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家庭成就事業?不!

2013-04-16   | 郭世聰
慈濟建築志工高銓德分享「孝與善」的體會。(攝影者:林建程,地點:人文志業中心,日期:2013/03/24)
「現在很多年輕人一出國念書,從此與父母分開,像這種犧牲家庭所換來的成就,我是無法認同的!」2013年3月24日人文志業中心靜思書軒心靈講座,邀請知名室內設計公司的創辦人、靜思精舍主堂建築志工高銓德分享「孝與善」的體會,社區民眾與志工近兩百人參與,現場座無虛席。

父母身教影響一生

高銓德出生在十位兄弟姊妹的大家庭中,排行老二,在他國小五年級時,家道中落,家裡欠了二十多萬元的債務。母親告訴他:「我們欠錢,就是一毛五角,都絕對要還清!」目暏父母每天工作到凌晨、全年無休,深知家境清貧的高銓德半工半讀,完成學業。

從小學開始,孝順的高銓德常在思考要如何才能讓父母好過一點,每兩天擦洗二十五部腳踏車賺取零用金協助家用,在寒冷的冬天,手常常凍傷,卻也從中學會修理腳踏車。

放學看到媽媽在工作,就會拿毛巾幫媽媽擦汗,媽媽不吝誇讚高銓德的乖巧、孝順,他常覺得父母親對他特別好。年長後,和兄弟姊妹分享這件事時,每個孩子都覺得媽媽是對自己特別好,「這就是我母親教育成功的地方!」高銓德感念地說。

高銓德提到他的父母已往生三十年,當年有位法師鼓勵他誦《八十八佛》、《金剛經》、《普門品》等佛經,至今他仍每天誦這三部經回向給父母,希望父母能夠得到他的祝福。

心靈講座現場有社區民眾和志工近兩百人參與,令現場坐無虛席。 (攝影者:林建程,地點:人文志業中心,日期:2013/03/24)
幾年前,聽到證嚴上人提倡不燒金紙,高銓德就跪著向父母稟告,在他們的忌日改誦《地藏經》回向,對父母感恩再感恩。

「現在很多年輕人一出國念書,從此與父母分開,像這種犧牲家庭所換來的成就,我是無法認同的!」高銓德說,現在他是全家都住在一起,兒媳孝順,和和氣氣互動很好,經常擁抱,把心裡的愛流露出來,這對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對社會盡分責任

四年前,全家回精舍過年與上人用餐時,上人當著高銓德及大兒子的面說:「從明天開始,家業工程由你負責,爸爸留在精舎。」高銓德表示:「人來到人間,本來就是一個冒險旅程,對任何事情不用去算計,當境界來時,自然要欣然接受。」 

「看到孩子們高興的樣子,我也感染到快樂!」高銓德和妻子常以有限的金錢捐助孤兒院、養老院或救濟院,與做貿易的朋友將過季的樣品鞋送給孤兒院的院童。他認為,傳承下一代的觀念是要對社會盡一分責任,事業雖然重要,但關懷社會更重要,「事業除了賺錢、照顧員工外,更要回饋社會。」

對於去年(2012年)7月妻子往生,高銓德懷念與感恩之情溢於言表。她做慈濟,輔導青少年……把自己的行程排得滿滿,每天都是在為利益人群付出。

大兒子高杉政感心地分享,母親是他心中的大菩薩,很多正確的觀念都來自於她。從美國回臺灣後,有時會自大的認為,「像父親這種年紀的老年人會懂些什麼?」父子相處,兒子在語氣上不太禮貌;當高杉政要接手父親事業時,母親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扮演非常重要的潤滑劑。

高銓德的兒子高杉政在臺下分享,母親是他心中的大菩薩,很多正確的觀念都來自於她。(攝影者:林建程,地點:人文志業中心,日期:2013/03/24)
在精舍這段時間,高銓德深深體會到今生有幸才能跟隨上人沐浴在法海中,以前的他是不擅言詞、不會表達,現在已可以自然地與大家分享心路歷程。從上人的理念、修為和智慧中,得到啟發而有所成長。 

行善行孝是本分事

「設計是智慧、直覺、修養所結合出來的一種名相。」高銓德談到參與精舍主堂設計時的內心感動,主堂是給活菩薩大修行的大道場,更要一心恭敬,不必堅持自己的想法,隨時接受建議及全力配合。設計沒有所謂的好與不好,所有的東西都要多數人認為是好的,才是一件好的創作。

佛經上說:「諸佛菩薩受滴水之恩,當即湧泉以報。」何況父母含辛茹苦撫養,先有感恩的心就會有愛心,有愛心就會孝順父母,心中自然得到歡喜;以身作則孝順父母,就會影響下一代,如此代代相傳。

「只要真正做到行孝、行善,天下所有的事情都隨手可得。」高銓徳謙虛地說,行善與行孝都是每一個人的「本分事」;世上很多事情並不是追求得到,而是把本分事做到了,自然就會得到。

上人說:「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只要追隨上人的思想、理念,落實法脈,就能創造美善的人生。【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郭世聰 臺北報導2013/03/2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