼠偷咬了,油和鹽也已經整齊擺放在灶台上。

「奶奶,您的兩包大米都幫您放上車了。 」志工說。(京津人文真善美提供)
另一組由志工陳孟蓮帶領,她分享入戶回訪所見所聞。走進一戶人家,灶下正準備作飯的是年僅12歲的稚齡幼女,父親則忙著擺放剛領回來的物資。談起才知因為母親跑了,如今是父女兩人相依為命。儘管身處逆境,但剛上初一的女兒卻奮發圖強,牆上高掛著學習成績第二的優等獎狀。孩子父親說話間充滿不捨與自責,「我真慚愧,身為父親,我能給予孩子的這麼少,還要像你們這樣的陌生人給我送東西,我都不知道要如何報答。」

孟蓮志工寬慰道,只要把孩子培養好,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就是報答,就是貢獻。人與人本來就是相互幫助,相互承擔分享,見到他人的苦就能懂得惜福,進而知福並再造福。

幸福滿滿多分享

這次發放來了很多父子檔、母女檔、甚至還有羅氏七口慈濟家庭,讓人欣羨家人同行慈濟路,幸福加倍。

來自台灣的志工戴建耘首次參加冬令發放,他是由在北京就業的兒子戴長熙菩薩引領進入慈濟。在參加發放前,他原本抱著不以為然的態度,總想著「年輕人放著事業不認真打拼,吃飽了沒事做」,但一天的發放下來,他從鄉親發自內心深處的喜悅中,深深體會到發放的意義,法喜充滿;也從慈濟志工事無巨細的親切耐心中「我從平凡中看到了不平凡」。

他並且對在場的年輕志工表達了「忌妒」之情,這是因為「你們如此年輕就已經懂得付出,懂得見苦知福,真是太有福氣了,福報好大!」

他並且動情地表示,這輩子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妻賢子孝,如今,「我有了第二個家庭,就是慈濟。」

易縣發放首日圓滿落幕,不過一日的幸福承擔後,志工不約而同覺得當天晚飯特別香,胃口也特別好。在休整的同時,也更期待第二日的發放活動。

(文:戰丹、蕭以涵、臧建文、徐麗梅、趙笑笑、張敏、沈月雲、韓瑛、沈以文 河北省易縣報導 2011/12/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