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錯過演繹 手書表心路

2017-01-12   | 黃素貞
收容人阿信親筆寫下自己的心路歷程,並感恩慈濟人以愛陪伴他成長。(攝影者:黃素貞,地點:花蓮監獄,日期:2017/01/06)
「你們應該沒有人從小就立志當『兄弟』(混黑道)吧?」當慈濟志工吳燕妮在讀書會上詢問同學時,原本只是一句不經意的話,但遠遠地卻有一位面相斯文的收容人舉手,令在座所有人滿是驚訝,充滿好奇。

自去年(2016年)7月,慈濟志工前往花蓮監獄舉辦《慈悲三昧水懺》讀書會,收容人阿信(化名)也參與其中。從小在黑道家庭中長大的他,是非觀念扭曲,以為當黑道大哥是未來人生要走的路,前後犯案入監服刑,度過漫長的歲月;接觸《水懺》後,他懺悔自己犯下的嚴重錯誤,希望能徹底洗心革面,出獄後好好做人。

思想偏差入歧途 未能盡孝成遺憾

從小父母離異跟隨爸爸身邊,在黑道家庭中長大的阿信,每天看到紋身刺青、口嚼檳榔的兄弟進出家裡,爸爸、叔叔和伯伯全都是黑道大哥,耳濡目染下,打打殺殺的畫面早已習慣,阿信以為他長大後應該也是這樣,是非觀念早已扭曲。

上了國中,阿信才知道那個叫黑社會,他覺得當黑社會人物也不錯呀!收入很好,缺錢就經營酒店、設置賭場,雖然有利益糾紛時會打打殺殺,但他早已習慣,不覺得有什麼。因為特殊的生活背景,阿信從小就想要當兄弟。

慈濟志工葉宥忻(左)進入病舍關心阿信練習進度,並指導他正確地手語動作。(攝影者:柏傳琦,地點:花蓮監獄,日期:2016/12/21)
當時他想,既然要混兄弟就要混大尾一點,十七歲未成年開槍縱火,導致被害人死亡,阿信卻不知道那是錯,導致青春歲月都在監獄裡耗盡,今年四十四歲的他,坦言:「我已經累了!」

近幾年阿信慢慢開始明白是非,才驚覺自己的思想觀念錯得離譜。他很懺悔並難過地說:「很對不起媽媽,她無怨無悔地一直陪伴,從來沒有怪過我,反而一直給我鼓勵與支持,這二十年來都在監獄渡過,沒辦法孝順她,這是我最大的遺憾。」

入經藏因緣未俱 學習放下轉心念

志工在花蓮監獄辦理《水懺》讀書會,阿信主動報名參加,深入經文後了解因緣果報歷歷不爽,他懺悔過往所犯下的錯誤,開始每天念經迴向給家人及曾經被他傷害過的人。

《水懺》入經藏期間,阿信突然感到頸椎不適,經醫師檢查後須立即開刀治療,他擔心自己不能參加演繹,著急地告訴志工潘惠珠,堅決想要參加《水懺》演繹的意願,他誠懇地對潘惠珠保證:「惠珠媽媽(阿信對潘惠珠的暱稱),我一定會利用回來病舍休養期間,加強練習手語。」

《慈悲三昧水懺》讀書會第一階段結束,收容人分享自己參與讀書會心得。(攝影者:柏傳琦,地點:花蓮監獄,日期:2016/09/22)
開刀手術期間,潘惠珠一直守候在醫院急診室門外,關心阿信的安危;住院一周,潘惠珠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隨候在旁,幫阿信擦澡、料理所需,讓他相當感動。阿信向潘惠珠分享他開刀時做的夢,夢見那些殺人的畫面歷歷在目,夢中的他相當害怕。清醒之後,阿信聯想到《水懺》經文警示,懺悔自己犯過太多的罪,造過太多的業。

回到監獄病舍的阿信,積極把握時間加緊練習手語演繹,雖然套著護頸行動不便,忍著開刀後的疼痛,他不放棄任何可以練習的機會,因為他想藉由入經藏的功德,迴向給媽媽及曾經被他傷害過的人。隨著演繹時間的逼近,志工葉宥忻關心阿信練習的進度,特地前往病舍做一對一的指導,希望他能隨時趕上進度,順利歸隊。

無奈因緣未俱足,阿信身體恢復的狀況不佳,經醫師及監獄長官的慎重考量,顧慮到他的安危,阿信終究不能如願上臺演繹。因擔心阿信的心情大受影響,監獄長官安排了心理輔導,志工也極力安撫他的情緒,潘惠珠告訴阿信:「入經藏處處都是道場,在病舍一樣可以圓滿,不一定要上臺演繹,心念最重要。」聽了潘惠珠的話,阿信轉換心念,雖有遺憾,但他慢慢學習接受並平復自己的情緒。

一字字親筆懺悔 讓愛的種子傳承

在病舍的日子裡,阿信親筆一字一字地寫下自己的心路歷程。信中寫道──

服刑至今,回想起那些不堪的過往,除了後悔還是後悔,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歲月就在監獄裡逝去,這個教訓太深、太痛了。在人生海上,最痛快的是獨斷獨航,最悲慘的是像我這樣回頭無岸。愚笨的人非要自己犯錯,才能得到教訓,又是這時,大都為時已晚。

記得師姊說:「衣服髒了,可以用水清洗,但心髒了,要如何洗呢?」這不正如《水懺》所說,用心洗、用法水洗。《水懺》懺悔、懺悔《水懺》,我時時準備好自己,在慈濟師兄師姊的引導,我學習讓自己放下,學會洗滌我那髒掉的心,曾經的迷茫、無知和錯誤......曾經的曾經,那些曾經就讓它們留在過往。

感謝慈濟師兄師姊用愛洗滌我的心,在迷失的海中引導我,找回正確航道,讓我懂得感恩,懂得學習成長。平凡的我或許沒有你們那樣無私付出的愛心,但在你們的教誨與鼓勵下,我會將你們愛的種子傳承下去,我會以自己的心路歷程做為身教,用行動改變生命,真的很感恩。
【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素貞 花蓮報導 2017/01/0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