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練帶動 奏環保三部曲

2017-07-17   | 鄭春燕、周雪真、陳美卿
慈濟環保志工在全球十五國家地區已經超過十萬人!在環保志業已進入第二十七個年頭之際,「2017年慈濟環境教育師資培育第十一期研習會」,有來自全臺、中國大陸、美國及日本一百零八位在當地身體力行的環保志工,於7月15日、16日在新北市新店靜思堂舉行為期兩天的精進研習活動。
學員們以簡單易背的「環保十指口訣」,揭開「2017年慈濟環境教育師資培育第十一期研習會」第一階段的課程。(攝影者:萬文郁 地點:新店靜思堂 日期:2017/07/15)


分享所做 與人互動


有鑑於人類的生活型態、消費習性、在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皆與大自然的氣候變遷息息相關。此次研習活動有來自臺灣及海外的志工共同參與,希望讓增進環保志工「低頭做環保,挺胸說還保」的信心與能力。

來自臺中教聯會講師林敏悧分享「聽與說之間、授課與互動技巧」,提及「分享」需要應用互動技巧,以吸引聽者興趣,接受核心目標。

一個靈活的互動與精彩的內容是必備的條件,針對不同的參訪對象就要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一堂課若講給小孩聽,若他們眼睛睜得大大的代表他有興趣,慢慢地鋪陳引起聽的人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分享自己親身力行做環保的經驗將是最動人。

共知到行 環保三曲

具有豐富的環保實作與分享經驗的講師陳哲霖,從「愛地球三部曲」開始帶領大家進入環保之路的「共知、共識、共行」。他強調,從環保的社區化推向環保的世界化、國際化,個個參與,人人力行,地球才有救。
四大張海報矗立在講台後方,是陳哲霖收羅證嚴上人對環保的開示,是他跑遍各地分享的指標,他要讓更多人「認知」、「共識」與「共行」。(攝影者:楊韻如 地點:新店靜思堂 日期:2017/07/15)

何謂「愛地球三部曲」?首先要先認識地球危機及全球暖化的主因(共知);接著要力行大地資源回收及垃圾減量(共識);最後就是要力行低碳生活及淨化身心(共行)。

學員沙佩君讚歎陳哲霖真的是身體力行的環保代言人,一切從做中學,且能學中覺,然後轉化成自己的方法,最後不吝嗇的分享給大家。環境教育師資培育課程的真正內涵,不僅僅是所謂的末端環保、資源回收;更要有正確的環境倫理價值觀,了解源頭的起因,深化探討人與自然、科技及經濟發展;並就時間、空間來論環境教育,以及人類對自然的價值觀點。

淨山愛山  社會教育

志工羅恒源在課堂中分享「愛在觀音山」淨山活動,為了將觀音山林木裡的陳年垃圾清出,用回收的肥料袋米袋承裝垃圾,並以人群接力的方式,志工再一袋袋運下山,過程中也有許多前來登山的山友響應,不乏許多年輕人加入將上千袋的垃圾搬到山下。

參與淨山活動後報名見習志工課程的陳建雄(右)說,這一次淨山活動不只是環境教育也是社會教育!而推掉朋友吃大餐邀約而參加淨山的楊淑嬌(左)則表示,再也不去打牌了。(攝影者:陳清旺 地點:新店靜思堂 日期:2017/07/15)
平日來登山的山友,發現自己平日登山的沿途,自己製造的每一個垃圾,聚集起來對大地的傷害,透過淨山活動,希望喚起人人環保意識,在清理垃圾中讓山林呼吸,期盼人人能身體力行,與大地萬物共生息,讓大地逐漸恢復生機。

現場擔綱親身見證的社區志工陳建雄,參與淨山活動後就報名見習志工課程,他說:「以前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但是現在的社會是前人造業後人受災殃!所以為了我們子子孫孫,要把環境整理得更乾淨一點,這一次淨山活動不只是環境教育也是社會教育!所以我要追隨大家的腳步一起來學習!」

「好家在,有來參加淨山!」另一位見證分享者楊淑嬌表示,第三次淨山當天,本來有朋友邀約她要去打牌、吃大餐,她猶豫後選擇觀音山淨山活動,也得到深深的感動,「我已經跟我的牌友說,以後都不要找我去打牌了!」她決心明年要報培訓課程。

試講演練  下次更好

除了聽講,研習活動也有實做課程。在校園組演練,由兩位講評老師劉寶蓮、王月治師姊來根據學員試講內容、台風、互動做了很詳實的回饋。他們提醒培育講師:練習找到推廣環保的著力點。

校園組演練兩位講評老師劉寶蓮根據學員試講內容、台風、互動做了很詳實的回饋。(攝影者:邱德馨 地點:新店靜思堂 日期:2017/07/15)
日本慈濟志工王美玲苦於無法將證嚴上人「清淨在源頭」的概念推廣出去。「在日本,他們有回收有分類,但我覺得還是不夠的,應該是『清淨在源頭』,減量不再製造垃圾才是最重要。」她期待透過講師培育課程,學習到的能夠更具體、更完整的環保觀帶到日本宣導,她覺得自己的著力點,就是從社區推廣素食做起,進入校園推廣環保。

來自上海的徐雲蔚平日在校園推廣環保,她說上海本來是個美麗的城市,人雖然多但是願意出來做環保的人少,更重要的是要推動心靈環保。已茹素二十年的徐雲蔚找出的「著力點」,就是應用人人希望留乾淨的地球給子孫,因此要從自己做起,帶動身邊的朋友。

土城區大愛媽媽簡秋月,忍著不適身體參加研習,要學習提升進校園說環保的能力。試講後她分享:「今天時間沒控制好,老師說我講的速度太快,真的給我很好的回饋,我已經有了概念,回去再修飾一下,下次會更好。」

現場每位學員都有一致的感受,認為聽完課程後,都會是不一樣的呈現;再經過講評老師提點,又是更貼近著力點。經過研習活動,環境講師的進步看得見。【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鄭春燕、周雪真、陳美卿 新店靜思堂報導 2017/07/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