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陪伴勤溝通 減少親子間摩擦

2012-06-22   | 鄭桂琴 陳麗美 李月蘭
課務團隊穿上獅子、驢子服飾,活潑地帶動孩子們「快樂的朋友」團康,鼓勵他們要有天真的赤子心、駱駝的耐力及獅子的勇猛心。(攝影者:許振耀,地點:慈濟新加坡分會,日期:2012/03/04)
教養孩子,是大多數年輕父母的必修課。有些父母卻表示自己對教導孩子是束手無策,不是過猶不及,就是懂得很多「育兒經」卻難做到,也不曉得要如何與孩子分享自己滿腹的人生道理。

爸媽談教養

3月4日,八十名新加坡快樂親子成長班的家長聚集在靜思堂,當孩子們在上課時,他們也正共修一堂親子教育課。第一個題目是延續上個月的課題「禪定──誠正無求、心胸開闊」來討論:「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林明吉爸爸分享,禪定需從安定內心做起,並學習在日常親子互動中以禪定作為規誡。他提醒自己不論在職場及家庭遇到困難都不要發脾氣,保持平靜,才能安撫人心,比如督促孩子學業時,以鼓勵取代責罵。

之後有其他家長提出,為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而抽空陪他們讀書做作業,結果自己的心情和生活節奏失去平衡。大家於是分享,有所求就容易起煩惱,陪伴孩子讀書是一種天倫之樂,不如把握當下,享受親子共處的時光。

林明吉爸爸分享,禪定需從安定自己的內心做起,他以此警惕自己不論在職場及家庭遇到困難都不要亂發脾氣,保持平靜。(攝影者:蘇月嬌,地點:慈濟新加坡分會,日期:2012/03/04)
羅智勝爸爸就分享,與女兒苑心參加親子班後,親子互動更好,也看到了孩子的改變。比如早上來上課前,孩子邊洗澡邊唱著親子班的歌曲。他和太太在客廳裡聽到孩子如此期待和開心,也非常開懷。

而原本兒子對劉燕萍媽媽總抱著又愛又怨的心理,彼此之間常起衝突。雖然很多道理母子都懂得,但摩擦起來,就是沒有辦法平和地處理,所以極需尋找一個可以共修的場所,來促進親子關係。燕萍媽媽表示,參加親子班後,她和兒子的關係有了明顯的改善和進步,自己也更懂得該如何與孩子溝通。比如在責罵孩子後會耐心解釋原因,減少與孩子的誤會和摩擦。

培養「有禮」的習慣,也時常是親子之間相處的妙方。杜美華媽媽認為,從小要培養孩子「堂上親,恩深重;孝父母,當及時」。她在孩子小時候就培養他們每天向父母請安問候;父母生日時向父母奉茶,並要感恩天地眾生的恩情。美華媽媽欣慰地說:「這是從親子班的奉茶儀式中學習到的好榜樣。」

聽志工故事

陳惠江分享偈文:「但令孩兒飽,慈母不辭饑。」他奉勸大家在照顧孩子之餘,更要好好回饋父母恩,並善用父母賜給的身體,發揮良能去報答一切衆生恩。(攝影者:蘇月嬌,地點:慈濟新加坡分會,日期:2012/03/04)
在慈濟志工分享環節,陳惠江說,他以前個性急躁無知,忽略家庭,與家人相處不和睦,以為用金錢就能滿足一切。雖然事業有成,待人處事卻像個流氓。從善門入慈濟後,才能知過改過。在短短的三個月內,他積極從證嚴上人的開示與教誨中,學習「相見以誠以真,相待以禮以敬,相處以平以淡,相勉以學以道」。

陳惠江與太太周雅鳳及三個女兒都接受了靜思語教學的熏陶。他說,四十八歲後才懂得對母親說「我愛你」,對家庭與事業心懷感恩,時時惜福惜緣。他分享一句偈文:「但令孩兒飽,慈母不辭饑。」只要子女能夠溫飽,做父母的挨餓挨凍都沒關係,這就是天下父母心。他奉勸大家在照顧孩子之余,更要好好回饋父母恩,並善用父母賜給我們的身體,多發揮良能去報答一切眾生恩。

今年(2012年)新加坡慈濟教育團隊首次採用經典為教材,親子班本月四十分鐘的《無量義經》分享環節,主題是「毅力──發心如初,力行不懈」。主講人張正昌以「竹筒歲月」,分享上人創辦慈濟的緣起,四十多年不離「為佛教、為眾生」師訓,慈濟從花蓮拓展為今日的國際NGO。如此堅忍不拔的毅力如何培養?張正昌提出:「要能秉持初發的心念,堅定方向努力不懈和能夠接受艱難的考驗。」

杜美華媽媽從小培養孩子「堂上親,恩深重;孝父母,當及時」的理念,孩子每天會向父母請安問候;父母生日時向父母奉茶,並要感恩天地衆生的恩情。(攝影者:蘇月嬌,地點:慈濟新加坡分會,日期:2012/03/04)
過後,張正昌也分享了兩個故事「南非的黑菩薩慈布」和「大鵬鳥的故事」,延伸討論「毅力」。毅力來自單純心,雖然慈布受到惡劣的待遇,但她逆來順受,行善不懈怠,並立願勇敢前行,從而提升了生命韌力,增長了智慧。一般人發心容易恒持難,遇到障礙就退縮。張正昌表示:「若懂得轉念,深信因果,繼續無所求地付出,就是一分毅力。」

說到毅力,陳麗霞媽媽分享了自己的體會。她和孩子一起編排時間表,學習和遊戲的時段都安排妥當,孩子還簽名表示願意遵守。第一週,孩子非常遵守約定;但到了第二和第三週,孩子開始鬆懈下來,由此可見其毅力還需要加強。

麗霞媽媽坦言,自己並非懂得教導孩子,但她有積極參加一些課程來提升自己,並與孩子約定一起學習和成長,比如在媽媽發脾氣時適時地提醒。她所面對的難題,相信也是大多數家長共同的功課。無論是在時間表或其他親子互動上,麗霞媽媽都希望繼續堅持對孩子的毅力訓練。【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鄭桂琴、陳麗美、李月蘭 新加坡報導2012/03/0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