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菊看竹筒:我也存小錢

2012-09-11   | 黃解放
8月29日,陳樹菊在駐菲律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王樂生夫婦的陪同下,參訪菲律賓慈濟靜思堂,執行長李偉嵩也親自到場招待。(攝影者:娜燕莎,地點:菲律賓靜思堂,日期:2012/08/29)
「因為以前被幫助過,所以現在感受到助人的快樂。」從小受人幫助,啟發陳樹菊後來想要幫助別人的善心。

陳樹菊是臺灣臺東中央市場的菜販,多年來一共捐出近千萬元作為慈善用途,這樣的善行讓她成為今年「麥格塞塞獎」得主之一。除了此次的「麥格塞塞獎」,她也曾被《富比士》雜誌選入2010年亞洲慈善英雄人物第四十八位,美國《時代》雜誌也同時肯定她為2010年最具影響力的百大英雄人物之一。

「麥格塞塞獎」由紐約「洛克斐勒基金會」(Rockefeller Brothers Fund)信託人於1957年出資創立,紀念1957年3月17日因空難逝世的菲律賓前總統雷蒙.麥格塞塞(Ramon Magsaysay)。1958年起,該基金會每年都會頒獎給有傑出成就的人士或組織,後來被外界稱為亞洲「諾貝爾獎」,而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上人,也曾於1991年獲獎。

竹筒精神喚人生 手心向下幫助人

8月29日,陳樹菊在駐菲律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王樂生夫婦的陪同下,參訪菲律賓慈濟靜思堂,執行長李偉嵩除了親自招待,更與他們分享最近菲律賓因水災,慈濟志工在黎剎省舉辦「以工代賑」清掃、家訪及物資發放的溫馨故事。

李偉嵩強調,有許多本土志工在三年前的「凱莎娜」風災時,還是需要別人幫忙的災民,但三年來在慈濟的關懷、陪伴下,他們已成為幫助別人的志工,每天實行用竹筒存一塊錢的習慣,再將竹筒的錢捐給慈濟。
李偉嵩執行長以影片的方式,分享最近菲律賓因水災,慈濟志工在黎剎省舉辦「以工代賑」清掃、家訪及物資發放的溫馨故事。(攝影者:娜燕莎,地點:菲律賓靜思堂,日期:2012/08/29)


聽到慈濟的「竹筒歲月」,陳樹菊也回想起小時候曾經聽過上人「一塊錢、二塊錢不嫌少」的觀念,而自己也從存小錢開始,慢慢改變自己的人生,所以現在她也會將積少成多的觀念教導給姪兒。她謙虛地表示,自己做得不多,只覺得人生無常,所以都會和姪兒們說:「我不留財,我積德給你們,財要你們自己賺。」

無私奉獻啟發人心 寬闊胸懷無法超越

陳樹菊能有今日的成就,都是靠著自己的善行和努力所得來,小時候因為家境貧窮,母親因繳不起保證金而難產往生,之後弟弟生病需送往臺北治療,雖然學校老師發起募款協助,但弟弟仍不幸往生。

王樂生代表聽到陳樹菊的故事後表示,雖然她的財富沒有比爾蓋茲多,但她的發心以及幫助別人的胸懷,絕對無法被他人超越,他讚歎:「陳樹菊女士是人間的活菩薩,她無私奉獻的精神,在現在追求物質的社會來說是非常好的啟發。」

此次,陳樹菊獲得的獎金將全數捐贈給臺東馬偕醫院,她的行為令在場的慈濟志工無不感佩,並期待未來有更多機會能相互學習,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付出一份心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解放 菲律賓靜思堂報導 2012/08/2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