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暖 風蕭蕭兮易水不寒

2012-12-06   | 北京天津人文真善美志工
河北易縣冬令發放,志工膚慰腿部殘疾又喪子的爺爺,讓悲苦的心情,得到傾訴。(北京天津人文真善美志工提供)
易水河畔冬天顯得分外寒冷,12月的氣溫降至零度以下,結了冰的河水伴隨著禿禿的山脈,描繪出中國大陸北方典型的冬天。但,寒意卻擋不住慈濟人的愛,在河北省易縣冬令發放已是第三個年頭,慈濟志工持續對鄉親們的關懷與撫慰,為這片孤寂的大山送上暖意。

眾人齊心協力 如推慈濟法船前行

清晨,六輛慈濟人乘坐的大巴在警車的開道下,繞著蜿蜒山路前往牛崗中心小學,為的是將在牛崗鄉,親手將物資送到鄉親們的手中。

「感恩慈濟人的大愛精神!」易縣王名生副縣長在儀式發放現場感恩地說。易縣副縣長、鄉鎮書記及財政所長等各級領導與慈濟人共同參與,成就此次冬令發放順利進行,儀式現場不只是為鄉親獻上所需的物資,更在冷冽的寒冬中奉上一盒熱騰騰的熱食,溫暖鄉親們的胃,也開始發放的序幕。

擺放在操場的中央的,是匯聚全球慈濟人愛心的物資,遠遠望去,幾千袋的大米、麵粉整齊地排列,物資袋子上慈濟的LOGO在寒冷的嚴冬裏,更加顯得醒目和耀眼。牛崗鄉有近三十個村,大米一人一袋、鹽巴,再加上油、大米和麵粉,志工們協助共同領取物資搬運到四輪車上,但寒冷的天氣及滿滿的物資,讓車子啟動有點困難,身著白帽制服慈濟志工、鄉親齊心互協幫忙推車,宛如推動著慈濟的法船,一步一步,難行前行,浩浩蕩蕩向前行進。

香積師姊切得好菜 轉身搬米不讓鬚眉

發放前,先遣志工在淩晨四點十五分提前抵達現場,夜色還在漆黑中沉睡,為寒冷氣溫下前來領物資的鄉親們準備暖暖的熱食。

寒冬裏,志工為鄉親們奉上一碗熱粥,讓鄉親暖身又暖心。(北京天津人文真善美志工提供)
昏暗的燈光中,順著一陣急促而有節奏的切菜聲,來自天津賢福匯餐飲管理公司的志工許愛華告訴旁人:「切菜時要配合呼吸,一呼一吸,氣勻心靜才能切好菜!」她一手按著白菜,一手嫺熟的切著。不一會功夫,就已切出兩大盆整齊的白菜絲。

在下午的發放大米組,又見許愛華幹練的身影,融入在一群扛大米的男眾志工當中卻毫不遜色,只見動作如迅雷般快速,七、八袋大米幾秒鐘就被搬到鄉親的車上,一氣呵成。

「我喜歡和有愛心的人在一起!喜歡慈濟人人平等,互敬互愛,合心合力的做事氛圍。尤其是認識天津的古秋梅師姊和李靜惠師姊,她們就像媽媽,當我做錯了,總會非常柔軟的指正我。在慈濟我學會了如何調和聲色。」許愛華說道。

對於此次發放,是她進入慈濟一年多來第一次參加,她說這樣的發放場景太棒了,「以前我是個沒目標的人,走進慈濟後,才認識到了生命的價值,臺灣的師姊們已經做得太多太多了,而我們是大陸人,還能做得少嗎?」

命運多舛不屈服 樂觀向上撼人心靈

太行山腳下的牛崗鄉是一個貧瘠的鄉村,寒風中,山上可見的荒草到處搖曳,作物產量低是這裏貧苦的原因之一。

七十三歲的劉文貴在四十多歲才成家,結婚七年之後,老婆卻突發疾病早離人世,讓他備受打擊,曾經一度神智不清。劉文貴早年曾當過兵,至今仍在腰上紮著腰帶,依然可見他曾經英姿勃發的當年,一輩子無兒無女的老人,在跟慈濟志工的交談中並沒有抱怨生活的苦難。

