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資深 我們情更深

2013-05-08   | 吳淑芬
來自中、永和,大同、萬華等區,資深師姊們藉活動,開心來關渡園區「相見歡」。(左二紀靜暘師姊)(攝影者:張進和,地點:關渡園區,日期: 2013/04/19)
「感恩我們都還活著。」慈濟從創立至今已過四十七年,慈濟志工紀陳月雲(靜暘)在關渡慈濟園區,資深慈濟志工座談聯誼時如此表示。

發心如初 法親情深意更長

2013年4月19日關渡園區很溫馨、熱鬧,約一百七十五位慈濟志工相聚一起,有夫妻、有姊妹淘相互扶持而到。年長如同父母,同年互稱姊妹,年幼視如子女,彼此相互關心、照顧與關懷。

此次座談聯誼策劃人之一,紀陳月雲表示每個人都年輕過,也曾發心立願跟隨證嚴上人結深緣。但歲月不饒人,慈濟一路走來已過四十七年,她感恩說:「我們都還活著。」她希望在場的資深慈濟志工,內心的愛要說出來,要做出來,而且要保持多聯繫。

莫忘初發心「佛心師志」,大家相互期許,念念精進,還要注重身心的健康。她語重心長說:「慈濟人要長情大愛,各位不僅是資深,情還要更深。」大家齊聚一堂,被暱稱「紀媽咪」的紀陳月雲,如數家珍地一一為大家彼此介紹,勾起大家無限的記憶。

石牌的靜淑,是一位精進隨師的志工,牢記上人教導,勤勸募報師恩,修身養性蛻變自我。中和的黃李酌枝與「母雞」林惠蘭同來,林惠蘭感嘆大家都有一些年紀了,今天是特來與「老」組長紀媽咪見見面。她覺得慈濟現在已是國際化了,每一次出來就有收穫。

說到傷心處,陳對師姊(左)哽咽感恩上人救拔,讓她今天還能做慈濟。(攝影者:張進和,地點:關渡園區,日期: 2013/04/19)
萬華廖何秀英說:「以前我愛漂亮,所以拜佛時,拜下去鈴鈴啷啷,站起來就鏮鏮鏘鏘。以前做餐飲業常殺生,聽上人開示體悟『福享盡、禍就到』的道理,而改換職業。」永和李佳樺則是四十歲進慈濟,回憶過去感覺很甜蜜。為了建醫院,逢人就說慈濟,每天都在想,家裡還有甚麼可以捐出來。李佳樺說:「雖然年紀越來越大,但是愛上人、愛慈濟的心永不變。」

資深憶往 一對一陪伴好溫馨

慈濟志工潘月雲表示,早期資深的照顧與陪伴最令人感動,尤其關懷時聲色柔和。她進慈濟從醫院志工做起,參與醫院志工輪值、骨髓捐贈驗血、健檢。以前還在上班,都利用下班或假日,醫院志工一年去好幾次,醫務方面,輪值也好幾年,認真當志工全年無休。

另一位志工李節子則說:「早期的家庭茶會,是一對一的方式,彼此深談相互分享,可更了解心情。」她表示入慈濟也會面臨挫折,但要轉心境,不要造口業,人難免有習氣,不要有負面思維,不去看缺口處,圓融是需要包容。

一場病,全身疼痛無法安眠的陳對,因為姑姑給了一卷證嚴上人的錄音帶,因而心開意解,體悟病痛是業障現前,安貧樂道,業障消除才能病痛除。說到此處,陳對哽咽感恩上人救拔,讓她今天還能做慈濟。

民國七十一、二年間,大同區張美燕跟隨紀媽咪去新店安坑訪視,對當時的情境她還記憶猶深,張美燕聽紀媽咪談起師父要蓋醫院,立即將原本從事女裝工作辭去,專心投入勸募。

楊亮達與梁素英(左),分享早期慈濟路上的故事。(攝影者:張進和,地點:關渡園區,日期: 2013/04/19)
楊亮達與梁素英為夫妻檔,楊亮達跟大家分享牢記一句「修行無蓮友,親像厝內無掃帚。」梁素英回應,早期她很不諒解師兄,整天忙做慈濟,將家事全丟給她承擔。還稱她是「蓮友」,讓她解讀為「鍊友」,以為是相折磨的朋友。以前她很喜歡聽別人說「福慧雙修」,認為是福慧雙「收」(臺語發音),總是滿心歡喜接受。最後才了解,需要「修」才能「收」,否則就會「休」。

面對大家侃侃而談的回味,紀媽咪有感而發說:「在慈濟,要像上人說的,要長情大愛。這分長情,我們要去延續;這分大愛,我們要去散播。」她看到年輕一代的組隊長今天都來陪伴,也看到這群資深慈濟志工仍然心繫慈濟。紀媽咪欣慰的說:「老的要顧,中的要ㄎㄡ,少年的要牽,這樣一圈一圈,慈濟人就會很圓滿。」【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淑芬 臺北報導 2013/04/1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