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檔10cc 一起遇見奇蹟

2015-10-27   | 顏福江
受髓者阿美族少年潘嘉鴻(右),珍惜現在得來不易的健康,他的班級導師任逸之(左)陪同出席記者會,給予鼓勵。(攝影者:陳冠余)
【新聞稿】十七歲的阿美族少年潘嘉鴻熱愛足球運動,現在是花蓮高農足球校隊。國三時獲選為國家代表隊不久,卻診斷罹患「再生不良性貧血」,差點失去生命,幸而透過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配對成功,完成移植,讓他可以繼續馳騁球場,朝夢想邁進。

血樣多元 提高配對成功率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慈濟基金會及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10月26日在花蓮靜思堂共同舉辦「捐血建檔只需10cc‧一起遇見奇蹟」記者會,呼籲社會大眾、各界人士關心血液疾病,以實際行動響應骨髓驗血行列,挽袖捐血建檔增加種族多樣性,提升各種族配對成功率。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陳培榕表示,潘嘉鴻為臺灣原住民血統,目前在資料庫內建檔的原住民種族血液樣本相對較少,間接影響配對成功率,假如建檔樣本數越多元,有助提升人類各種族之間的配對成功率。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梁則指出,「救人一命‧無損己身」,慈濟推動骨髓捐贈今年(2015年)屆滿二十二年,全臺各地持續舉辦骨髓驗血活動,現場均有專業志工及人員解說,企盼大家能踴躍響應,「只取10cc血樣作為資料庫建檔所用,您就可能『遇見奇蹟』!救活一位血液疾病患者」。

潘嘉鴻小學開始愛上踼球,國三時踼出「全臺中等學校足球聯賽」國男組冠軍,更獲選為國家代表隊;然而喜悅心情不久,隨即發覺身體健康異狀,經醫師診斷罹患屬肝炎型「再生不良性貧血」,若無法透過免疫抑制療法或骨髓移植方式治療,光靠一般輸血,可能僅存半年到一年的生命。

潘嘉鴻說自己非常好動,「一天不運動、渾身不對勁」!然而,原本可以在球場上熱血衝刺,逐漸感覺到體力越來越虛弱,臉色容易發白,行動力大幅降低。家人給予潘嘉鴻很大的鼓勵及勇氣,讓他保持信心積極接受治療,並幸運地在慈濟骨髓資料庫配對成功,順利完成骨髓移植。

大愛長情劇展「遇見奇蹟」系列第二段故事「紅色倒數24」,演員林家佑(右一)出席記者會,現場高歌一曲。(攝影者:張庭涵)
然而,潘嘉鴻升上花蓮高農就讀後,擔心移植後的身體狀況,還不能加入球隊踼球。時常陪伴他的班導師任逸之發現,潘嘉鴻很想回到熱愛的足球生活,經過醫生評估健康狀況及恢復情形後,同意他可以回到球隊。

恢復健康,加入校隊再次踼球,潘嘉鴻的態度和想法更加成熟,「生命是人家再給你一次,然後,自己重生過後,要更珍惜更多的人事物。」為了完成夢想,潘嘉鴻面對生命的困難,勇敢走過治療的辛苦,經歷這麼多人的幫助,重獲新生的他,將更珍惜且積極面對人生。

長情劇展 「遇見奇蹟」系列


每一組配對成功的捐髓者與受髓者,對他們而言彷彿是奇蹟,背後蘊含豐富感人的生命故事,為此大愛電視臺長情劇展推出「遇見奇蹟」系列,藉由三段受髓者和捐贈者的感人故事,傳達不論是捐贈者或是受贈者,皆透過捐贈的過程昇華人生價值,同時也挽回生命,更體認到生命可貴,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最好示範。

「遇見奇蹟」系列第二段故事名稱為「紅色倒數24」,演員林家佑在劇中飾演一名罹患急性白血病的男主角,記者會上他高歌戲劇主題曲〈陽光希望愛〉,因為拍這齣戲也更認識骨髓驗血的意義,日前並與戲中各演員挽袖捐血建檔,以實際行動響應支持。

二十二年來,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已是世界上重要的骨髓資料庫;從1994年5月完成了首例配對捐贈後,初期每年只有數名捐贈者,到現在平均每月約有三十位捐贈者,每年有三百多位捐者參與了搶救生命的殊勝因緣。

這分捐髓大愛跨越種族、膚色的藩籬,已有二十九個國家地區的病友受惠,資料庫已累計突破四十萬筆的志願捐贈者資料,逐步建立全臺灣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骨髓資料庫。

在慈濟志工四處奔走勸捐、勸髓之下,帶動臺灣骨髓捐贈活動,也發揮濟世救人的精神。這項愛心創舉,使得當年幾乎被視為「絕症」的血液疾病,在大愛無國界的感召下,得以「絕」處逢生。二十二年來,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從寶島臺灣延伸救助全世界各地病患。


慈濟呼籲社會大眾、各界人士關心血液疾病,以實際行動響應骨髓驗血行列,挽袖捐血建檔增加種族多樣性,提升各種族配對成功率。(攝影者:張庭涵)


(文:顏福江 花蓮報導2015/10/2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