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繹父母恩難報 倡導孝行
2015-03-02 | 日本人文真善美志工今年(2015年)2月11日這天由志工與會員,還有來自東京僑界、企業界、留學生、慈濟日本人醫會籌備會的醫師、中文班的家長老師與學生等共二百一十三位演員,共同演繹共十個曲目的音樂手語劇。
駐日經濟文化辦事處沈斯淳代表專程蒞臨外,僑務委員黃宗敏、臺灣貿易中心東京事務所會長陳英顯,以及世華商會會長河維寧、大阪商工總會會長謝美香、橫濱華僑總會會長桐山利惠子、東京中華學校校友會會長陳櫻芳等僑界代表;以及日方單位前農林水產副大臣筒井信隆、友好宗教團體立正佼成會橫濱教會長椎名啟至、新宿立正佼成會教會長鈴木佐和子、海之里創造基金會同時也是東明寺住職的藤井副會長、佛國土岩佐澄隆住持等諸多貴賓也親臨觀賞。駐日辦事處沈代表夫人林則媛感於孝道之重要,親自參與其中〈序曲〉曲目演繹人員,數次隨同志工彩排與練習後領軍演出。
枯骨溯因緣 子女莫忘本
不同於一般的音樂節目,這日不論是舞臺下各界來賓計七百多位的觀賞者,或是舞臺上二百多位演繹者,每一個人其實都是主角,因為,人人都是父母所生,將近千人的與會者,在親情的定位上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天下子女」。
這部適合「天下子女」共同觀看的音樂劇,共有十個曲目,演繹著「天下父母」的心情。曲目之三的〈因緣〉中,佛陀帶領弟子南行,路見枯骨而恭敬禮拜,弟子阿難問佛原因時,佛陀解以:「枯骨因緣溯前世,或是多生父母親。」
在生生滅滅的生命歷程裡, 沒有人是不經母親十月辛苦懷胎而生,然而親情疏離的現代社會,許多人忘記了今世父母的存在與恩情。日本分會執行長許麗香說:「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待。透過我們入經藏,能夠呼籲日本社會對親子關係、孝道能夠深入,在社會上都有這樣的觀念。」
相隔十年,日本慈濟志工再次將《父母恩重難報經》搬上舞臺,不僅觀眾看得感動,參與演繹的人員感觸特別深。其中最後的〈終曲〉一幕,幾乎就是林俊郎的人生翻版。曾經犯錯受刑的他說,在舞臺上所演的像是自身的故事,當他最後對著黑暗中空空盪盪的搖椅大喊「媽媽!」一切為時已晚!「孝順要及時,我什麼壞事情都做過,被關過也坐過牢。」在舞臺上他以身說法,舞臺下真誠懺悔。
林俊郎深深體悟到「人生最大懲罰是什麼?是後悔!」「演這齣戲讓我體會很多,父母在的時候不懂得好好孝順他們,現在想孝順他們已經沒有機會了。希望演這齣戲把對他們的心意表達出來,希望他們看得到。人不怕犯錯最怕不改過。」
清淨在源頭 教化意義深
不論遠近,不分國籍,不計年紀亦不管是人子女或是為人父母,看著舞臺上的故事的同時,也好像是在回首自己的過往。駐日代表處沈斯淳代表肯定音樂劇,「讓來觀看的朋友們對於孝道有更深刻的認識,與善盡孝道的重要性。」
橫濱教會椎名啟至教會長則是於觀賞後表示,劇中以佛教教義所闡釋的親子關係他非常有同感,認為音樂劇充分表達佛教教義中最清淨的部分,並認為現今日本社會的問題是親子和家庭關係疏離。「現在日本的年輕人所欠缺的正是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認知。」而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做到淨化人心的工作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這次的活動看到來自各地,這麼多人來參與,他期待大家同心協力一起推動淨化社會的工作。
立正佼成會新宿教會公關部長鈴木先生,對於有這麼多的年輕人參與劇中子女演出,感恩驚訝與欣慰!對於現在日本家庭不重視親子關係的問題,他認為主要是二次戰後日本人拼了命地工作,物質生活提高之後,造成下一代的拜金主義,價值觀產生改變。因此,近幾年來新宿教會於外來人口眾多的新宿地區,致力於推動宗教的合作。
臺上亦臺下 入經藏載法
共分為十個曲目的經藏演繹,每一個曲目都讓觀眾感動得掌聲不斷。飾演〈子過〉劇情的菱本美美,演繹過後才明白一切都是因緣果報。「兒子以前都會罵我、咆哮我,朋友都勸我要放下,就是放不下啊!我還是很愛我的兒子。兒子再壞也是自己的孩子,要甘願做 歡喜還。」
在〈序曲〉中身著和服者登場的宮寺陽子是一位日本舞蹈老師。去年她因一位東北朋友在三一一震災時,領到慈濟的見舞金後感銘在心,向她提及這個令她印象深刻的團體,讓她興起一探究竟及代為道謝的念頭。沒想到來慈濟一訪之後,認同慈濟行善的理念,也開始參加每月一次的素食料理教室,這次並受邀著和服參加演繹。
對於當天的演繹,她覺得不論是歌詞和音樂都讓人非常感動,卻又覺得日本人要把孝順直接表達於行動上可能有點困難,但是可以一點一點地做。她的朋友因為工作而離開東北,但仍每星期持續地回故鄉參與志工活動,而她則因為要代替朋友來感謝,開啟了與慈濟的因緣,並參與了當天的演出。
今年的《父母恩重難報經》經藏演繹結合每年最大的活動祈福感恩會,會眾在活動最後一起感恩過去的平安,祈求天下無災無難,出場志工分作四條動線,呈上證嚴上人「福慧紅包」給予最大的祝福。
志工們期待透過音樂劇的演繹,重新省思並珍惜親子情誼、家人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共同記憶!【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日本人文真善美志工 日本報導 201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