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募不成功 恭禧再努力!

2013-08-22   | 徐麗華
陳阿桃呼籲環保需要教育,為參與會眾簽名。(攝影者:許祥祜,地點:臺南靜思堂,日期:2013/07/28)
「我曾向五十多個人勸募,一直都沒有成功!」 學員是魏鳳珠,王來香出其不意地給了一句祝福,「恭喜妳,妳幸福了!」全場學員一聽,笑了起來。

王來香接著說:「慈濟不說辛苦,只說幸福;只要加油,有愛就會無障礙。」魏鳳珠頻頻點頭,轉身回座……

7月28日,在臺南靜思堂B2大講堂,擔任講師的王來香向七百二十位參加見習課程的學員分享,生命中的點滴故事,同時分享她向人勸募的心得。

命運轉盤 操之在己

「你們相不相信?平日在家裡做沒薪水的工作,還常常被罵;先生當兵一回來,就是打我;婆媳之間的代溝……」這樣的日子,讓王來香深深感覺到做人哪有什麼意義?輕生的念頭,唆使著她毫無目標地前進。

王來香的故事,句句打動臺下來自福建的外籍配偶陳麗如的心,有感而發:「怎麼會有人命運跟我一樣?」

陳麗如始終不明白,為何來到臺灣六年多,好不容易終於領到身分證了,先生竟然要趕她出門。她記得剛到臺灣時,日子並不適應,先生下班回來常因情緒起伏不定,不是打就是罵;並因生活費用拮据下,她只好外出工作。

四年多前,她到新營一家餐館做廚工時,因看到大愛臺的節目,而了解付出是一件好事。因緣際會走進慈濟鹽水環保站,生命才萌發喜悅。

把餐廳當道場,陳麗如經常對客人說慈濟,也因此許多客人特地將回收物拿來給她。這分單純的想法,從不因先生的阻礙而有絲毫的退卻。但是,鹽水環保站因故結束,令她一時之間不知道還可以到哪去做環保;一顆心忐忑著,就像客人拿給她的回收物,不知何去何從!

有一天,陳麗如遇見慈濟志工在鹽水區辦活動,才又牽起因緣參與志工見習課程。連續兩年的參與,令她從中了解「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的道理,也漸漸放下心裡的糾結。
講師王來香分享生命的淬煉,並與臺下學員互為共鳴。(攝影者:黃建騰,地點:臺南靜思堂,日期:2013/07/28)


從講師王來香的分享,她明瞭夫妻間相處要「甘願」,領悟到一忍天下無難事。她告訴自己:「先生不好的臉色,或許就是自己過去生的示現。」

不說辛苦 只說幸福

講師王來香的人生經驗讓現場聽眾獲益良多,王來香接著提到,接觸慈濟後,經常是手做生意,嘴說慈濟。她勉勵在場的學員:「要投入才會深入,要關懷,才會開懷。」又說:「看到貧困的人,要讓他有布施的機會,這樣他的來生才會有福。」

此時,一位瘦弱的學員高舉著手,快步走到臺前,她靦腆的發問︰「我曾向五十多個人勸募,一直都沒有成功!」

發問的學員是魏鳳珠,王來香出其不意地給了一句祝福,「恭喜妳,妳幸福了!」全場學員一聽,笑了起來,接著說:「慈濟不說辛苦,只說幸福;只要加油,有愛就會無障礙。」魏鳳珠頻頻點頭,轉身回座。

有過三次失敗婚姻的魏鳳珠,是因為看了大愛臺節目才知道慈濟。有一天,她為了選購好書,郵寄給在澎湖服刑的兒子;當走進臺南分會的靜思書軒時,志工親切地問候,也接引她參與許多慈濟活動。

回想過去的日子,魏鳳珠自問,究竟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年輕的青春歲月,在先生打罵的日子裡一天天溜走;努力經營大半輩子的人生,也從彩色漸形褪色。

如今,魏鳳珠與四十一歲憨直的女兒形影不離,「接觸佛法後,我知道今生的寫照,是過去生的劇本。」現在她幫人打掃,雖然辛苦但很快樂,她笑容可掬的表示,走入菩薩道學習,人生似乎又變彩色了。

來自福建的外籍配偶陳麗如接觸慈濟志工後,她的生命萌發喜悅。(攝影者:黃建騰,地點:臺南靜思堂,日期:2013/07/28)
正信正念 自造福田

這天慈濟志工陳阿桃,特地南下和學員分享她過去拜經求佛,渴求生意興旺、賺大錢;孩子平安、讀書好。但當她聽到證嚴上人的一句話,「如果『求』有用,那大家就真的不用做生意,也不必賺錢了。」

阿桃逗趣認真的語調與表情,令與會的人聽得入神又開心,她請大家想想︰「一年燒掉四億多的紙錢,假使將這些錢拿來救濟,不知有多少人可以溫飽。」

她呼籲大家:「環保需要教育,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慈濟是做出來的,想要得到福報,是要去做而不是去求;因為自造福田,才能自得福緣,『功德做有夠,卡贏燒金嘎放炮。(臺語:功德做得夠,勝過燒紙錢和放炮祈求)』」

俗話說,「積德蔭子孫,行善轉命運。」阿桃表示:「愛臺灣就要做出來!」接著,播放慈濟歌選〈方向〉帶動全場的人,去感受她用生命做慈濟的愉悅。

慈濟有情,人間有愛;拉長情,才能擴大愛。最後,阿桃和學員分享:「一粒種子萌芽,將可以生出無數無量的種子,請大家邀約有愛心的人,一起走入菩薩道,勤耕福田。」【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徐麗華 臺南報導 2013/07/2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