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素媽媽 願力顛覆傳統
2014-12-07 | 顏玉珠
茹素之路?
準媽媽排眾議 力尋素食真道理
李美霞的先生張子恩與佛典《水懺》有分特殊的情感。早於2011年,慈濟馬六甲分會帶領志工一起深入《法譬如水》 經藏演繹中的懺悔果報障〈夢歷六道〉,並於當年的七月吉祥祈福會中呈現此音樂手語劇的演繹後,下定決心開始茹素。太太李美霞早於2008年因為參與慈濟五月浴佛活動,而茹素至今。
回想當初知道懷孕時,張子恩和太太李美霞兩人心情既興奮又開心,雖然兩人早已約定寶寶從胎裡開始茹素的決心。然而寶寶將是先生家中的第一位長孫,喜悅的心情逐漸被擔心、害怕、不安所淹沒。懷孕初期,當張子恩向父母親表達茹素的意願,意見相左讓夾在兩個女人之間的他倍感困惑。再則,陸續接到家人和親戚朋友的關心,他們倆的壓力也與日俱增。當時,李美霞對於素食的營養和烹調的技巧還未能完全地掌握,夫妻倆缺乏信心,也無法排除他人對於素食與母體、胎兒健康上的疑慮,內心的煎熬曾讓李美霞徬徨。
婆婆吳秀英女士緩緩道出當初的想法:「不可以!懷孕還吃素,應該要吃營養的食物,魚呀肉呀這些才夠。以前,兩位大人吃素可以,但懷孕不一樣,孩子需要營養。」李美霞則積極透過各種管道,不管是書籍、刊物或上網,竭盡所能地收集素食與健康的相關資料,增加自我的說服力,減少家人和親戚的擔心與質疑。
另外,她也一連聆聽三場慈濟人醫會醫師陳成亨的素食健康講座,收穫良多的她說:「我真的不懂就問、就找資料。尤其陳醫師的講座,真的讓我釐清很多觀念,建立起信心,也才能進一步跟周遭的親朋好友分享茹素的健康概念。」張子恩也附和說:「陳醫師的講座真的幫助我們很多,我也很感恩美霞的用心和堅持,更感恩媽媽的成就。我們不是盲目地吃素,有證據和資料顯示素食有助於健康。」夫妻倆對素食的堅持,讓孩子於胎中開始接受乾淨無汙染的飲食,不只自己信守生生世世茹素的心願,「或許腹中的胎兒是乘願再來的小菩薩,也能圓滿他的心願。」李美霞也道出心中的想法。
素食主義 扭轉傳統觀念
跨越第一關胎裡素的難題,然而接踵而來的卻是傳統坐月子觀念的衝擊。不是素食者的婆婆,卻必須負責媳婦坐月子的飲食照料事宜。吳秀英女士以堅定的口吻說:「坐月子不可以吃素,母親需要補強身體,而嬰兒需要營養的母乳,才能健康成長。」李美霞回憶起坐月初期的場景,笑瞇瞇地說:「當時婆婆說她可以買到很營養的土雞,又可以買到便宜的新鮮魚,還問我要不要。」她則再次強調茹素的堅持,婆婆雖無法認同,但也退一步順著媳婦的心意。
坐月期間,每天晚上吳秀英女士總會研究素食食譜,然而隔天一早卻又不知如何下手料理食物,她說:「煮湯或炒菜,沒有肉感覺就沒有味道,不好吃也不習慣,我都不知道怎麼煮。」當時不管煮什麼,見到媳婦總是吃得津津有味,逐漸建立起她的信心,她也隨大家吃素一個多月,從原本平淡無味的食物,漸漸感受到素食的美味與健康。
逐漸打破吳秀英女士長期以來對素食的誤解,由於目睹身邊的朋友茹素卻以素料為主,不僅臉色黯淡無光,身體更是瘦弱呈現營養不良的狀態,她說:「我以為吃素就是吃素料,全都是麵粉類的哪有什麼健康。原來,素食是要吃五顏六色的蔬菜和水果,我的身體真的舒服多了。」原本尿酸高長期引起的腳痛,卻在她陪媳婦坐月一起茹素半個月後,有明顯的改善,讓她開始與周遭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經驗,並勸導他們多吃蔬菜水果。
