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九姊妹 走出助學路

2011-12-29   | 邱秉柔 王俊璇
三載耕耘,加入新芽計畫志工團隊越來越多,大家互愛與合和,從容面對困難,不責備也不埋怨。(九姊妹從左開始:羅樹芬、陳翠燕、蔡淑芬、彭麗玲、王宣謁、林慧貞、張普多、王渼娟)註明:還有一位藍俐明師姊,目前已經移民外國。(攝影者:陳清華,地點:新加坡立化中學,日期:2011/12/18)
「最高紀錄曾經一天走了八個鐘頭。」身為九姊妹之一的羅樹芬說。回顧當年,因為沒有自用車,很多時候只靠雙腿走路,為了推展「新芽助學金計畫」就這樣走入一間間的學校,走進一棟棟的組屋。雖然花了體力與時間,但志工間彼此的凝聚力也慢慢建立起來,羅樹芬說:「這一切都只是過渡期,如今看著菩薩從四面八方湧現,內心感覺更踏實。」

從2011年10月份開始,新加坡慈濟志工就穿梭於全島各地,展開2012年新芽助學金計畫的家訪工作。由於校訪必須在白天進行,參與者多數都是家庭主婦或輪班制工作的志工,人員招攬不容易。在北區有九位志工可算是第一批拓荒者,她們自己暱稱「九姊妹」,三年來一步一脚印,將新芽計畫「走」出來。

為提振教育奔走

2011年10月,新加坡慈濟志工穿梭於全島各地,展開2012年新芽助學金計畫的家訪工作。在短短三個星期內,動員了超過1542志工人次,拜訪了1086位學生的家庭,是星國家訪三年來最多的一次。

其中九位志工可算是第一批拓荒者,暱稱「九姊妹」,三年來一步一脚印,將新芽計畫「走」出來。回顧當年,因爲沒有自用車,很多時候只靠雙腿走路,就這樣走入一間間的學校、一棟棟組屋。不管日曬雨淋,不熟悉路線的她們,總是拿著地圖走到目的地。過程也不儘然順利,吃閉門羹是常有的事,然而並不澆熄她們為學子付出的熱忱。
志工從學校拿到新芽助學金的申請名單後,就家家戶戶進行家訪,了解學生家庭狀况。過程並不一定順利,偶爾吃閉門羹,卻不澆熄爲新芽學子付出的熱忱。(攝影者:黃雪芬,地點:新加坡海軍部組屋區,日期:2009/11/15)


「最高紀錄曾經一天走了八個鐘頭。」慈濟志工羅樹芬分享說。當時大家肚子餓了,就坐在組屋樓下吃著師姊帶來的炒飯。吃著、聊著,彼此間的凝聚力就這樣一點一滴慢慢地建立起來。

羅樹芬回憶,那一段時間是加入慈濟多年來最消耗體力的時刻。每次回到家,母親覺得她很憔悴很不捨。然而,這一切都只是過渡期,如今看著菩薩從四面八方湧現,羅樹芬內心感覺更踏實。

艱苦中考驗智慧

「除了體力,還有個挑戰就是信心不足。」羅樹芬笑著說。新芽計畫推動之始,架構及程序都在調整中,很多的變化球經常讓她措手不及。來到學生家做訪問時,有時不知道要從那裏開場,介紹的內容也斷斷續續,總擔心漏掉什麽。後來,新芽幹事吳育謹設計一套新芽簡介手冊,有了這個册子,大家在家訪時就不會感到茫然,或是忘了將重點做交代。

然而有了內容,溝通也是個考驗。北區學校提報的學生七成以上都是馬來友族,志工的英語及馬來話在面對異族同胞時,常常會詞窮,怕聽錯及記錯。「我自己的英語不好,所以就厚著臉皮,多講就多學。」也是「九姊妹」之一的林慧貞笑著說。
新芽團隊用心設計了一份新芽簡介册子,讓新芽志工們在家訪時避免語窮或忘了將探訪重點帶出。志工更能簡單直接地帶給家長和孩子這份溫情。(攝影者:黎東興,地點:新加坡義順組屋區,日期:2011/10/27)

