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為人本 三十秒就懂了

2013-08-16   | 黃玉櫻
林幸洵(右一)說:「我聽到慈悅師姑說,每個人雖然只有三十幾秒,如果大家表現都隨隨便便,全部五十分鐘的演出就讓人感覺鬆散,沒有道氣。」讓她更用心投入。(攝影者:李錦瑞,地點:太平共修處,日期:2013/07/17)
「每個人雖然只有三十幾秒,如果大家表現都隨隨便便,全部五十分鐘的演出就讓人感覺鬆散,沒有道氣。」林幸洵體會到,雖然只是演繹一位默默坐著拿書聽經的人,也要更用心投入扮演好劇中的角色。

來自中區各縣市四百多位參加《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人員,8月11日齊聚臺中靜思堂,為多個月來的籌備與彩排,進行成果驗收,共同領受莊嚴的孝親法會。

參與演繹的人員都是社會的實業家、醫生、上班族、家庭主婦、學生,經過慈濟志工的邀約,放下繁忙的工作,參加彩排。

《父母恩重難報經》依據經文內容共分八個段落,分別為〈序曲〉、〈因緣〉、〈懷胎〉、〈十恩〉、〈親情〉、〈子過〉、〈報恩〉、〈終曲〉等八幕,加上開始的〈一枝草一點露〉、〈跪羊圖〉共十幕。編劇兼導演的呂慈悅,親自指導每一幕的角色定位及表情動作,演繹人員到位的肢體語言,詮釋父母與子女之間動人心扉的親情。

年輕學子暑假入經藏

臺上佛陀帶領著大眾弟子往南方行走,忽然看見路邊有一堆枯骨。佛陀停下腳步,就對著路旁的枯骨五體投地,恭敬地頂禮膜拜。阿難尊者覺得奇怪,於是合掌請示佛陀:「世上最尊貴的聖者,為眾人所歸依敬仰!您是什麼因緣,竟然頂禮膜拜這些枯骨呢?」佛說:「他們有可能是我多生以前的父母啊!」順此因緣,為大眾開示了《父母恩重難報經》,訴說累世親情之因緣。

太平區承擔第二幕〈因緣〉,演繹者是一群國中到大學的學生,以及一群熱心的實業家。十五位青少年與八位實業家,用說書者與聽經人的角色,詮釋父母為養育子女辛苦營生,一生勞心勞力雙鬢都白了……聽經的青少年點頭體悟,表情流露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第一次總彩排之前,活動組程淑圓安排一次共修,加強表情及動作,讓大家在演繹中呈現道氣,並協助飾演爸爸的實業家們找到定位。孩子們為了求好的表現,還主動要求再延長共修時間。

有幾位還要準備考試,隨身帶著課本在空檔中趕緊看書趕進度;剛升高二的林幸洵,媽媽經營美髮店也是社區志工。平常下課後,林幸洵還要當助手幫忙洗頭。雖然已經拿到十幾張專業證照,暑假期間正準備爭取學校「室內設計」對外比賽名額,心裡很罣礙。

外型乖巧的林幸洵,本來很擔心參加演繹會影響考試,「我聽到慈悅師姑說:『每個人雖然只有三十幾秒,如果大家表現都隨隨便便,全部五十分鐘的演出就讓人感覺鬆散,沒有道氣。』」讓她體會到,雖然只是一位默默坐著拿書聽經的人,也要更用心投入扮演好劇中的角色。

轉三班公車參加彩排
太平區在《父母恩重難報經》手語劇中,承擔第二幕「因緣」,演繹人員是一群國中到大學的學生。十五位青少年和八位實業家從陌生到熟悉,終於完美演出。(攝影者:游國霖,地點:臺中靜思堂,日期:2013/08/11)


隨著音樂的起落,大家更用心於當下。住在太平區長億里的謝姿雅、謝琬婷兩姊妹,分別升大一和高一,兩人都是學業優異的學生。爸爸、媽媽假日都要工作,姊妹倆人不想麻煩別人,頂著大太陽從太平搭公車轉換三次車班,約一個多小時後抵到達臺中靜思堂已經汗流浹背,但是她們不覺得辛苦,只希望彩排不缺席。

