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才有門 回故鄉續法脈

2016-11-04   | 丁碧輝
坐在輪椅上的紀喜全(右藍衣),雖然出發前發生車禍以致膝蓋受傷,但志工和隊輔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感動得紅了眼眶,並發願未來要把這份感動化為行動。(攝影者:劉偉興,地點:新店靜思堂,日期:2016/11/02)
每年年底是慈濟家庭喜添丁的大日子,今年(2016)有來自世界各地二十九個國家,已於十月底陸續展開,兩千三百位左右新發意菩薩專程回來,分為三梯次、六場次接受證嚴上人親自授證,成為慈濟委員和慈誠。

11月2日全新啟用的新店靜思堂,是馬來西亞四百六十八位學員精神研習的場地,此次營隊中年紀最大的學員已經八十一歲,年紀最小的是二十三歲,而這次學員中受證慈青總共有三十五人。而北區志工全體總動員,大家以歡喜迎家人的虔誠一念心,迎接來自大馬地區的學員,期待學員們都能身心安頓,入寶山收穫滿滿,成為一粒粒珍貴的種子,將慈濟精神遍撒世界各個角落。

回心靈的家 有靜思才能立宗門

課程中,德宸師父首先以「靜思法脈 慈濟宗門」向學員作說明,表示在2006年12月證嚴上人第一次向志業體講述慈濟宗的精神為「內修」及「外顯」,所謂「內修四弘誓願」,即是以誠心誓願度眾生、以正心誓願斷煩惱、以信心誓願學法門、以實心誓願成佛道,以及「外顯六度萬行」就是身體力行菩薩道。

靜思是慈濟人心靈的家,有家才有門,有靜思才能立宗門;靜思是樹根,根要扎穩,宗門是樹幹,需要延展,才能枝葉茂盛。德宸師父希望大家在慈濟大家庭裡恪守信、願、行,以慈悲喜捨之心,起救苦難之行,予樂拔苦,秉持誠正信實的精神,事理圓融之智慧,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萬蕊心蓮,同造愛的世界。
進入慈濟的家門,慈濟人的四威儀(學佛行儀、食的行儀和住、衣行儀等)是人人都要遵守的生活禮儀,德(耒曼)師父帶領學員練習學佛行儀,從三問訊到跪拜禮佛。(攝影者:劉偉興,地點:新店靜思堂,日期:2016/11/02)


下一堂課中,德本師父以「克己 克勤 克儉 克難」詮釋「靜思家風」。德本師父說:「對上人最好的供養,就是以『靜思法脈勤行道 慈濟宗門人間路』為目標,跟隨師父上人的腳步,走向為佛教為眾生的大直道。」

進入慈濟的家門,慈濟人的四威儀(學佛行儀、食的行儀和住、衣行儀等)是人人都要遵守的生活禮儀,德(耒曼)師父帶領學員練習學佛行儀,從三問訊到跪拜禮佛,在師父清楚的解說和一一的練習下,學員都了解禮佛的正確儀態和代表的意義。

有愛一家親 歡喜陪伴相互照顧

在住、衣行儀的學習中,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鄭碧珠,自告奮勇上臺,請志工教導如何正確梳理慈濟頭。今年七十二歲的她,十多年前因先生中風、兒子眼盲又不良於行,女兒又正在就學,家中生活陷入困頓,幸好與慈濟結緣,成為慈濟的照顧戶。

苦不堪言的鄭碧珠,沒多久又罹患乳癌,所有的不如意,讓她身心俱疲。還好有慈濟志工的陪伴,不僅給予她生活的補助,也常關懷膚慰並帶她加入志工行列。慢慢的鄭碧珠從訪視中,看到社會上還有比自己更苦的人,也從做環保中,了解儉樸生活的可貴,漸漸走出身心的桎梏。

幾經周折,今年終於順利來到臺灣,回到心靈的家參加受證,鄭碧珠說:「能從手心向上,需要被幫助的人,反轉為手心向下,去幫助別人的人,是我此生最大的福報。」鄭碧珠現在已能用感恩心面對自己過去的苦難,更期許自己,從今以後要成為上人的好弟子,以自己的經驗膚慰別人的苦難。
慈濟人身影遍及五大洲九十多個國家,百萬種子,從一而生,精舍師父們期許所有慈濟人,用無相的法,成就有形的志業。(攝影者:顏天賜,地點:新店靜思堂,日期:2016/11/02)


另一位也是來自檳城的紀喜全,今年三十九歲。雖然出發前發生車禍以致膝蓋受傷,但他不想錯過來臺灣讓上人親自授證的機會,因此帶著傷也要來臺灣。儘管全程坐著輪椅由志工和隊輔接力陪伴照顧,紀喜全認真的上課,不錯過任何的學習機會。

當志工問他:「傷口痛嗎?需要其他協助嗎?」紀喜全弘著眼眶回答:「不痛!不痛!昨天慈濟醫院的醫生也幫我檢查過了,我的傷不要緊,我來這受到大家的關注,我很感動,未來我要把這份感動化為行動……」

意外並沒有改變紀喜全回來求法授證的決心,反而讓這一次的尋根之旅,在心靈的故鄉又一次感受到慈濟人無微不至的體貼與溫暖。

凡事多用心 承擔有力不怕挑戰

每一次的活動,都是在志工合和互協下共同成就,此次承擔研習會學員長的虞珊明,雖然承擔多次學員長職務,但不同的營隊總會面對不同的挑戰。面對同樣是講華語的馬來西亞志工,雖然語言能聽懂,但聽得懂不代表聽得對,譬如睡前的「盥洗沐浴」學員們未必知道意思,因此還要協助翻譯為「沖涼」。

但虞珊明總記得上人教導的「多用心」,並時時提醒自己,並期許自己,在學員長的崗位上,盡所能地做好本分事,讓每一位遠道而來的菩薩,都能成為粒粒堅實的善種子。

「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裡煮山河。」五十年來,慈濟慈善從克難慈濟功德會發展而出,至今慈濟人身影遍及五大洲九十多個國家。百萬種子,從一而生,佛法,即是慈濟宗門的「魂」,慈濟宗門必不離「佛法」,精舍師父們共同期許所有慈濟人,用無相的法,成就有形的志業。【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丁碧輝 新北市報導2016/11/0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