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露」持家 姊弟不喪志

2012-10-25   | 羅秀娟
一家人的家計就是仰賴製作晶露,因此,霖吉斯有空會協助父親,減輕他的辛勞。(攝影者:羅秀娟,地點:烏絨巴西(Ujong Pasir)住家,日期:2012/10/07)
一大碗刨冰,上面加上綠色粉條、紅豆、涼粉、玉米粒等,再淋上椰糖和椰漿,即是一道消暑的美味甜品。其中的綠色粉條,音譯「晶露」,是一道富有大馬特色的甜品,深受各族裔喜愛,同時也是拉惹瑪里甘一家四口的經濟來源,但這家人卻受惠有限,僅能糊得一口飯吃。

學業課業 忙碌卻無怨

四十九歲的拉惹瑪里甘的職業就是製作晶露,做了近二十年。在屋子一角的工作間,特製的大攪拌器裡,流動著青草綠的濃液,煞是好看。倒入班蘭葉汁、粉糊等,費時約一小時攪煮,再盛入有洞眼的容器,壓搓成綠色粉條(晶露)。

拉惹瑪里甘揮著汗,用心在每一個步驟,每一次大概製作五、六十公斤的晶露,他的粉條沒有添加防腐劑,所以不耐存放,隔天就得送到菜市場零售,偶爾有人訂購,就能增加一點收入。

這是一家人的家計來源,他們不敢掉以輕心。剛從學校回來的小兒子霖吉斯,沒有稍作休息,就在工作間協助父親。大女兒拉麗丹碧雅到吉隆坡的馬來亞大學唸書,約一個月才回來一次;二兒子阿汝古瑪患有殘疾,無法行動自如,長期與輪椅為伴,爸爸與霖吉斯會輪流照顧他。學業家事兩頭忙的霖吉斯沒有流露出絲毫埋怨,這已變成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拉麗丹碧雅放假回來家鄉,也會幫忙做家務,減輕家裡的負擔。(攝影者:羅秀娟,地點:烏絨巴西(Ujong Pasir)住家,日期:2012/10/07)

為家計著想 勤學上進

十八歲的霖吉斯就讀中學六年級,功課繁重,然而,霖吉斯卻悠然處之,還把握閒暇參加課外活動,活躍於社團、學會、比賽、運動等。他將一天的時間排得滿滿,但對霖吉斯來說卻游刃有餘。他表示,參加課外活動就是他的休閒時間,不一定要跟朋友外出遊玩或逛街。

霖吉斯也不像其他同學般參加課外補習,可是,學術成績卻很好。他分享秘訣:「上課專心,不明白之處就請教老師,回家再溫習功課。」

他知道製作晶露維生,每個賺來的錢只夠平衡開銷,因此當爸爸問他要不要補習時,懂事的他答道:「我覺得沒有必要,況且,補習費也是一筆開銷,家裡經濟都不好了,不要再浪費錢。」

家貧受助 盡綿力回饋

目前一家子住的房子是租來的,簡陋、家具也殘舊。窄小的客廳裡供奉著印度神像,全家是興都教徒,每天虔誠膜拜。

來自印度的拉惹瑪里甘,二十一年前來到馬來西亞定居,娶妻生子,目前仍在等待申請公民權的批准。因為不是大馬公民,他無法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只能在家裡做晶露,讓小姨子拿到菜市場賣,一公斤只售二令吉。收入微薄,拉惹瑪里甘負擔不起屋租,唯有與妻姨分租,克勤克儉、彼此照應。

妻子蘇西拉於2010年往生,在生前經常生病,飽受高血壓、糖尿病、婦女病等糾纏,身心煎熬。2007年,慈濟志工走入這個家庭,給予生活補助,也為殘障兒支付到訓練中心學習的交通費,並適時關心蘇西拉的病痛。

