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教好是一輩子的事

2015-03-02   | 惟珍
黃鏡維(左)重拾課本,當起兒子的補習老師。(攝影者:韋斐賀)
在職場上,黃鏡維是一名事業有成的實業家;在慈濟少年班裡,他是許多青少年的偶像。黃鏡維從陪伴大兒子參與慈少班的過程裡,受到啟發,改變自己,從嚴父成為慈父,從四位孩子的父親,成為青少年口中的「鏡維爸爸」。

個性霸氣 孩子恐懼

黃鏡維曾如此描述自己的四個孩子--老大從小不愛讀書,成績總是吊車尾;老二有閱讀障礙,對語文的掌握能力偏弱;老三有自閉症,不與人溝通,臉上總是沒有笑顏,學業成績也並不理想;老四雖愛讀書卻又自視過高,不肯虛心學習。

望子成龍的黃鏡維,以往是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這對當時的他來說是唯一的方法。他更準備了從細到粗的十二支藤條,希望孩子會因此受教、改變。大兒子七歲時,有一次在車上無法背誦乘法表,他氣得把兒子留在高速公路旁,揚長而去。

對教育孩子的費用,黃鏡維從不吝嗇,送孩子到全馬最好的激勵營,一個星期不惜花上三千令吉(近臺幣二萬八千元)的費用,但是孩子回來後不久又打回原形。

以往,黃鏡維個性格霸氣、蠻橫,周圍的人對他是「敬而遠之」,孩子也不敢接近他,有什麼事情都是透過媽媽來轉達。妻子黃琇楓也見識過先生嚴厲的一面,「以前鏡維是一個脾氣比較暴躁的人,他是用籐鞭教育,講話的樣子看起來也是特別凶,所以孩子都很怕他。」

為兒子學業傷透腦筋

大兒子黃煒犍念小學四年級(2003年)時,黃鏡維開始意識到必須正視孩子的學習問題。當時,級任老師約見黃鏡維,「你們身為家長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交給校方,你們父母親要有責任感,孩子上課的時候我們負責,但是回家學習的時候,要靠你們。你們工作那麼辛苦,也不希望孩子和你走同一條路,對嗎?」黃鏡維那時心裡納悶,自己當時是一名大學講師,孩子即使和他走同一條路,也並不委屈。

全家為二女兒慶生的合照。前排左起大女兒薇璿,二女兒薇樺,小女兒薇嘉,後排右起大兒子煒犍,媽媽黃琇楓及爸爸黃鏡維。(照片提供:黃鏡維)
原來,在全級三百三十位學生裡,兒子排名在三百名以外,這些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大都來自問題家庭,父母疲於找生活,級任老師誤以為黃鏡維也是這一類的家長,沒有提供孩子充足的學習條件和資源。其實,黃鏡維早已為兒子的每一項學科找了一位補習老師,一個月的補習費高達二千令吉(近臺幣二萬元),但是孩子的成績並沒有起色。

接著,兒子升上中一,總是因為頭髮過長、襪子沒拉整齊等紀律問題,被老師扣除紀律分數。直到紀律分數被扣為零分時,孩子面臨被退學的窘境。黃鏡維憤憤不平,覺得自己有能力為孩子找一間更好的學校,卻因為孩子的成績太差處處碰壁,好不容易才為大兒子找到一家私立中學,願意接受這個孩子。

放下身段與孩子溝通

有一次,大女兒把一段網路視頻交給黃鏡維,這是兒子在教師節表演嘻哈舞蹈的片段。黃鏡維看了之後很驚訝,他天天逼兒子讀書,放學也是他去接送,孩子回家就忙著補習,怎麼可能有時間學習舞蹈?原來下午三點半放學後的黃煒犍,趁父親四點來接他的短短半小時空隙,和朋友一起練舞。

黃煒犍的頭低得不能再低,以為父親會責駡他,但是黃鏡維轉了念頭,他知道孩子喜歡舞蹈,並沒有責駡孩子,反而粗聲粗氣地告訴孩子,以後改成四點半去接他下課,讓他有更多時間可以練舞。黃鏡維認為那是他第一次放下身段,與孩子如此溝通。

