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災區需求 創新能量強

2017-06-12   | 朱秀蓮
組合屋研發團隊有默契地快速組裝,他們一方面希望能有更多人來傳承,另一方面也希望災難不要來,讓這些組合屋不必派上用場。(攝影者:許金福 地點:新店靜思堂 日期:2017/06/10)
「急難救助隊準備了,ATV(All Terrain Vehicle,全地形車)請準備……」資深北區急難救助隊志工嚴聖炎對著救災工作車上的隊員發出號令。

首屆競賽 團隊發想一起來

6月10日下午,午後的雷陣雨的一陣一陣,救難隊員不畏陣雨來攪局,在新店靜思堂前的廣場駕駛救災工作車繞場;另一端,救難隊員試行操作淨水設備,要為隔天第一屆「慈悲科技 創新競賽」記者會,做最後的演練和前置作業,希望能讓與會者認識這些設施的獨特之處。

為什麼會有這場記者會?慈濟基金會有感於極端氣候持續造成全球各地風災、水災、乾旱等等大災難,和慈濟科技大學規劃合作辦理第一屆「慈悲科技 創新競賽」活動,鼓勵全國大專以上的學子團隊合作,集思廣益,運用科技、結合環保,研發幫助災民的賑災物品,或是幫助銀髮長者、身心障礙者的醫療用品,將「慈悲與科技」化為具體的助人工具。

有鑑於多年來慈濟因應救災賑災,已研發多項慈悲科技產品,也同時要在記者會中展示,志工展開前置作業,接連多日從各地運來救災工作車、行動淨水設備、行動廚房、福慧床、福慧桌椅、LED燈、火箭爐和帳篷等物品,進行組裝與測試,希望能提供有心參賽者參考。

救災工作車(ATV)可以克服地形限制,救災時同步出動,省時省力、有效率的載送物資到災民手中。(攝影者:許金福 地點:新店靜思堂 日期:2017/06/12)

迅速組屋 終究希望天下無災

6月10日早上七點半,組合屋研發團隊已開始作業,先依編號排列好鍍鋅方管,拉開距離,分別組成四邊支架,再將他們立起來,不到三十分鐘,一間組合屋的結構已初步完成。

志工擡來PP板,根據上面的黑灰膠帶註記,分別放到兩邊,再逐一和支架結合,一片一片鎖上螺絲;從牆面到屋頂,最後再裝上門,推開窗戶,五坪大小,可作為臨時指揮中心辦公,或居住的中期居住的白色小屋矗然眼前。

頂著豔陽,萬華區的賴瑞炎、北投區的廖秋旺以及中山大同區的林政賢、高土水和從宜蘭來的林萬水、陳勇介,個個都是汗水淋漓,無暇去想溼透的藍衣或是炎陽高溫的考驗,有默契地鎖螺絲、爬上爬下組裝房屋。

「這沒算什麼,菲律賓獨魯萬更熱,四十幾度。」他們中個子最高、被暱稱為「大象」的廖秋旺笑著說,「我出世就是為了來蓋組合屋的,才會長這麼高,你看,鎖上面的螺絲剛好。」也曾遠赴辛巴威蓋組合教室給學童使用的他說,蓋的時候只想著要趕緊蓋好給災民或學童使用,不會去想辛苦與否。七十歲的廖秋旺也是其中年紀最大的,他一方面希望能有更多人來傳承,另一方面也希望災難不要來,讓這些組合屋不必派上用場。

暖胃暖心暖身  全球志工做後盾

「現在像這種大型災害我們人類是沒有辦法去跟它對抗的,那我們怎麼辦呢?」邊檢視行動餐車的裝備,資深北區急難救助隊志工嚴聖炎說明:「災害發生了之後,過去那種大型設備進不去,路小,地形地貌改變,所以我們就有一個思維,把設備改進為小而美,原來是二十噸的,我們就把它變成十噸、五噸,蜂巢式的概念,原來是一部,我們把它變成五部、十部。」

嚴聖炎背後的行動廚房,小而美,一次可以做三百人的餐食。(攝影者:許金福 地點:新店靜思堂 日期:2017/06/10)
嚴聖炎說明,救難隊在證嚴上人的慈示下,多年以來,結合有識及專業人士,不斷精益求精去研發各種救災時需要的器具,將之模組化、輕巧化,靈活如「變形金剛」,及時派上用場。「我們人可以三天不吃飯,不能三天不喝水,所以我們就有了淨水設備;在災區裡面,他能夠喝到潔淨的水,又能夠吃到熱食而不是冷食,再能夠住得好,他會感受到關懷、照顧。」

嚴聖炎表達災民全面的需求,需要有完整的配套,進一步指出:「我們還有一個ATV,配合地形的救災工作車,所有的東西還是需要有科技的機械,雖然我們有慈悲的善念心,我們也要有科技的器材或者是設備,才來載運善念,一些像香積飯,送到那些地方去。」

點線面通訊  救災聯絡不漏失

「05、05,04呼叫,聽到請回答。」救難隊陳朝旭示範救災時,隊員如何透過無線電通訊系統聯繫,掌握即時資訊,以供指揮中心參考。

陳朝旭引進業務機的合法頻道,讓無線電可以在救災時發揮快速的連繫功能,「無線電的好處就是一呼百應。」萬事莫如救災急,陳朝旭希望能把臺北各社區道場的點對點的通訊都建立起來,透過建立無線電通訊設備,即時傳送訊息給救災指揮中心,以利他們研判。

除了通訊,陳朝旭也隨時都在想著如何改進現有的運作模式或設施,以常見的志工至災區清淤泥為例,利用「履帶」代替志工一桶桶的傳送,既省力有可減輕志工身體的負荷。「履帶可以客製化,一段一段接起來,克服地形限制。」

腦海中已有基本藍圖的陳朝旭,拋出發想給年輕學子,希望此次競賽中有團隊可以有創意又實用的設計產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朱秀蓮 新北市新店慈濟靜思堂報導 2017/06/1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