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間即舞臺 隨處可演出

2013-07-11   | 鄭承霖
李奕翰不只在分享他的經驗和心靈體會,更把真善美的種子給傳開。(攝影者:李煊彬,地點:馬來西亞八打靈靜思書軒,日期:2013/03/16)
舞臺劇已經不只是局限在舞臺,只要有演員、觀眾、空間,任何地方都能夠成為演出的舞臺,李奕翰表示,舞臺劇上演員用身體語言來表達神韻是舞蹈的一種方式,「它不只是動作,它是在尋找美麗。」而對他來說,藝術家是要讓觀眾看到美的一面、啟發他們的想像力。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李奕翰,任職於新紀元學院戲劇與影像系講師,也是即將在10月公演的慈濟《浩瀚父母恩》音樂手語舞臺劇的導演。2013年3月16日,他受邀在八打靈靜思書軒分享現代舞臺藝術的美。

舞臺劇結緣 呈現真善美

李奕翰在2013年元月透過慈濟舉辦的歲末祝福,導演與策劃《小人物大懺悔》的舞臺劇,和慈濟結下一分好緣,今日也將他的專業帶來與聽眾們分享。

當時看到慈濟的徽章像一艘法船,啟發了創意和概念,在舞臺上就利用滾輪板當成法船,來把墮落的人渡到善的彼岸。演員則全都站在滾輪版上演出,工作人員推著滾輪板兜兜轉轉,意味在尋找善的方向,也讓觀眾看到除了演員,也有另外的工作人員在一起默默地演出,四次排練也讓演員從開始站立不穩到後來成功演出,李奕翰說:「這部短劇要讓大家看到的是真善美。」

藝術家需要用美啟發觀眾的想像力,就如在陽光劇場演出的舞臺劇《最後的驛站》,難民在大海中求生的一幕,幕後工作人員搖著擠滿難民飄盪在大海中的小船,海浪就是飄揚的長長藍布。「臺前幕後都可看到,演員、觀眾就是舞臺,劇場是溝通的地方,深切的溝通是正面、美的事情。」

對於美的詮釋,李奕翰舉和佛教兒童劇結緣時播出了一小段劇情為例:「當時有一部寓言故事舞臺劇《紅蘋果之味》要演出,裡面有一場雪景,於是大膽的用小紙條從上方降下制造全場下雪 的景象、結果成就了另一種美,也讓全場觀眾有如身歷其境的感覺、特別是把小朋友的情緒給帶動起來,給小朋友快樂就是美。」

人人是演員 處處是舞臺

李奕翰也提起國際著名的戲劇大師彼得‧布魯克在《The Empty Space》(空的空間) 裡談到戲劇的定義:「一個演員走過一個空蕩蕩的舞臺,而另一個人在觀看,這就是一齣戲的全部。」

任何一個地方有人在做戲,有人在看,就是在演出。舞臺劇已經不只是局限在舞臺、演員對白、動作、燈光和音響;只要有演員、觀眾、只要有空間,任何地方都能夠成為演出的舞臺。李奕翰認為在日常生活中,人來人往的地方,每個人都是演員、每個人也是觀眾,空間就是活生生的舞臺。

一些重要文學家的作品譬如:《紅樓夢》、《白蛇傳》、白先勇的《暗戀桃花園》、莎士比亞的詩都曾經改編成舞臺劇。「舞臺劇是一種由音樂、文學、雕塑、繪畫、建築、燈光、手語(肢體語言)、舞蹈、電影、社會現象,還有臺前幕後的支援。它也包含了不同藝術、綜合藝術。」

舞臺劇離不開音樂。談到背景音樂時,李奕翰提到了近代樂壇史上的一位美國音樂家Phillip Glass,「他以精簡的音樂作為配樂而出名,七十年代前沒有人懂得欣賞他的作品,甚至侮辱他。『The Hours』是一部拍成電影的戲劇,他以最美的音樂、平靜的節奏為這部電影作曲配樂而享譽美國。」

以果陀劇場的《回家》這部舞臺劇作品,受到全臺觀眾的好評和讚賞的李奕翰,在現場播放了其中的一小段劇情,他請大家留意:「燈光從陰暗轉為柔和,背景有著正在移動地閃光,這些效果就要由放映機來彌補燈光的不足,美也就在不同燈光下顯現出來了。」

當然,在眾多真、善、美呈現出來的背後,奕翰下了一個更重要的註解:「解決問題,需要的工作人員很多,演出時需要同舟共濟。」
聽眾劉儀琪驚歎道:「原來舞臺劇也可以做到這麼美,這個講座會讓我看到的就是美。」(攝影者:李煊彬 ,地點:馬來西亞八打靈靜思書軒,日期:2013/03/16)

戲劇中有法 真善美傳播

「難得有這樣的講座會,今晚就帶孩子過來了。對講師創作的下雪景象有很深刻的印象。」陸雪梅知道很少有關於戲劇的講座,就帶了喜愛戲劇的女兒來學習。

劉儀琪驚歎道:「原來舞臺劇也可以做到這麼美,總而言之這個講座會讓我看到的就是美、美、美。」

現代舞臺藝術的美,透過李奕翰講師的詮釋,他分享的不只是他的體會,更把真善美的種子給傳播開來。【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鄭承霖 馬來西亞報導 2013/03/1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