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迪接力 紐約暗角勤訪視

2013-08-01   | 周芳苑
攝氏三十二度以上的高溫下,慈濟志工持續探訪關懷受災戶。(攝影者:周芳苑,地點:美國紐約,日期: 2013/07/05)
季節更替,紐約街頭已是綠意盎然,氣溫動輒飆升到華氏90度以上(相當於攝氏32度以上)桑迪風災剛發生後的寒凍蕭瑟不見蹤影,大家都將桑迪這場災難擺到一邊了。 不過,紐約分會志工的災區關懷腳步不停,近四個月來,每隔幾天便前進布魯克林、遠洛克威、史坦頓島拜訪受災戶,因為這個因緣,發現一些社會暗角,其中很多是來自中南美洲和中東地區的非法移民。

桑迪颶風去年十月底重創紐約,災後隔天,紐約市處處停電、淹水,災情訊息極為有限,紐約分會志工便套上雨鞋、身穿防風、防雨的賑災外套,前往重災區勘察;之後勘災、救災,二十幾場大型發放過後,三月份開始,秉持以工代賑的精神召募社區訪視專員(COA, Community Outreach Associates),在慈濟志工的陪伴下,展開災區個案關懷。

布魯克林區 風災關懷重點

截至七月五日為止,從星期一到星期日, 幾乎每天都有探訪行程,除了由社區訪視專員發掘個案,最近也透過社區組織如人民組織協會(Council of People Organization,COPO) 轉介,關懷對象鎖定沒有合法居留身份的移民。

而在紐約市幾個大區域中,布魯克林區占地面積比華人集中的皇后區要小,人口卻居全紐約之冠,居住環境相對擁擠,所得偏低;桑迪風災過後,布魯克林並不是受創最嚴重的地區,但受災戶也不少,再加上合作救災的機構對當地較熟悉,因緣際會下,布魯克林成了風災關懷的重點。

每一天的關懷行程多半安排二至四個個案,志工早上八點從法拉盛紐約分會會所出發,直到下午返回會所回報,有時因為交通繁忙,拖延到傍晚五點左右才返回。關懷對象雖然都是受災戶,卻有不同的故事。
照顧戶被安置在旅館,因此與志工相約在受災住處附近,大家在車上交談。(攝影者:周芳苑,地點:美國紐約,日期: 2013/07/05)

非法、合法災民 各有難處

家住布魯克林的沙米是巴基斯坦裔非法移民,因為罹患子宮癌,去年賣掉在巴基斯坦原居地的房子、舉家遷居美國,打算接受先進醫技的幫助,沒想到才剛踏上美國不久就遇到風災,瞬間一無所有;她和先生、以及兩個小孩非法入境,一直沒有合法的居留身份,來美後租住地下室,在風災襲擊下,所有家當全沒了。

紐約慈濟志工陪同本土社區訪視專員從四月初開始關懷沙米,已連續三趟;接下來,還會前往探訪,視實際需要給予協助。因為是非法移民,沙米一家人到目前為止沒辦法得到政府補助,又毫無收入,只能坐吃山空。

遠洛克威的威廉也是非法移民,身體非常不好,家境原本就貧窮,因為桑迪受災而成為慈濟的關懷個案;志工四月初第一次探訪時,威廉已連續十八天頭痛、不能成眠,為了頭痛的毛病,他到醫院就診、住院,非法身份讓他就醫時提心吊膽,

亞伯尼有合法身份,一場風災重創後,到現在已半年過去, 依舊居無定所。災前,他住洛克威姐姐和姐夫家,但因為家人之間關係惡劣,被姐姐和姐夫逐出家門,風災過後,姐姐更不願意讓她搬回去,亞伯尼只好住在旅館裡,由政府補助費用,也因此將三歲兒子送往四小時車程外維吉尼亞州的母親家;雖然住宿費有政府支付,但終究沒辦法回家,長期下來壓力大,憂鬱症病情難見起色。
慈濟志工探訪巴基斯坦裔的桑迪受災戶。(攝影者:周芳苑,地點:美國紐約,日期: 2013/07/05)

膚慰苦難 婉拒有餘

初本權是因為參與個案關懷而加入慈濟志工,三、四個月來,他平均每星期探訪十個左右的個案,看到感恩戶面對慈濟關懷有著差異極大的回應,多數人心存感恩,但也有人難掩心中貪念;他說,有些受災戶並不符合接受現值卡協助的條件,志工慰問探訪後離去,會讓某些人因為失望而心生不悅,相對的,他曾遇到一位受災戶處境困難、需要更多協助,卻在志工第二度探訪結束時說:「這是我們最後一次接受協助。我們一定會愈來愈好,很謝謝你們,請你們把錢拿去幫助其他更需要的人。」

志工們探訪受災戶,是帶著善心大德善款前往關懷,善款是每個人的辛苦錢、得來不易,一分一毫都要審慎處理,所以,面對處境還過得去的受災戶,必須拿出智慧與勇氣決定不發放現值卡;也因此,如何妥善「婉拒」成了個案關懷的最大挑戰。

感恩戶偶爾給志工出難題、挑戰不斷,但是,因為桑迪個案訪視,紐約分會接觸到以前未曾互動的非法移民、深入另一個社會暗角。【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周芳苑 美國紐約報導 2013/07/0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