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的事轉頭就忘 是失智?

2013-03-21   | 劉淑貞
講座結束後,志工紛紛向許秋田醫師請益關於失智症的問題。(攝影者:傅燄村 地點:高雄市右昌環保站 日期:2013/03/05)
家中有人罹患失智症足以影響一整個家庭,因為這樣的患者是極需要陪伴與照顧的,因此不僅生活會跟著改變,連情緒與生理狀況都是極大的考驗。

早期投入老年憂鬱症的研究,原本計畫是往學術界發展的許秋田醫師,一次的因緣下,受到大林慈濟醫院曹汶龍主任用心付出的精神所感動——由於雲嘉南地區的人口結構快速老化,讓曹主任非常憂心,因此成立「精神科失智團隊」,深入社區衛生教育與關懷,期能早期介入篩檢與早期治療;還成立失智症關懷志工的培訓,希望成為病友與家屬的支持團隊。看到這樣的團隊成立,許秋田醫師決定與曹主任一起投入。

3月5日,高雄市右昌環保站安排一場衛教講座,邀請遠從大林慈濟醫院而來的許秋田醫師,前來為大家的健康把關。

把愛留給最愛 珍惜家人

「您最怕的代誌是啥米?(臺語:最怕的事是什麼?)」許秋田醫師一邊播放影片,一邊詢問大家:「是無錢可花、無家可歸、無事可做、無友可玩、無人可談、還是無力可行?」

四十位聽眾默契十足,讓許醫師的問題很快有了答案,「沒錯!第一名當然是無力可行,因為沒有了健康,以上的許多事項都無法去執行。」

大林慈濟醫院的許秋田醫師向會眾宣導,預防失智的重要。(攝影者:傅燄村 地點:高雄市右昌環保站 日期:2013/03/05)
許醫師以一部描述失智者的微電影《把愛留給最愛》扣住了在場的每位觀眾的心,片中描述一位五十八歲罹患失智的爸爸,在家庭照護不允許的情況下被送到安養中心。主角總是在清楚與模糊間反覆,難得一次清醒時,留下一封信與一張保險單,信中寫著對於罹患此症的自己滿是虧欠,卻忘了自己也曾付出一切守護子女。畫面中停留在滿臉愧疚的爸爸臉上,此時臺下許多聽眾已頻頻拭淚,對主角的心酸感到心痛與不捨。

失智症的定義是失去智慧,就是在清醒的狀態下,喪失心智正常的功能。雖然目前仍找不出失智的原因,但是早期發現與治療效果會更好。數據顯示,全臺照護中心大部分都不收留失智症患者,目前全臺灣已經有十九萬個失智家庭,而且缺乏良好的長期照護環境,因此及早發現,便能避免步入失智高峰期。

三種病症易混淆 做環保延緩失智

談到失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擔心,聽眾踴躍舉手發問:「醫師,我每天回家時,有時候恍神突然覺得周邊都很陌生,這是失智嗎?」、「醫師,我常忘東忘西這也是失智嗎?」、「我常常要拿一樣東西卻是一轉頭就忘了,這也算是失智嗎?」、「總是睡不好、也記不得,這算不算?」……問題此起彼落,讓許醫師有點來不及回答。

許醫師(左一)表示,若有失智症狀,不要擔心旁人的眼光,盡速就醫。(攝影者:傅燄村 地點:高雄市右昌環保站 日期:2013/03/05)
最後,許醫師統合三個病例特別來說明,「更年期」、「憂鬱症」、「失智症」基本症狀都很相似,例如:對任何活動與嗜好都興趣缺缺,心情常常感到沮喪,因此會有混淆的情況產生。其實,許醫師提醒最重要的分界點在於年齡,一般而言,超過六十五歲才出現的症狀比較屬於失智症;治療失智症除了補充藥物,還有非藥物的治療,有音樂、光照、懷舊、芳香、運動、認知、多感官刺激,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運動。

運動的方式很多元,但是許多老人家雙腳以及體力通常無法過度的使用,也因此大林慈院的研究團隊想到,可以把環保與醫療結合,因為做環保不僅要知道如何分類,還要動手做,而且還有一群同行善友,這對於極早期失智症有相當的助益,也可延緩退化的情況。

失智症在臺灣 平均五年後才被發現

許醫師非常遺憾地表示,在臺灣發現失智症平均是五年後,已經太晚。因為它可能就在半年內極速退化,這是相當嚇人的數據,因此團隊才要深入社區衛教與關懷,盼望能夠早期介入篩檢,早期治療。

方碧綺小姐曾經歷過公公失智的傷痛,許醫師所說失智症的狀況,公公全部都顯現出來,所以更加感同身受。方碧綺憂傷地說:「現在想起來真的很懺悔,因為剛開始公公出現反覆問話,心裡真的很煩很不高興,自己的情緒也一直無法釋懷。直到聽到上人的法後,才得以紓解那份壓力,但是時間卻已經不夠了,到後來公公連自己的女兒與孫女都不記得了,就於去年七月往生。我以過來人的經驗提醒家屬要多關心、多陪伴、多對話、多散步,最重要的是那份真誠的愛,還有不要忘記保護自己心靈、適時紓壓。」

雖然是小而精簡的講座,內容卻是五星級的專業,看著聽眾專注的神情便可得知,即使講座結束,聽眾仍向許醫師持續發問。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今日宣導的重點,若有症狀不要擔心旁人的眼光,盡速就醫才不會辜負團隊宣導的用心。

(文:劉淑貞 高雄市報導 2013/03/0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