在還未踏入慈濟之前,黃鏡維自認還沒有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那時候我連稱讚孩子都不會。中二那一年年尾,他和他二位同學就在學校的比賽中拿到冠軍,他很有成就感,也很開心。」

黃煒犍獲獎之後,全家都為他感到高興。黃鏡維就對兒子說,「一個人要文武雙全,你舞蹈已經很好了,那你是不是要考慮『文』這方面呢?」

重拾課本 當起補習老師


黃鏡維經常受邀到各地的靜思書軒分享他如何改變自己,陪伴孩子以及青少年的過程。(攝影者:鄭錦輝)
幾個星期後,黃煒犍主動找父親商量,詢問父親未來應該選讀理科或是文科。黃鏡維本身的求學經歷也面臨如此的抉擇,他向黃煒犍詳細解釋其中的分別後,孩子向父親表態想讀理科。

「我心想他的成績是很難讀理科的。我就對他說,中四理科班有三科科學和二科數學都是用英文來教的,所以你中三的英文、現代科學、數學都要考到A,我就支援你讀理科。」

黃鏡維勉為其難答應了,但卻不能放心。即使工作繁忙,他還是重拾課本當起兒子的補習老師,教兒子數學和科學,但是兒子兩次預考的成績都不理想。初中評估考試放榜的那一天,黃鏡維帶著黃煒犍到學校拿成績。正當黃鏡維和其他家長聊天時,突然聽到兒子的歡呼聲,雙眼泛淚地跑過來把成績單遞給他。

「他就是那三科考到A,其他的科目沒有時間讀了,就是每科及格而已。」黃鏡維當時也激動落淚,回首這一路學習的過程,兒子的努力終於看到一絲曙光。

文理科之間的抉擇

上中四就讀理科班不到一個星期,黃煒犍愁眉苦臉地回到家,原來學業成績向來不理想的他,被老師勸說轉去修讀文科。這一個轉折對黃鏡維來說充滿戲劇性,兒子經歷的學習過程怎會是他的翻版?黃鏡維年少時是個電視兒童,學業成績並不理想,中三奮起直追,成功考上理科班,也同樣面對老師的質疑。當時沒有長輩能給他意見,他同意老師的建議轉去念文科,至今仍然後悔。

黃鏡維不想讓事件重演,到學校拜訪校長和董事會代表。學校的辦公室裡,兒子的成績單擺滿一桌,在教育界擁有三十多年經驗的董事會主席勸他讓孩子轉去念文科,「一個孩子即使在小學、初中的成績都表現良好,但是來到中四理科班,那是另一回事,因為理科的課程是很繁重的。你的孩子中二的成績從來沒有及格過,我們也沒有辦法解釋為何他能考到三科A,但是我們擔憂他以後念書會很吃力,所以建議他讀文科,以後當一個會計師也很不錯啊。」

黃鏡維接著述說自己成長的故事,從前,他也面對同樣的狀況,當時年輕的他以為自己成人之美,後來遺憾自己錯失讀理科的機會,讓他在接下來的求學生涯中吃盡苦頭。「如果你們不允許我孩子讀理科,我會另找學校。」後來校方經商討後提出條件,他們要求黃鏡維寫一封信授權予校方,若黃煒犍在未來六個月內,成績沒有達到校方的標準,他就得接受轉到文科的決定。

放下尊嚴 陪伴孩子


大兒子參與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為菲律賓風災到商店街頭募款。(照片提供:黃鏡維)
黃鏡維答應了這個條件,在家裡寫授權信時,兒子回想父親一直以來為他學業四處奔波,現在放下尊嚴為他寫這封信,他感觸落淚。

「在孩子眼中,我是比較硬朗,有威嚴的人,他看到我寫那封信的時候,他覺得爸爸很委屈。我就對他說,爸爸委屈沒有關係,但是你要爭氣。我會寫這封信,但是那六個月要靠你自己。」