起初,大家在首次拜訪家長時,開場白都很嚴肅,一板一眼,深怕講錯什麽,會讓家長提起戒心、反應冷淡。做事謹慎的林慧貞總覺得好有壓力,還特地到羅樹芬家學英語,兩人互相演練,希望能用最溫暖的心打開隔閡,讓家長放下對陌生人的成見。

隨著經驗的累積,羅樹芬笑著說:「反正我們現在不是考英文,最主要就是能溝通,他們聽得懂我們的意思就好了。」而林慧貞開心地說,現在的她不只能用英文流利地和異族家庭溝通,也很容易融入對方的家庭,將他們當成家人般親切的關懷。

善的漣漪得反饋

新芽的手續繁瑣,除了每個月要和學校食堂結賬,還要到學校為學生一一填補車資卡。林慧貞回憶說,起初地鐵工作人員對志工突如其來地送來八十幾張的車資卡感到厭煩,堅决不讓她們填補。

「那時,我只好一直向他說對不起、對不起……」 不斷地道歉、耐心地解釋、講解新芽助學金的用意,工作人員逐漸軟化,終於被她的誠意所感動。接下來每個月的互動下,地鐵站的工作人員都認識慈濟也非常讚賞,甚至還鼓勵自己的孩子參加慈濟活動。林慧貞欣慰地說:「只要心夠虔誠,一定能感動人。」
因應全球金融海嘯爆發,鑒於孩子的教育不能等,慈濟新加坡分會在2009年2月開始推行「新芽助學金計畫」。當時才剛成為新進志工的彭麗玲(右),就在加入新芽志工和大家一起耕耘。(攝影者:黃雪芬,地點:新加坡海軍部組屋區,日期:2009/11/15)

有一次林慧貞和羅樹芬兩人到學校辦事,遇到兩位學生迎面而來。其中一位馬來學生恭敬地對她們說:「謝謝,因為有你們,我才能來上學。」另一位華裔學生則說:「我會很用功讀書, 以後我也要像你們一樣,去幫助更多的人!」當時,兩位學生的誠懇讓她們熱泪盈眶。事隔兩年,感恩的話語言猶在耳,就像強心劑,不斷帶給她們推動力向前邁進,「再苦也是值得的。」

笑聲蘊涵愛與合

新加坡「新芽助學金計畫」推展至今第三年,主要補助清寒學子的餐費和交通費,减輕家庭負擔,讓孩子能夠安心上學。整個過程繁雜瑣碎,志工除了逐一進行家訪,了解學生家庭狀况之外,後續還得每月親自到訪各個學校,為學生送上餐券,填補車資卡等。是分會慈善志業中,重要的活動之一。

新芽志工越來越多,人手也逐漸充足。一路走來,林慧貞對於新芽志工充滿感恩,尤其是彭麗玲師姊。「用最簡單的心,去做最複雜的事,這就是麗玲師姊!」 林慧貞分享自己最怕做策劃性的工作,但在麗玲身上學習了如何把繁瑣的事快速地安排好,不需想太多做就對了!
志工每個月皆到學校兩次,除了爲學生送上餐券、填補車資卡外,也需回收用過的餐券,仔細計算金額後和攤主結帳。(攝影者:楊嘉珮,地點:新加坡軍港中學,日期:2010/05/27)

彭麗玲也是一起耕耘的「九姊妹」之一,她希望將來能帶出更多的志工,更深入去關懷學生,不僅給予家庭經濟上的舒緩,更要膚慰他們的心靈,讓愛不斷延伸與循環。

問她們辛苦嗎?她們互望笑著說:「不會啊!都做到很開心! 因為有姊妹們的陪伴啊!」笑聲中蘊涵了大家的「愛」與「合」,即使有什麽錯誤,彼此都互相感恩與包容,一起想辦法解决。

「新芽動用的人力很大,沒有團隊是做不了的。」就如林慧貞所說,背後有一群付出無所求,努力不懈的志工,保持著赤子之心、駱駝的耐力、獅子的勇猛心,闖了一關又一關,因為他們堅信每一顆小小的新芽種子,都有可能會長成結實累累的大樹。【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邱秉柔、王俊璇 新加坡報導 2011/12/1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