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挑200公斤水 不以為苦

2011-12-19   | 袁亞棋
志工Sizani Hlongwa開闢愛心菜園內豐沛的生機,就是孤兒供食點的仰賴與支持。(攝影者:黃騰緯 地點:南非德本瑪頓度貝 日期:2011/10/22)
「為什麼不幫Sizani蓋個抽水馬達?」南非德本慈濟志工潘明水藉機傳遞一個重要的觀念,讓參加「2011年南部非洲本土幹部研習營」的本土志工們,更了解慈濟行動力的秘密。

一個小村落 大愛在其中


2011年10月,慈濟志工在愛丁頓小學舉辦「2011年南部非洲本土幹部研習營」,車行約40公里之遙,在遠離密集人口的偏僻鄉鎮瑪頓度貝(Madundube),草原、山徑及點點房舍是唯一風景。在志工喜桑妮(Sizani Hlongwa)家中舉辦愛灑人間說明會,吸引了約一百多位大人及小孩前來聆聽;來自各區參與研習營的本土志工們,也靜靜的在屋內一同見習。

潘明水說,不要小看本地志工們在村莊內簡陋房舍中舉辦的慈濟說明會,感人故事的分享加上社區志工的親身帶動,在地方上,其所能帶動出的大愛效應,不可思量;而這也是各區志工們此行下鄉訪視,所期待能汲取學習的實際體驗。

在遠離密集人口的偏僻鄉鎮瑪頓度貝(MADUNDUBE),草原、山徑及點點房舍是唯一風景。但慈濟志工藍天白雲的隊伍,為這塊土地增添了希望的色彩。(攝影者:黃騰緯 地點:南非德本瑪頓度貝 日期:2011/10/22)
「愛灑人間說明會」後,各區志工們跟著喜桑妮訪視了兩位感恩戶;一位是42歲行動不便的婦女、一位是29歲因愛滋病導致腦部受損、無法言語行動的年輕女孩。志工們用溫暖的手膚慰,更用最謙卑的姿態獻上關懷與祝福,讓那位行動不便、身軀痛楚的婦女,笑了;腦部受損、無法言語行動的女孩,也似乎盡力的用眼神、嘴角傳達心中的感恩。

一天挑兩小時水 灌愛愛心菜園


隨後大家走訪了喜桑妮所耕耘的愛心菜園。

在離桑妮家步行約30分鐘距離的路邊的坡地下,有一片整齊規劃的菜園,所種植的蔬菜長得高壯又翠綠。志工喜桑妮洋溢著歡喜神采,一一為大家介紹這塊用汗水與愛心所耕耘的土地,就是孤兒供食點的仰賴與支持。

在瑪頓度貝一大片黃綠相間的山丘草原間,水源的取得是現實課題,有志工問:「灌溉的水源何處來?」喜桑妮氣定神閒地指著菜園邊的一叢小樹林答:「在裡面。」志工們半信半疑,隨著喜桑妮手指的方向,小心翼翼地走入樹林內如秘密隧道的下勢陡坡,果真隱藏在樹蔭底下,一塘小小的、混濁的水窪在眼前。

志工Sizani Hlongwa獨自一人,每日共要花兩個小時往返住家及菜園,為灌溉需來回陡坡10趟,扛取200公升的水。
平日喜桑妮都提著一只20公升容量的水桶,來到這個隱密水塘盛水,然後再將水桶提上坡,裝入菜園內另一只100公升容量的大桶,直到裝滿為止,並且早晚各灌溉一次。以此推算,喜桑妮獨自一人,每日共要花兩個小時往返住家及菜園,為灌溉需來回陡坡10趟,扛取200公升的水,灌溉著這一片愛心菜園。

一切苦行 做就對了

親眼見證後,各區的志工們驚呼不可思議,怎麼可能有人能夠做到此般的苦行耕耘?喜桑妮不會說太多大道理,僅靦腆一笑答道:「是慈濟的大愛感動我。」

又有人問:「喜桑妮這麼辛苦,為何不幫她蓋一個抽水馬達?」潘明水回答:「如果德本的志工們都等到『有』了甚麼才能做事,今日德本也就不會有這5000位志工能夠入社區發揮愛的力量了。」

一語點破志工們內心的執著,紛紛點頭認同。他們更明白,回到自己的社區後該如何重整心態,好好的「做就對了!」【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袁亞棋 南非德本報導 2011/10/2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