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牽絲」 讓人疼入心

2013-05-23   | 曾雯萱
慈濟志工紀陳月雲來到北加州分會,分享她雲彩飛揚的人生經歷。(攝影者:容長明,地點:北加州志業園區,日期: 2013/03/30)
「一句好話,說太快會變壞話;一句壞話,慢慢說可以變好話。」慈濟志工紀陳月雲在北加州分會,引用這一句證嚴上人的話語,深自體悟並分享大眾。

轉念 讓身心健康最幸福

2013年3月30日傍晚,舊金山灣區入春以來的第一場雨,滴滴答答地下著,空氣中充滿濃濃的泥土香。慈濟北加州志業園區內,一百五十多位聽眾正專心聆聽著紀媽咪(紀陳月雲)的分享,她呈現在大愛劇場《雲彩飛揚》裡的人生故事,也一如窗外的春雨,為現場所有人的心靈,澆灌了溫暖滋潤的法水。

中醫師林大棟和在紀媽咪分享前,談自我檢視身體健康的小撇步。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健康的身體,需要健康心靈的支持」。紀媽咪則分享在轉念之間找到幸福,滋養健康的心靈。

如何轉念?紀媽咪談及當兒子說找到一位一百分的媳婦時,紀媽咪心想,自己兒子都到不了一百分,能夠選到一位一百分的媳婦,要為兒子高興才是。面對一百分的媳婦,紀媽咪謹守兩項最高指導原則「多包容、多讚美。」

紀媽咪的兩個媳婦,一個輕聲喊她「媽媽」,另一個喊「媽咪」,聲音還會「牽絲」(臺語拉長尾音聲,如絲般柔軟),讓紀媽咪體會到聲音與說話速度的重要性,她想到上人說:「一句好話,說太快會變壞話;一句壞話,慢慢說可以變好話。」同樣一句話,說得快、說得慢,給人的感受,意義真的完全不同。

因此她深得「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的要領。看到媳婦穿了好看的衣服,紀媽咪總不忘稱讚幾句。看到孫子寫字龍飛鳳舞,若是以前當老師時,她一定會打丙等,但是轉念讓她改口說:「 我現在都看得懂他在寫什麼了。」

媳婦聽了也開心地說:「媽媽,小朋友真的有進步喔,連老師都說現在他的字已經看得出筆劃了。」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也拉近了婆媳之間的關係。

青春不留白 老人不痴呆
分享會後紀媽咪特地致贈與會大德一個竹筒, 期勉大家將節約的美德化為助人的功德。(攝影者:容長明,地點:北加州志業園區,日期: 2013/03/30)


七十二歲才開始學電腦,演講的投影片全是紀媽咪親自製作。她從零開始學習,她得意的說:「學到會,也長智慧。」

紀媽咪的表現,讓兒子也不禁讚嘆紀媽咪的好學,且主動幫她換了臺好電腦。去年,兒子還準備了高科技的 iPad和iPhone,作為紀媽咪七十四歲的生日禮物。

現在,紀媽咪覺得最方便使用的則是「慈濟電子書」;薄薄一本,可以將慈濟所有的書隨身帶著走,她更深深體會到「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現在常有人稱讚紀媽咪越來越可愛,她由衷地接受別人的稱讚,並將其歸功於日日讀好書的成果。

「改變自己,讓自己更好,才能影響別人。」走過轉念的過程,紀媽咪如此說。她表示慈濟做久了,自然就會「身體強壯、氣質高尚」,「幸福」是慈濟志工共同的表情,因為慈濟志工必須有滿滿的愛心和情感。

境隨心轉 假久成真的淬鍊

紀媽咪以歷經志工生涯的體悟,回溯她四十歲加入慈濟,因緣際會參與募款籌建花蓮慈濟醫院的整個過程。她表示四十七年的慈濟志業,由證嚴上人的一分善念開始;從竹筒歲月,家庭主婦與菜市場裡的菜販至今,紀媽咪以舊法新知,引水思源,感念早期慈濟刻苦、克勤、克儉,將節約的美德化為助人的功德分享大眾。

三十歲她辭去教職,全心在家相夫教子。但是過了十年,她發現自己經常整天掛著一張苦瓜臉,一點也不快樂。「好尪別人嫁,好囝別人生!」當時的她不斷地埋怨。她曾經問上人怎麼樣的人生最幸福?上人的回答很簡短:「身心健康最幸福!」

從小紀媽咪被當成了掌上明珠,臺北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家人用超高標準幫她物色適合的結婚對象,但婚後兩人生活習慣上的拉扯,從蜜月結束恢復上班的第一天開始便不曾停歇。

紀先生對家中物品陳設、清潔等小細節有著極高的標準,舉凡拖鞋、報紙擺放地點與方式,要求紀媽咪把整個家打掃得像故宮一塵不染,那裡不符合紀先生的要求,他便在不合格的地方貼上「物歸原位」貼紙提醒紀媽咪。

更經常叨唸希望能像爸爸一樣吃到媽媽精心準備的無子西瓜。類似的問題在兩人的婚姻中無限的延伸,使得當時紀媽咪經常逢人就埋怨自己的先生。直到進入慈濟,聽了上人的教誨,紀媽咪開始試著轉念感恩。

紀媽咪向上人請教,與先生的相處,自己「假」得實在有夠辛苦,她問上人:「不是說假久了便成真嗎?可是為何都沒有成真呢?」上人回答:「那是因為假得不夠久!」紀媽咪表示現在再回過頭看,真的是假久成真!

來到北加州跟大家見面的紀媽咪, 貼心的為她的讀者粉絲們簽書留念。(攝影者:容長明,地點:北加州志業園區,日期: 2013/03/30)
「我已經是慈濟的委員,是有求必應的菩薩了,在幫助了許許多多需要幫助的人之後,為什麼不能用同樣的心對待自己的先生呢?」紀媽咪捫心自問從假、不情願、不相讓到禮讓、感恩,心境隨著意念轉。

祝福替代詛咒 感恩替代埋怨

因為有紀先生,才可以被稱紀媽媽,也因為有紀先生,紀媽咪才有這麼多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想通了後,紀媽咪慢慢接受且欣然執行。紀媽咪覺得自己做得最成功的時刻,就是當紀先生主動提起「妳什麼時候要再去花蓮?」的那一刻。

走過三十五年的慈濟路,她以親身的體驗,為心靈健康下了一個註腳,就是「用祝福代替詛咒,用感恩代替埋怨,幸福就在轉念間。」紀媽咪勉勵大家要做到「有好脾氣」,由心轉,用心克服逆境,不時反觀自己,自省自愛。

現場氣氛輕鬆,反應熱烈,不時傳出哄堂笑聲、掌聲,紀媽咪說自己的故事,幽自己的默,也講慈濟的道理,更在俯拾皆是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話題中,傳遞上人的妙法。

結束分享後,大家用最「牽絲」的聲音,齊聲說:「謝謝紀媽咪」,在這個初春的夜晚,讓滿場的聽眾如沐春風。幽默機智、妙語如珠,彷彿天降甘霖般,讓所有參與的社區大德們,得到法水滋潤與慰藉。【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曾雯萱 美國報導 2013/03/3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