謝姿雅說:「媽媽需要工作,我上網查公車路線圖,和妹妹提早坐公車來。」「師公(證嚴上人)說:『素食減碳才能救地球。』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也是愛護地球,而且沿途還可以看風景呢!」現今地球暖化問題嚴重,需要更多人一起響應素食減碳行動,姊妹從生活中落實環保理念。

媽媽林利招說:「當她下班回來,姊妹會主動幫忙做家事而且更貼心,看到我有點累會幫忙捶捶背。」謝姿雅跟媽媽分享,原來媽媽懷孕是這麼辛苦。尤其佛陀看見路邊有一堆枯骨停下腳步,就對著路旁的枯骨五體投地,恭敬地頂禮膜拜。雖然覺得恐怖,但更讓她了解孝順父母要及時。

這群年紀相近的孩子,利用彩排前互相整理頭髮綁好辮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共修,已培養很好的互動關係。大家都很期待能透過不斷彩排互相磨合動作與進退默契。從第一幕到第十幕在講經堂舞臺上練習出場和走位,大多數的表情動作沒有完全融入佛法。慈悅師姊一一親自示範動作及表情,將每一幕演繹的內容與對應的佛法,清楚的說明,讓大家都很攝心。

經過彩排後,所有的演繹人員更了解經文意涵,法入心後感情與動作也更投入,甚至感動了自己。慈濟志工楊秋琴擔任關懷媽媽,集合青少年和八位實業家一起到三樓廊道上練習。其中一幕是說書人接引一群年輕人說法的畫面,因為沒有一起共修演練,所以在動線上有點亂。他們在悶熱狹窄的空間裡,一次又一次的聽音樂練習,既使熱得滿頭汗水,實業家們都認真的跟著孩子們培養默契。

在社區招募演員的過程,剛好是學測及學校暑修的期間,很難湊足人數。負責指導的活動組程淑圓,邀請社區大愛媽媽成長班的媽媽帶孩子參加演繹,希望藉此接引家長及撒播愛的種子,啟發青少年孝親的善念。

法入心孩子改變了

就讀夜間部高中二年級的楊喬,她深刻感受「父母對子女的愛,天長地久至死方休」的付出。媽媽是老師,從小在課業上的要求總是用打罵的方式,讓她和兩個哥哥心理產生偏差的想法,功課更是每況愈下。

楊喬是家中唯一的女兒,她說:「從小被媽媽打到大,不知道為什麼功課不好就要被打。」最後她選擇放棄自己,和朋友到處玩樂,甚至連高中都不考了,讀夜校邊打工邊玩。

臺上精彩演出《父母恩重難報經》手語劇,觀眾感動滿滿給予熱烈的喝采。(攝影者:游國霖,地點:臺中靜思堂,日期:2013/08/11)
「以前甚至恨媽媽為什麼不懂得愛我們,只有看到學業上的表現。」因為媽媽參加慈濟大愛媽媽成長班,親子之關係才漸漸改變。這次感受最深刻的是看到〈子過〉的演繹,孩子在外惹事生非,還被壞人毆打遍體麟傷,讓父母傷透了心。

劇中情境觸動了楊喬的心靈深處,她覺得當初是自己不夠用功讀書,不了解媽媽的苦心;也後悔偏差的想法,讓自己浪費了正常求學的時間。

楊喬和一起演繹的同伴分享:「我現在看到同學都已經考上大學,很後悔當初不懂事,您們要聽爸媽的話,把書讀好才不會讓人歧視。」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活磨練,楊喬比同齡的孩子更成熟,現在會將打工的收入交給媽媽,更會把握假日陪伴爸爸、媽媽,並準備兩年後考大學,讓媽媽安心。

為人父母者都期望孩子品學兼優,長大後功成名就;為孩子辛苦付出,卻忽略親子互動關係,造成父母與孩子產生代溝問題。證嚴上人不斷呼籲社會大眾,重視「孝為人本」的理念;將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教示的《父母恩重難報經》對應現代社會現象。

青少年和八位實業家從陌生到熟悉,終於完美演出,獲得滿堂彩,傳達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子女的付出,讓為人子女者反思正確的孝親之道。面對社會媒體報導令人憂心的「逆倫」的事件,提醒大眾一起重視親情與孝道,讓進入老齡化的社會,家家戶戶都充滿溫馨和樂的親情。【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玉櫻 臺中報導 2013/08/1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