雖然家境不佳,父母卻沒忽略孩子的教育,每一年慈濟發給的助學金,如及時雨,補助新學年開學的開銷,讓孩子們無後顧之憂地用心學習。

多年來的互動,一家人與慈濟志工從陌生到熟悉,眼見慈濟志工回收資源做環保,他們也跟著做,把瓶瓶罐罐撿起來,每月的環保日就送到慈濟環保點。拉惹瑪里甘表示,因工作關係無法前去做環保,但他用這種方式來回饋。孩子們也領養竹筒撲滿,把零錢儲蓄起來,捐出來做好事。
拉麗丹碧雅(右一)與霖吉斯(右二)沒有課外補習,靠自己用功讀書,獲得好成績。(攝影者:李獻雄,地點:烏絨巴西(Ujong Pasir)住家,日期:2012/10/07)

教育 讓窮人家出頭天

今(2012)年,慈濟設立獎學金,鼓勵弱勢家庭的孩子,期許他們發揮所長,追求夢想,邁向更美好的未來。拉麗丹碧雅與霖吉斯因智育成績優秀,雙雙獲得「推薦學習領域獎」。

就讀大學歷史系第二學年的大女兒拉麗丹碧雅,獲得政府的貸學金,解決了學費的困擾。慈濟志工前往做家訪時,與拉麗丹碧雅提起了大學慈濟青年社團,她表示很感興趣,決定加入,隨著夥伴們一起去做好事、學習付出。

「我希望畢業後能投入教育工作,回饋社會。」拉麗丹碧雅很感恩一直以來身邊很多人的協助,包括老師給予課業輔導,慈濟志工給予生活、教育補助和關心,甚至提供手提電腦給她與弟弟,讓他們方便做作業,因此,她告訴自己要用功讀書,擁有安定的生活,往後才能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今年甫接手關心這個家庭的慈濟志工陳金鑾,對於姐弟倆的自立自強深表讚歎。「現代的年輕人有空通常就出去玩,他們卻是幫忙家裡,也用功讀書。希望其他孩子也能把他們當榜樣,好好善用時間學習。」

母親遺願 姐弟勤讀圓滿

回想起一路走來的求學路,雖然艱辛,但她有一股動力來源。拉麗丹碧雅說:「媽媽生病時,也鼓勵我要用功讀書,我們家族裡沒人上過大學,她的夢想,就是希望兒女都能上大學。」從小沒有機會唸書的媽媽,總是告訴孩子們,他們有著大好機會,更希望他們能出頭天。

媽媽病重住院那一段日子,拉麗丹碧雅強忍心中傷痛,疲於照顧病榻上的母親,曾經有兩個星期沒去上學。「我當時很沮喪,但後來自己想想,如果繼續沉淪下去,父親會擔心,也無法為母親圓夢。所以就振作起來,還好考試成績很理想,還上了大學!只是,很可惜,媽媽沒辦法參加我的畢業典禮了。」

「有時候我難免也會覺得累,但耳邊會響起母親的句句叮嚀,給我很大的動力。」拉麗丹碧雅不只是自己努力,也督促弟弟霖吉斯,一起完成母親的遺願。
打從2007年,慈濟補助這個家庭,多年來到互動,一家人與慈濟志工從陌生到熟悉,即使不同種族、文化、語言,也相處融洽。(攝影者:李獻雄,地點:烏絨巴西(Ujong Pasir)住家,日期:2012/10/07)

樂觀知足 從小立志助人

「我以前都不太愛唸書,初中評估考試(PMR)成績不太理想。」霖吉斯雖笑說自己成績不好,但也都拿到中等。母親往生後,霖吉斯有所覺醒,開始認真唸書,成績突飛猛進,在馬來西亞教育文憑考試(SPM)中,獲得優異成績。

問及他年紀輕輕,怎麼在困境中自立自強?樂觀的他表示:「從小,我家裡的狀況就是這樣,所以也習慣了,只要我們接受它,就會想辦法去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

勇於面對現況的霖吉斯,心中還有個願望,他說:「我不祈求大富大貴,喜歡簡單的生活,我以後要當一名移民局官員。」這是霖吉斯從小的願望。也許個性外向好動,不喜歡待在辦公室,又或者眼見父親飽受申請公民權之苦,因此他立願未來要好好幫助別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羅秀娟 馬來西亞報導 2012/10/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