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慈院 讓我抬頭挺胸

2013-08-16   | 魏瑋廷
第三次脊椎矯正手術進開刀房前,楊曉東與廈門慈濟志工陳州明約定好,要每天口說好話。(攝影者:魏瑋廷,日期:2013/08/13)
曾經身體軀幹彎曲近一百八十度的楊曉東,準備進行第三次脊椎矯正手術前,一邊打著拍子、一邊哼著歌,「感謝天、感謝地,感謝阿娘甲老父……」楊曉東以歌聲來感恩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志工們長期以來的陪伴與關懷。

來自廈門,罹患嚴重僵直性脊椎炎而造成身體軀幹嚴重彎曲的曉東,從5月23日來到花蓮慈濟醫院後,依照花蓮慈院骨科團隊制定的醫療計畫進程,已經完成兩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以及兩次的脊椎矯正手術。

楊曉東自幼罹患小兒麻痺,初中二年級時因受同學取笑,就此心靈封閉、蝸居在家,不再與外人接近,只是低頭雙手抱膝,致使身體嚴重畸型。十八年來不與外人接近,亦不讓外人見到他的臉。經廈門市政協副主席潘世建引介慈濟志工陳州明等人前往探視後,逐漸打開心房,終於同意由廈門慈濟志工安排前來花蓮慈濟醫院接受矯正手術。

舒展身軀 第一次唱出歌聲

8月13日,曉東再次進入開刀房,接受第三次的脊椎矯正手術。

「陳師伯,我明天要開刀,您可以來陪我嗎?」早上七點不到,曉東最熟悉的廈門慈濟志工陳州明,特地從廈門回來,來到病房為曉東加油打氣!曉東看起來神清氣爽,還為陳州明獻唱了一首常住志工顏惠美教他的歌曲〈感謝天、感謝地〉,第一次聽到曉東的歌聲,讓長期陪伴曉東的陳州明開心不已。
楊曉東接受花蓮慈院治療之前,站立時臉部幾乎緊貼膝蓋;手術後才能圓滿平躺的心願。(照片提供:慈濟基金會宗教處)

特地從廈門回來探望曉東的陳州明說,許久沒見到曉東,這次能明顯感受到曉東打開心房的轉變,之前曉東看到不熟悉的人,總是用手將整張臉遮起來且沉默不語,但是現在的曉東,不但不遮臉了,還會主動跟志工聊天,開朗了許多。

陳州明也發現了三本筆記本,裡頭滿滿都是曉東自己抄寫的靜思語,曉東更跟他約定,要每天說好話,並請媽媽朱金釵將他說好話的次數記錄下來,等下次陳州明再從廈門來看他的時候,請陳州明評分。

滿載祝福 第三次脊椎矯正手術

8月13日七點三十分,曉東帶著眾人的祝福,在媽媽以及陳州明的陪同下,準備進入開刀房,一想到接受這次的脊椎矯正後,離「抬頭挺胸」的目標更近了,曉東臉上不停地流露出開心的笑容。

而開刀房裡,花蓮慈濟醫院名譽院長陳英和、骨科部總醫師劉冠麟等骨科團隊,麻醉部主任陳宗鷹、楊曜臨醫師、技術師邱睿筠,以及開刀房護理師余孟蓉、吳珈樺、骨科佐理員隋冠宏等醫護團隊早已在開刀房內等待,要為曉東進行最後一次的脊椎矯正手術。

第一次脊椎矯正手術後,花蓮慈院常住志工顏惠美師姊特地到恢復室,陪著曉東一起回到骨科病房。(攝影者:胡雅玲,日期:2013/07/02)
陳英和名譽院長表示,前兩次的脊椎矯正手術重點在「切骨、打鋼釘、扳正」,第三次的脊椎矯正手術重點則在「扳正、換上永久性固定、補骨」,利用前兩次手術的基礎將切骨的骨段扳正,並將前兩次打入的暫時性螺絲釘移除,換上永久性的螺絲釘固定。

另外,曉東前兩次的脊椎矯正手術中,醫護團隊將曉東切下來的碎骨存放在骨骼銀行,所以在手術最後,醫護團隊再將這些骨頭補回切骨的部位後,這些碎骨頭會跟曉東的骨頭融合,提供曉東的腰椎永久且強而有力的固定力量!

大醫王動刀 步步戒慎

九點三十分,陳英和院長為曉東劃下第三次脊椎矯正手術第一刀,手術正式開始,陳英和院長與劉冠麟醫師等醫護團隊,一項項仔細謹慎地進行手術的每項步驟。

陳英和院長表示,從曉東的檢查報告可以看出,因為嚴重僵直性脊椎炎,導致曉東的脊髓神經與周圍的組織都已彎曲,所以在切骨板、動骨塊時,神經元素會縮短,會對神經組織造成無法避免的擠壓,所以越到手術末段,風險也就越高,因此手術過程中,神經傳導訊號的監測就是很重要的關鍵。而麻醉部主任陳宗鷹所帶領的團隊,透過體感覺神經監測器,全程監測神經傳導訊號。
楊曉東與他手寫的靜思語抄本合影。(攝影者:魏瑋廷,日期:2013/08/13)

花蓮慈院醫護團隊謹慎、步步為營的進行每一個步驟,兩個小時後,曉東第三次的脊椎矯正手術在十一點二十八分順利結束。

達成預期目標 後續持續復健

陳英和院長表示,曉東第三次的脊椎矯正手術扳正了十五度的矯正量,整體而言,三次的脊椎矯正手術總共讓曉東的脊椎矯正了九十度至一百度左右,已達到預期的手術目標!

所以脊椎矯正手術告一個段落,曉東後續的治療重點是持續努力的復健,以改善肌肉力量不足、關節攣縮等問題,預計約一、兩個月後,再針對髖關節韌帶攣縮的部分進行韌帶鬆解手術。

(文:魏瑋廷 花蓮慈濟醫院報導 2013/08/1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