母乳充沛 不因素食而受限
經歷懷孕與坐月之素食考驗,緊接著面臨哺乳的問題。「母乳不足,素食嬰兒要喝什麼?」、「吃什麼可以增加母乳……」一推疑問,隨著每個階段接踵而至。然而,李美霞堅持不用牛奶來哺乳,她說:「證嚴上人說孩子是媽媽生的,為甚麼要給牛來養?」因為這分用心,不管工作再忙她都會儲存母乳,讓寶寶白天於保姆家中飲食也能無後顧之憂。均衡攝取營養的她,母乳並未因為素飲食而減少,使得孩子能以母乳為主,直至一歲。
懷孕時,她也積極尋找奶粉的替代品。當時,透過陳成亨醫師的講座,獲知市面上有專們為不同成長階段的孩子所設計的豆粉,提供寶寶成長所需的營養,而一掃心中的憂慮。從出生至今,大兒子持續地以豆粉為輔助飲食,提供母乳以外的營養來源。
第二胎母乳更為充足的她,完全以母乳哺育。冰箱中,幾乎全是她冰凍的母乳,由於常在臉書和社交族群中分享育嬰的經驗,朋友們不禁好奇地詢問她關於母乳的問題。眾人最常問的是「如何從飲食方面著手,製造更多的母乳?」李美霞總是開心地回覆:「我是全素者。」進一步,與大家分享蔬菜水果的益處。
健康素寶寶 安住家人心
隨著寶寶的成長,又面臨到寶寶副食品的選擇問題。李美霞再次投入資料收集,此時吳秀英女士內心也開始掙扎,傳統的思維再度湧現「魚、肉類的營養是最直接快速,有助於孩子的腦力發展和身體健康」。雖然媳婦和兒子一直強調,蔬菜和魚肉的營養是一樣的,但是她還是建議,讓孫子吃粥時搭配一些魚肉補充營養。她說:「當時真的很煩,曾經有一個念頭不然自行買魚肉過來給他們。」但卻未付諸於行動,開明的她表示孩子是他們的,為人爺爺奶奶的不可以堅持己見,要尊重他們。況且,明白媳婦不碰觸魚肉,讓她處理這些食材,是件殘忍的事情。雙方透過善解、包容與尊重,使得家庭的和諧不受素食議題所干擾。
吳秀英女士不好意思地說:「縱使當時我已常吃素並覺得素食好,但仍敵不過傳統觀念的束縛。」當時由於心存質疑,使她決定親自去找尋答案,從報紙書籍著手去收集,並時時與媳婦、兒子分享資料。相對地,他們也會與她分享,大家一起學習吸收新知。從中獲知,蔬菜所含的營養素與魚肉類等同時,吳秀英女士的內心也稍微釋然。
然而,為人奶奶的她一顆心還是懸掛著,無法完全安心。她表示以前每次兒子全家一起回家鄉探望時,總是會抱抱孫子,趁機衡量一下是否體重有增長,現在看到孫子與其他同齡的孩子沒兩樣,使她不再擔心掛念。回想過往,她坦然的道出內心的想法與轉變,對於第二個孫子她笑容滿面地說:「有了第一個孫子的經驗,這個我不擔心了。現在我們兩個老的,也都以素食為主了。」
看著大兒子小小的身影,穿梭於廚房中幫忙做家事,父母親的眼裡盡是無限的滿足與驕傲。李美霞說:「以前別人講吃素的孩子力氣小,身形不如葷食者,但我家的小寶貝卻力氣大無窮,活力充沛。」當兒子張貽承聽到馬上彎起手說:「承承有小老鼠(肌肉)」,引來現場一陣歡笑聲。一般人不喜歡菇類和苦瓜,卻全都是張貽承的最愛,攝取均衡的營養而健康成長的他,令爺爺、奶奶與父母親倍感安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顏玉珠 馬來西亞報導 2014/11/21)