慈濟人的到來也讓他們如沐春風,劉文貴右腿膝蓋下方有一個膠質瘤,冬令發放的第一天,他早早起來,除了領取物資,還到義診組治療腿傷。平時走不出大山的他,看到慈濟志工來到村裏顯得客氣而懂禮,便和志工聊了起來,他不停地說:「目前生活還算好,平時有政府照顧,一個人能過得去。今天又有臺灣的兄弟來送這些物品,太多了,大米到過年也吃不完。」

西安志工王秦搬來長凳,請行走不易的李爺爺坐下等候發放。(北京天津人文真善美志工提供)
下午發放完畢,志工回訪來到劉文貴家裏看望,眼前的景象望去,殘垣斷瓦的屋裏黑乎乎的一片,窗子上沒有一塊玻璃,雖然是下午二點鐘,外面的寒冷透過破洞的窗戶讓屋裏淒涼一片,放眼望去沒有一件傢俱,而且走進來已分不清哪裡是炕哪裡是空地,根本想像不到這個面帶笑容的老人,生活窘迫至此。

大愛電視臺副總監何建明不停地握著他的手,送上糖果說:「爺爺您年輕時好棒!您看看今天有這麼多孩子來看望您,給您拜年!」 老人家也開心地笑了:「不要誇我,人要縮小自己,不要擴大自己嘛,謝謝你們,上午已經給我這麼多的物品,糖果我不要,這麼大歲數,不要吃,留給別人吃吧。」

困苦與貧窮讓老人家笑容依舊,對生活簡單的要求,更讓他遠離了心靈的苦難。

豐富物資不貪求 一件棉衣滿心願

根據天氣預報,12月2日易縣局部地區有降雪,考慮到下雪會讓地面結冰,大車無法在危險的山路行進,甘河淨鄉地處縣城西南腹地,路途遙遠且多為山路,為了趕在大雪封山之前,將全球慈濟人的溫暖送到鄉親們手中, 志工決定一天內完成兩天的發放,趕在大雪之前將愛抵達鄉親心間,讓鄉親們幸福滿滿地過一個好年。

凜冽清晨四點,先遣志工冒著零下十多度低溫,歷經兩個小時的車程,在彎曲的山路上下顛簸,提前到達甘河淨鄉準備發放物資。

志工從鄰居處借來一壺熱水,輕輕擦拭爺爺長年被煤炭燻黑的臉及手腳,恢復本來面貌。(北京天津人文真善美志工提供)
看著已經佈置好的物資發放現場,八十六歲的趙子琴奶奶拄著拐棍走到志工面前說,只要給她一件棉被和棉衣,她就知足了。她不忘今年(2012)七月份志工們初次到訪時,因為看到奶奶那床多年未拆洗的硬被褥時,對她呵護備至的關懷,「當時還送了我一包掛麵呢,可怎麼感謝你們呢!」

一包掛麵的情意嵌在奶奶的心裏。看見這麼多的好心人帶著厚重的物資到大山深處看望他們,樸實的奶奶不敢奢望人人有份,盼有一份棉被棉衣,就已滿足了奶奶最大的心願。

天上能掉餡餅? 慈濟愛撒太行山

七十四歲的趙桂花奶奶不停地擁抱志工,為這「天上掉餡餅」的事感動落淚。奶奶感嘆這裏山深村窮,鄉親也無處打工。就是在村裏賣東西也少有人買,今年樹上結的柿子至今未能幫鄉親換點錢改善生活,很多鄉親難以吃上大米和白麵,更不用說有人會送他們這些物資了。

「這回過年不用發愁了,有白米、白麵吃了。有這麼多人關心我們,日子有勁頭了。」奶奶說著眼眶又濕潤了。領到棉服後,志工幫奶奶穿好,奶奶摸著嶄新的棉服,「不是你們送,一輩子也買不上啊!」她又給了志工一個深深的擁抱。

志工們幫奶奶把所有物資安頓到幫忙載運的車上,奶奶不知如何感謝,「要不給你們磕幾個頭吧!」奶奶的如此大謝讓志工承受不起,趕緊跟奶奶說,讓她和爺爺好好照顧自己,就是最好的感謝。

奶奶臨走前再三跟志工說,下一次到來一定要去她家坐坐,她和爺爺使勁地活,等著大家的到來。

(文:楊穎、徐麗梅、王淑麗、劉津池、王蕭、舒娟麗、藏建文、劉麗麗、王秦 河北省易縣報導 2012/12/0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