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人群中修行的法門

2013-08-28   | 江新慧 羅秀蓮 顏玉珠
劉濟雨蒞臨馬六甲分會,分享他的隨師見聞。(攝影者:蔡富源,地點: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日期:2013/08/15)
卸下慈濟馬六甲分會暨新加坡分會執行長的職務後,劉濟雨返回花蓮靜思精舍隨師,每天清晨三點半起床參與拜經、聞法、志工早會,隨侍在證嚴上人身旁學習,汲取上人對來訪者的應對、解答慈濟人慈濟事的方法。

美國大文豪海明威曾經說過:「寫作最佳狀態就是讓自己處在孤寂的生活中。」一向都有利用清晨寂靜時刻寫文章的劉濟雨,陸陸續續寫了六本書。可是目前隨師的環境不得不提升寫作的境界,培養出在「動盪」中寫文章,在「亂」中修潤文稿的能力。劉濟雨說,「我雖身在人群中,心卻不隨境轉,身心都顧得很好。」

8月15日,劉濟雨前往他的「Second Home(第二故鄉)」馬六甲,與三百五十名慈濟志工分享他在臺灣的隨師見聞。

晨鐘起身 薰聞法香

「晨鐘起.薰法香」是上人近年來不斷對全球志工的呼籲,目前慈濟馬六甲分會跟麻坡支會已於8月12日正式啟動與臺灣花蓮靜思精舍連線,每天清晨五點二十分聆聽上人說經講法。

劉濟雨告訴大家,上人每天在線上所講的《法華經》,內容有一半都是法華經的經義內涵,其餘的部份則是以當前社會所面對的現況做對應,是許多人聽得懂、做得到的經義。劉濟雨期待大家調整作息時間,早睡早起,於靜寂的清晨汲取最好的法水。

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與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兩位尊者,當初也對佛陀所開示的《法華經》質疑排斥,上人解析為「身著虛妄法,堅受不捨」,即是兩位尊者心中裝滿的是自己的定知定見,故而無法納入正法。

自己雖修得很好、緣也結得好,但僅止於獨自覺悟。因沒走入人群,藉事練心,心胸不夠開闊,才會對佛陀的法產生疑惑。劉濟雨引用上人開示中的例子,鼓勵慈濟人要剔除我執我見,否則將成為汲取正法的障礙。

張永雄(左二)三個星期前開始「晨鐘起、薰法香」,聽聞劉濟雨分享「時間充分利用,度年如日」,更鼓舞他下定決心把握時間精進學習。(攝影者:蔡富源,地點: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日期:2013/08/15)
《法華經》深奧難懂,層次很高,但是如果把它說成是「慈濟人、慈濟事」,即是在人群中修行的菩薩道,慈濟人即刻能明白。菩薩道難行能行,若是有心做事,甘願做、歡喜受,大事也不難;若是無心要做事,小事也難。

人生精華 大體老師

劉濟雨的父親7月2日因淋巴癌導致肺衰竭往生,享年九十歲。劉爸爸在生之年發現身旁不少老友持有大體捐贈卡,於是向兒子表示也想要捐贈大體。劉爸爸安詳往生後成為慈濟醫院大體老師,圓滿他生前的心願。

劉爸爸治療期間,前來探望的友人僅有兩人,但因他生前曾經於大愛電視臺當過四年志工,走入人群廣結好緣,前往醫院關懷的法親無數。劉濟雨對父親的晚年有無限感觸,「如果老父沒有走入大愛臺當志工,不會為自己後事做大體捐贈之舉,父親『一身的精華在於生命結束這一刻』!」

目睹先生臨終的安排,劉媽媽心中原本往生希望「樹葬」的念頭,也即刻改為捐贈大體,期待生命終點將是醫學院學生的貴人。

早起薰法香 入法除惡習

「濟雨師兄說的晨鐘起、薰法香,我已開始身體力行了。」聽完劉濟雨的分享,志工張永雄興奮地說道。三個星期前,他腦中突然閃過一個信念,想體驗與上人更親近的精舍生活,因而早起禮拜《法華經》與聆聽《靜思晨語》。

從那天起,張永雄每天四點起床,精神依然敏銳,絲毫不受早起影響。劉濟雨說的「時間充分利用,度年如日」更鼓舞了他,下定決心把握時間精進學習,珍惜每一次聽法的機會,更加把以前錯過上人講解法華經的《靜思晨語》,一篇篇補足收看。

「這段期間不只是讓佛法生活化,自己急躁與無耐心的習性也慢慢轉變。雖還不致於完全消滅,但已懂得注意自己的人文素養。」張永雄表示,有時跟同事分享慈濟,他們還是有防備之心,不如把口說慈濟化為實際的行動,投入做志工,讓他們知道慈濟在做什麼,進而感動他人。他期許自己能做中學、學中覺,並真正做到法入心,法入行。

找回初發心 正念走更遠

陳妙鳳(左一)才從臺灣參與馬來西亞幹部精進研習營回來,她表示,當晚的分享正與回臺所學到的相輔相成。(攝影者:蔡富源,地點: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日期:2013/08/15)
志工陳妙鳳才剛從臺灣參與馬來西亞幹部精進研習營回來,她表示,很開心有機會聆聽劉濟雨的分享,也感覺到真的受用無窮,與返臺所學到的正好相輔相成。

劉濟雨鼓勵大家找回初發心,讓「好人」遍布馬來西亞,陳妙鳳說,這些其實都是志工的本份事,要走入人群廣結善緣,也就是百萬菩薩大招生。從2007年至今,她每天「晨鐘起、薰法香」,在家觀賞大愛臺節目,知道唯有自己入法要深,才能自度度人才能走得更遠更深。

在分享會中,劉濟雨提到「正念」,讓陳妙鳳感同身受,「有時遇到困難或阻礙,負面情緒排山倒海而來,如深陷漩渦中,甚至會半途而廢。所以常常警惕自己,時時保有正念,才能啟動正面的能量。」

劉濟雨把靜思法脈比喻成一個人的心和腦,慈濟宗門就像人身上的細胞功能,兩軌要並行,慈濟人修福、修慧都要雙軌前進。見苦知福、救苦救難、入人群說慈濟等,都是外行修福;若要福慧雙修,就要參與共修、入經藏、讀書會都是內修法門,如此雙軌並行,內修外行才是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真實法。

天災人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救世就是救心,劉濟雨叮嚀大家,「百萬會員」是上人給予全馬慈濟人量身訂做的禮物,期待慈濟人走入人群,人間菩薩招生,不是只為了募款,最重要的是照顧好人心,人心淨化,社會就能平安;人心虔誠,才能風調雨順;人心和睦,家庭就會平安。【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江新慧、羅秀蓮、顏玉珠 馬六甲報導2013/08/1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