一位新手媽媽,滿心期待地迎接新生命——也是家中人人期待的第一位長孫。然而,從懷孕、坐月、胎裡素至素寶寶的歷程,卻是困難重重。她是如何跨越考驗,全家攜手邁向堅定的準媽媽排眾議 力尋素食真道理
李美霞的先生張子恩與佛典《水懺》有分特殊的情感。早於2011年,慈濟馬六甲分會帶領志工一起深入《法譬如水》 經藏演繹中的懺悔果報障〈夢歷六道〉,並於當年的七月吉祥祈福會中呈現此音樂手語劇的演繹後,下定決心開始茹素。太太李美霞早於2008年因為參與慈濟五月浴佛活動,而茹素至今。
回想當初知道懷孕時,張子恩和太太李美霞兩人心情既興奮又開心,雖然兩人早已約定寶寶從胎裡開始茹素的決心。然而寶寶將是先生家中的第一位長孫,喜悅的心情逐漸被擔心、害怕、不安所淹沒。懷孕初期,當張子恩向父母親表達茹素的意願,意見相左讓夾在兩個女人之間的他倍感困惑。再則,陸續接到家人和親戚朋友的關心,他們倆的壓力也與日俱增。當時,李美霞對於素食的營養和烹調的技巧還未能完全地掌握,夫妻倆缺乏信心,也無法排除他人對於素食與母體、胎兒健康上的疑慮,內心的煎熬曾讓李美霞徬徨。
婆婆吳秀英女士緩緩道出當初的想法:「不可以!懷孕還吃素,應該要吃營養的食物,魚呀肉呀這些才夠。以前,兩位大人吃素可以,但懷孕不一樣,孩子需要營養。」李美霞則積極透過各種管道,不管是書籍、刊物或上網,竭盡所能地收集素食與健康的相關資料,增加自我的說服力,減少家人和親戚的擔心與質疑。
另外,她也一連聆聽三場慈濟人醫會醫師陳成亨的素食健康講座,收穫良多的她說:「我真的不懂就問、就找資料。尤其陳醫師的講座,真的讓我釐清很多觀念,建立起信心,也才能進一步跟周遭的親朋好友分享茹素的健康概念。」張子恩也附和說:「陳醫師的講座真的幫助我們很多,我也很感恩美霞的用心和堅持,更感恩媽媽的成就。我們不是盲目地吃素,有證據和資料顯示素食有助於健康。」夫妻倆對素食的堅持,讓孩子於胎中開始接受乾淨無汙染的飲食,不只自己信守生生世世茹素的心願,「或許腹中的胎兒是乘願再來的小菩薩,也能圓滿他的心願。」李美霞也道出心中的想法。
素食主義 扭轉傳統觀念
跨越第一關胎裡素的難題,然而接踵而來的卻是傳統坐月子觀念的衝擊。不是素食者的婆婆,卻必須負責媳婦坐月子的飲食照料事宜。吳秀英女士以堅定的口吻說:「坐月子不可以吃素,母親需要補強身體,而嬰兒需要營養的母乳,才能健康成長。」李美霞回憶起坐月初期的場景,笑瞇瞇地說:「當時婆婆說她可以買到很營養的土雞,又可以買到便宜的新鮮魚,還問我要不要。」她則再次強調茹素的堅持,婆婆雖無法認同,但也退一步順著媳婦的心意。
坐月期間,每天晚上吳秀英女士總會研究素食食譜,然而隔天一早卻又不知如何下手料理食物,她說:「煮湯或炒菜,沒有肉感覺就沒有味道,不好吃也不習慣,我都不知道怎麼煮。」當時不管煮什麼,見到媳婦總是吃得津津有味,逐漸建立起她的信心,她也隨大家吃素一個多月,從原本平淡無味的食物,漸漸感受到素食的美味與健康。
逐漸打破吳秀英女士長期以來對素食的誤解,由於目睹身邊的朋友茹素卻以素料為主,不僅臉色黯淡無光,身體更是瘦弱呈現營養不良的狀態,她說:「我以為吃素就是吃素料,全都是麵粉類的哪有什麼健康。原來,素食是要吃五顏六色的蔬菜和水果,我的身體真的舒服多了。」原本尿酸高長期引起的腳痛,卻在她陪媳婦坐月一起茹素半個月後,有明顯的改善,讓她開始與周遭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經驗,並勸導他們多吃蔬菜水果。
