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者忘我 誰解兒女心痛

2017-03-24   | 文翊樺
曹汶龍醫師與長輩閒話家常,引導長輩多說話、多動腦,雖然是第一天的課程,但已能看到長輩、家屬開心歡喜。(攝影者:王翠雲,地點:慈濟嘉義志業園區,日期:2017/03/20)
臺灣面臨老人化社會,如何幫助眾多長者保養記憶,不讓往日的經歷在記憶中消失成一片空白?

助長者減緩退化 記憶保養開班

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曹汶龍,也是失智症中心主任,他致力推動老人記憶保養班,從嘉義縣溪口鄉游東村開始,到臺南、高雄、彰化等地均有開設記憶保養班,來挽救社區失智症長者的記憶。

曹汶龍醫師鼓勵失智症長者的家屬將長者帶出來,他表示:「因為長者本身已開始退化,在家裡生活沒有目標,又沒有環境的刺激,從本來的三分變成八分的失智。倘若能把長者帶出來和大家互動,經過訓練,他又開始活躍起來,他就有可能漸漸恢復到三分的退化,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慈濟嘉義聯絡處在曹汶龍醫師帶領下,2017年3月20日開設記憶保養班,固定每星期一上課兩小時。課程由劉秋滿護理師訴說自身故事開始,帶動長者互相認識。「阿公、阿嬤你們要記得喔!這個同學叫『阿留』。」順著坐位引導每位長者說出自己的名字,阿枝、阿信、阿娥……劉秋滿重複地幫大家複誦一次,增加長者們的記憶。

接著以遊戲考驗長者記得幾個名字,兩顆藍色球反向繞行,當劉秋滿按鈴時,拿到球的人要互相講出對方的名字,隨著遊戲進行,長者們漸漸地能記得幾個名字,彼此間也稍稍熟稔些。

劉秋滿分享,在帶動課程時,別區有位阿公剛來時很淡漠,但上過幾次課後,阿公的孫子好開心地跟她說:「回家後,阿公會自己唱歌,他已經很久沒唱了!」劉秋滿聽到這樣的回饋,深深覺得看到長者的笑容與他們的進步,就是自己最大的收穫,讓自己很有動力再繼續做下去。

製作名牌助記憶 家屬感覺見燈塔

接著,第二堂課要教長者們製作名牌,借著製作名牌來訓練長者們的專注力。

第二堂課讓長者們親手製作名牌,志工們引導長者挑選自己喜歡的素材後,開始動手一一黏貼至珍珠板上,自製獨一無二的個人上課名牌。(攝影者:王翠雲,地點:慈濟嘉義志業園區,日期:2017/03/20)
志工何素枝將小花黏貼上雙面膠,交給阿信阿公貼在卡片上。緩慢中,阿公終於將美麗的粉紅小卡片完成,並要將有夾子的吊繩夾上卡片,阿公使盡力氣,顫抖的手總是對不準,雙手往桌上一扔,阿公生氣不做了。何素枝拿起卡片鼓勵:「加油!阿公加油!」阿公再度嘗試,終於把吊繩順利夾上去了。

長者們高興地將自己完成的名牌掛在胸前,劉秋滿指著自己的名牌說:「阿公、阿嬤,你們現在也有跟我一樣的名牌,上面有你們的名字,以後每次上課都要記得帶來喔!」

長期照顧媽媽的陳勇成感覺自己整個生活都被打亂,看到媽媽愈來愈嚴重,他覺得自己也快出問題了,他向志工表示:「今天來上課,希望能救媽媽、救自己。」

長期獨自照顧媽媽,不知所措的他,像陷入一片茫茫大海中。上完課後,他學到幫助媽媽記憶的方法,他放鬆心情說:「像看到燈塔有個方向,得救了。」

「媽媽的心情看起來很輕鬆,其實平常一個人在家,是不好過的。」也是陪同媽媽來上課的柯銘章,想起自從爸爸往生後,媽媽獨自一人生活,漸漸失憶,他深刻體會到,人老了,身邊應該是要有個人陪伴。

不退步就是進步 關懷長者不間斷

曹汶龍醫師看到長者們玩得開心,他很欣慰:「在這裡,他受到鼓勵且感到有尊嚴,他們會盼望每個星期一的到來,這樣讓他的人生中一直抱持著一定的動力。在課程中,經過大家的互動及提醒上回教過的事情,可讓他產生新的記憶。雖然他的記憶在喪失中,但經過每個星期的刺激,這個記憶會存在,他會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

「阿公!妳細漢時有讀冊呣?字看有無?」「啊妳住叨位?」「啊您今年貴歲?」志工貼心的為參加篩檢的長者檢測填表,再依程度安排上課。(攝影者:王翠雲,地點:慈濟嘉義志業園區,日期:2017/03/20)
曹汶龍醫師也分享他聽到的家屬回饋,有的家屬說長者本來都叫不出名字來,但現在能夠說出來。還有人說長者在這裡兩小時的笑容,比在家中一個月還多。這就是進步!

他期待在聯絡處這個免費的場所,有志工的陪伴,而且不離慈濟的宗旨,這些活動就是在關懷一個家庭,當子女看到父母親轉變了,也就跟著歡喜。

雖然,曹汶龍醫師每星期有一個早上和兩個下午的門診,其他時間則走入社區關懷失智長者,但他不在乎身體累不累,只要哪裡需要,就往那去。【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文翊樺 嘉義報導 2017/03/2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