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200遊覽車 阿里山公路不堪

2013-08-23   | 劉孋瑩 謝啟泉 柯信志
「觀光之殤」以阿里山為例,自從開放外藉人士來臺觀光後,每天都有兩百輛的遊覽車行駛在這條老舊公路上,過度負荷導致公路體質脆弱,如果再聽到颱風來就更令人憂心了。(圖:翻攝自大愛新聞)
「依照氣象局風雨預報的資料來看,主要的影響重點還是在南投山區以及桃竹苗山區,目前資料來看,二十四小時有九百毫米以上的降雨。」公路總局氣象顧問林振維說。臺北的天空還是風和日麗,但是公路總局內的防災中心卻已經繃緊神經,準備迎接颱風可能帶來的災害。

專業預測助防範 歷災學會敬天地

近幾年颱風總是說來就來,面對天氣這個難以捉摸的敵人,公路總局請專業的氣象團隊駐守,隨時分析氣象圖,就是要知道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做準備工作。

公路總局防災中心會議上,執行祕書陳進發做出判斷:「根據氣象局的雨量預測已經到六百了,我預判它的抗災能力應該道路會中斷。馬上發出防災通報通知用路人,不排除在晚間五點過後實施全線封閉。」

天色就要變暗,位在南投的信義鄉常常是颱風首當其衝主要地點,颱風來時風雨強勁,工作人員顧不得淋雨,趕著要封閉道路,讓路人不要再進入危險山區。

很多用路人會抱怨封路帶來許多不便,但是面對不可知的風雨,唯有逃離跟閃避是最好的方式,這也是公路人歷經多次天災之後,學會尊敬大自然的方法。

掌訊息減少傷亡 以災為師不逆天
許多用路人會抱怨封路帶來許多不便,但是面對不可知的風雨,唯有逃離跟閃避是最好的方式,這也是公路人歷經多次天災之後,學會尊敬大自然的方法。(圖:翻攝自大愛新聞)

「三年前就是梅姬風災引起共伴效應,時雨量高達一百八十毫米,在蘇花公路上失去二十六條生命,在蘇花梅姬以前,2009年莫拉克風災在雙園大橋、台16線失去了二十幾條性命;莫拉克之前的,豐丘事件的活埋,還有豐丘斷橋也死傷了十幾個人。」公路總局防災中心執行祕書陳進發說。

這些災害發生的時候,陳進發還在公路總局第二工程處擔任處長,他承受的壓力是外界難以想像,但也是因為經歷多次慘痛的教訓,才發展出這套災害應變系統--從颱風一形成就開始掌握訊息,避免災害造成重大傷亡。

陳進發說:「預判、部署、預警、應變,事實上這四個階段是從挫敗的經驗當中去研發出來的。這都是在我們歷次的慘痛經驗中,才發現有哪些地方不足、哪個地方應該去改進,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前去預警。」

因為堅持要對用路人負責,即便承受外界對於封路時機的責難,他們沒有退縮,也因為這分堅持讓臺灣度過一千多天(1,031天)沒有災害的日子。

經歷了多次慘痛的教訓之後,公路人學會以災為師,順天而不逆天,才是與大自然共存的最好方法。

觀光人潮難負荷 維修專家待命守護

除了從天候角度來思考公路用路安全,同樣也可以從觀光的角度,來思考公路的承載量與民眾的安全。「觀光之殤」以阿里山為例,自從開放外藉人士來臺觀光後,每天都有兩百輛的遊覽車行駛在這條老舊公路上,過度負荷導致公路體質脆弱,如果再聽到颱風來,就有一群公路維修專家準備要上阿里山去待命,因為他們知道這條公路經不起任何風雨侵襲。

承包阿里山工程的包商李世華,一得知又有坍方情況,馬上到現場察看,並且計算坍方範圍,才能回報給公路總局進行通報。李世華說:「這個地方也許是因為含水量太多,邊坡都還有水,如果含水量高,地質的承載能力就不夠,就坍下來了。」

從七○年代開始,李世華就承包阿里山公路的維修養護工程,到現在已經將近三十年,哪一個路段地質脆弱容易坍方,他如數家珍。每次颱風來,他一定守在阿里山等著搶通道路。

李世華說:「一發布颱風警報,我們開始待命,機器會集結。以前雨不會下那麼多,現在大概是氣候的關係,下雨一下就是一千、兩千、三千,它(阿里山)的承載能力 ,大概是一千多到兩千雨量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像莫拉克是急速(降雨),兩三天就降了三千,所以它(山體)會承受不了。」

公路風化速度快 過量承載令人憂

山體的含水量高,地質的承載能力不夠,就容易發生坍塌。(圖:翻攝自大愛新聞)
除了過度的雨量會造成崩塌,太多的遊覽車也讓他擔心,過去這條路主要是當地居民進出使用,但現在卻有上百臺的遊覽車,成天在阿里山公路上跑,也讓人相當擔心。

「過度開發也是一個問題,過度開放觀光,遊客到『達邦』也要走這條路,到『新中橫信義』那裡也是走這條路,還有往『太和』也是。因為現在發展觀光,等於一個環帶一直在開發,以前這條路一天裡也沒幾部遊覽車通過,一下子一天兩百部、三百部、四百部都有,櫻花季有四百多部的遊覽車上來。」李世華說。

要通往遊客們朝思暮想的阿里山,都要仰賴這條公路,因此這條公路的重要性大大提升,但是阿里山的地質很脆弱,只要刮風下雨就很容易有危險。阿里山工務段段長郭清水說:「阿里山公路這條路,大部分都是屬於砂岩或者是頁岩副層,這個風化速度很快,在受到暴雨的侵襲之下,很容易就飽和產生崩坍的現象,這個壓力非常大,每天都有這麼多人在這邊出入。」

儘管多麼不願意,阿里山已經是外藉遊客來臺必定造訪的景點,每當颱風來襲,這群公路維修專家除了提心吊膽,也只能盡力做好預防措施,讓用路人能平安出門,快樂回家。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劉孋瑩、謝啟泉、柯信志 大愛新聞報導)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