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開醫院 救人不用等

2012-10-22   | 邱如蓮
貴州冬令發放及家訪後,羅顯勝換上志工服,提著營養品,到需要長期關懷的個案進行定時的探訪,成為鄉親們的最大依靠。(攝影者:林炎煌,地點:中國大陸貴州省羅甸縣平岩鄉,日期:2012/07/17)
「都市的人說,看病還在乎什麼錢,能治好最重要;但對貧窮的人來說,生病是無奈的。」

天濛濛亮,羅甸縣城還沒醒來,羅顯勝床頭的手機卻響。原來是栗木敬老院院長來電,有老人家急病需要送醫。羅顯勝跳下床,跑到醫院開了救護車就往山上去,來回兩小時車程,他一分一秒都要爭取。

這樣驚險的送醫過程,在山區經常發生,而羅顯勝也不只一次在這樣緊急的時刻,親自開救護車上山。不論清晨還是深夜,羅顯勝總是以搶救生命為優先;自小在農村長大,他最明白貧病交迫的痛苦,常是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到沒命。

貧病垂危 挑起使命

醫學院畢業後,羅顯勝在公立醫院任職,他經常看見貧困的鄉親在院外徘徊,遲遲不敢進到醫院,追根究底就是害怕繳不起醫療費用。

一個女孩被父親帶到醫院來,患上的是急性腸穿孔,只要馬上手術、用藥就能治癒,但醫院規定先付款才能手術,對農家人來說,根本無法負擔這一千多元人民幣的手術費用。

羅顯勝說:「我一直記得,女孩的父親在一排外科醫師的面前跪下來,說:『誰能救這女娃,就給誰做媳婦!』那是一個沒有辦法的父親最後的方法。」但是,當時一位外科醫師的月薪也才兩百元人民幣,沒有誰能先替她交上手術費,也沒有誰敢破壞醫院規定先做手術再說。
2009年,羅顯勝與幾位有志一同的醫師籌組資金,在羅甸縣城開辦「民康醫院」,幫助貧困的病患。(攝影者:林炎煌,地點:中國大陸貴州省羅甸縣民康醫院,日期:2012/07/18)


最後女孩往生了。「眼睜睜看著一個原本能夠救得回的生命就這麼走了,真的很難過。」羅顯勝想,要是自己的醫院就能夠作主先救人。於是在2009年,他與幾位有志一同的醫師籌組資金,在羅甸縣城開辦「民康醫院」。

雖說是私人醫院,但身為院長的羅顯勝積極向民政局申請,成為全縣敬老院的對口醫院。這兩年來,更獲得民政局支持,每年撥款補助特別貧困的病患,也因為民政局的牽線,羅顯勝和慈濟志工結上緣。

穿上志工服 有使命也有榮譽

2010年9月,慈濟志工來到羅甸發放助學金,羅顯勝受民政局之邀參加,替助學生做些簡單的衛教課程,卻在現場被慈濟志工對孩子彎腰鞠躬、輕聲感恩的身影給震撼:「從小被教育,受幫助的人要對人答謝,但是志工們卻是無私奉獻,反過來感恩孩子。」羅顯勝想更認識這個團體,而緣分來得很快,就在數天後他接到慈濟志工的電話。

慈濟志工在平岩鄉家訪,來到黎正香的家中,黎家七個孩子,長女次女已出嫁,其餘五個小孩都是初中、小學的年紀,靠著黎正香打零工收入與妻子馬小蘭務農的收成來糊口,通常是水煮青菜加辣椒配上白飯,孩子們個個都比同年齡的更矮小瘦乾,排行老五的黎興發更是骨瘦如柴、咳嗽不停。

「志工打電話給我,說興發很瘦而且肌肉無力、沒辦法站。」羅顯勝馬上決定,派救護車上山去接黎興發到院檢查。「拍了X光片,就看見是肺結核轉移到骨結核去!」羅顯勝說,估計再差個半天,這孩子就救不回來。

興發住進民康醫院,醫療費用靠著民政補助與農民保險來負擔,而三餐由民康醫院的食堂提供,兩個月後病情受控制,興發帶著藥回家繼續治療。然而同年十二月再來到黎家探望時,卻發現因為家裡三餐營養不足,興發的疾病有復發的傾向。

羅顯勝再度把興發接到醫院治療直到痊癒。期間,慈濟每月提撥三百元人民幣的營養補給金,交由羅顯勝購買營養品給興發。因為興發的關係,羅顯勝因緣湊巧地成為慈濟詢問病況的對象,既間接又直接地參與慈濟的「志願者服務」。他感觸很深地說:「我們自己的鄉親,卻是由慈濟志工發現他病。」那分愛讓羅顯勝繼續成為慈濟在羅甸的醫療窗口,陸續接手許多緊急醫療個案。
假日時,羅顯勝帶著妻子及院內同仁到敬老院做定期健康檢查,同仁佩服院長對老人家總是溫言軟語,還時常免費替貧困人手術。(攝影者:林炎煌,地點:中國大陸貴州省羅甸縣栗木中心敬老院,日期:2012/07/18)

2011年冬令時節,慈濟志工替他帶來了灰色的制服,穿上慈濟志工服羅顯勝說:「有責任、有使命,也有榮譽。」

犧牲時間願付出 受點滴扶人一把

跟著慈濟志工看了這麼多個案,羅顯勝經常想起自己小時候。為了求學,他帶著兩個妹妹離開老家,住進學校附近一個廢棄炸藥廠,沒水、沒電、環境髒亂。為了掙生活費,他們四處去撿紙皮、牙膏皮賣錢,一次沒錢吃飯,三人還共吃一塊豆腐果腹。

後來,父親有位朋友見他們生活環境差,免費出借自己的宿舍,雖然距離學校遠卻比炸藥廠要舒適安全。這個恩情,羅顯勝一直放在心中,直到那位叔叔往生,他都記得去道最後一次感恩。對他來說,叔叔是生命中的貴人,讓他能夠安穩讀書甚至當上醫師。

「很感恩醫師這個職業,在工作的當下也正在救人。」羅顯勝看見慈濟在羅甸付出十多年的愛心,但羅甸本地卻沒有慈濟志工。為了讓更多人學會付出愛,他帶著妻子和醫院同仁一起下鄉訪視或到敬老院義診,在看診、開刀、院務之餘,開著救護車奔走在山村之間,經常忙得沒時間回家吃晚飯。

這樣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值不值得?「小時候人家扶過我一把,現在我有能力扶別人一把,心中特別開心。」羅顯勝表示,忙碌是必然的,相信未來投入的人愈多,他也就不覺得「辛苦」,而是「幸福」。

「期待有一天,羅甸也有一間慈濟醫院。」這是羅顯勝現在最大的心願。

(文:邱如蓮 摘自:《慈濟月刊》第550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