母乳充沛 不因素食而受限
經歷懷孕與坐月之素食考驗,緊接著面臨哺乳的問題。「母乳不足,素食嬰兒要喝什麼?」、「吃什麼可以增加母乳……」一推疑問,隨著每個階段接踵而至。然而,李美霞堅持不用牛奶來哺乳,她說:「證嚴上人說孩子是媽媽生的,為甚麼要給牛來養?」因為這分用心,不管工作再忙她都會儲存母乳,讓寶寶白天於保姆家中飲食也能無後顧之憂。均衡攝取營養的她,母乳並未因為素飲食而減少,使得孩子能以母乳為主,直至一歲。
懷孕時,她也積極尋找奶粉的替代品。當時,透過陳成亨醫師的講座,獲知市面上有專們為不同成長階段的孩子所設計的豆粉,提供寶寶成長所需的營養,而一掃心中的憂慮。從出生至今,大兒子持續地以豆粉為輔助飲食,提供母乳以外的營養來源。
第二胎母乳更為充足的她,完全以母乳哺育。冰箱中,幾乎全是她冰凍的母乳,由於常在臉書和社交族群中分享育嬰的經驗,朋友們不禁好奇地詢問她關於母乳的問題。眾人最常問的是「如何從飲食方面著手,製造更多的母乳?」李美霞總是開心地回覆:「我是全素者。」進一步,與大家分享蔬菜水果的益處。
健康素寶寶 安住家人心
隨著寶寶的成長,又面臨到寶寶副食品的選擇問題。李美霞再次投入資料收集,此時吳秀英女士內心也開始掙扎,傳統的思維再度湧現「魚、肉類的營養是最直接快速,有助於孩子的腦力發展和身體健康」。雖然媳婦和兒子一直強調,蔬菜和魚肉的營養是一樣的,但是她還是建議,讓孫子吃粥時搭配一些魚肉補充營養。她說:「當時真的很煩,曾經有一個念頭不然自行買魚肉過來給他們。」但卻未付諸於行動,開明的她表示孩子是他們的,為人爺爺奶奶的不可以堅持己見,要尊重他們。況且,明白媳婦不碰觸魚肉,讓她處理這些食材,是件殘忍的事情。雙方透過善解、包容與尊重,使得家庭的和諧不受素食議題所干擾。
吳秀英女士不好意思地說:「縱使當時我已常吃素並覺得素食好,但仍敵不過傳統觀念的束縛。」當時由於心存質疑,使她決定親自去找尋答案,從報紙書籍著手去收集,並時時與媳婦、兒子分享資料。相對地,他們也會與她分享,大家一起學習吸收新知。從中獲知,蔬菜所含的營養素與魚肉類等同時,吳秀英女士的內心也稍微釋然。
然而,為人奶奶的她一顆心還是懸掛著,無法完全安心。她表示以前每次兒子全家一起回家鄉探望時,總是會抱抱孫子,趁機衡量一下是否體重有增長,現在看到孫子與其他同齡的孩子沒兩樣,使她不再擔心掛念。回想過往,她坦然的道出內心的想法與轉變,對於第二個孫子她笑容滿面地說:「有了第一個孫子的經驗,這個我不擔心了。現在我們兩個老的,也都以素食為主了。」
看著大兒子小小的身影,穿梭於廚房中幫忙做家事,父母親的眼裡盡是無限的滿足與驕傲。李美霞說:「以前別人講吃素的孩子力氣小,身形不如葷食者,但我家的小寶貝卻力氣大無窮,活力充沛。」當兒子張貽承聽到馬上彎起手說:「承承有小老鼠(肌肉)」,引來現場一陣歡笑聲。一般人不喜歡菇類和苦瓜,卻全都是張貽承的最愛,攝取均衡的營養而健康成長的他,令爺爺、奶奶與父母親倍感安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顏玉珠 馬來西亞報導 201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