黃煒犍下定決心努力學習,父親也重拾課本教導孩子,經過六個月的努力,黃煒犍終於達到校方的要求。黃鏡維知道孩子這些日子以來讀書很辛苦,黃煒犍也看到父親為了他非常忙碌,升上中五後,他便主動要求補習二個科目,讓父親多點時間休息,連補習老師也是他自己找的,不像從前一切都是由父親安排。

「那段我陪伴他讀書的日子,他感到很驕傲,他有一位父親可以這樣幫他做高級數學的習題。對他來說,他朋友的父母會送孩子去補習,但卻不會願意這樣陪伴孩子。」黃鏡維說。

參與慈少班的掙扎

中五那一年,也是黃鏡維陪伴黃煒犍上慈濟青少年班的日子。黃鏡維好幾年前就聽說過慈濟開辦的慈少班,當時他苦於教育孩子的問題,就為大兒子報名,但是一次、兩次、三次,總是欠了一分因緣,每次都擦身而過,不得其門而入。

直到黃煒犍已屆中五,原是不符慈少班收生條例,但慈濟教育團隊的志工看到黃鏡維如此用心,不忍再次使之失望,於是破例接納。黃鏡維當時並不知道參與慈少班的孩子必須由其中一位家長陪伴,以為只要安排司機接送孩子上課就行了。

「我當時認為慈少班就是給孩子去上紀律課,是孩子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當我知道需要其中一位元家長陪伴時,我甚至還想能不能聘請其中一位志工陪我孩子就好了。」2011年,在慈濟富都共修處(現為武吉免登共修處)的慈少班課程裡,黃鏡維心不甘情不願,帶著旁觀者的心情,陪伴孩子出席了第一堂慈少班的課,卻留下良好印象。

黃鏡維繼續上了第二個月的第二堂課時,更是面臨人生重要的一個轉捩點。「我沒有想到,我陪他去慈少班,不只是改變我,而是改變我整個家庭。」

鼓勵與讚美  事半功倍

黃鏡維陪伴二女兒學習攝影,讓她學習承擔攝影志工的功能。(攝影者:蔡雨鴦)
第二堂慈少課程,播放了臺灣著名的口足畫家謝坤山的影片。謝坤山以幽默的口吻,描述自己的孩子成績是倒數,分數是鴨蛋,卻依然對孩子賦予讚美和鼓勵,而今他的孩子也考上大學,主修德文。黃鏡維認為謝坤山的分享中充滿對孩子的同理心,簡直就像是神話般不可思議,但他在不知覺中把這種態度用在二女兒黃薇樺身上。

幾個月前,有輕微自閉症的女兒薇樺的成績剛好放榜,她的英文試卷考了三十六分,當時黃鏡維就責駡她,他認為這就是盡父母的責任。看了謝坤山的影片之後,黃薇樺的英文試卷成績也剛好放榜,這次只考了十八分。

黃鏡維看了成績,忍住氣,讓自己先冷靜下來。接著,他用溫和的口吻和黃薇樺溝通。黃鏡維問女兒,班上和她考到類似成績的有多少位?黃薇樺回應至少有一半。黃鏡維鼓勵她說,「那你及格不是勝了一半以上的人嗎?」黃薇樺表示認同。黃鏡維接著問她,「及格會難嗎?」黃薇樺說,「不難。」黃鏡維就要求黃薇樺,「那下次你能及格就好了。」

過了一段時間,黃鏡維幾乎忘了這件事,有一次回到家,黃薇樺站在門口等著父親回來。平時不與人溝通、頭垂得低低、沒有笑容的黃薇樺,也一百八十度改變,抬起頭來展露笑顏,很高興地告訴黃鏡維,她這一次的英文試卷考到了七十九分。這樣的成績對薇樺來說並不容易,黃鏡維一直以來對孩子都有期待,但是這麼多年了,他沒有想到鼓勵與讚美有那麼大的功效。他心裡無限感恩,「謝坤山師兄是我的貴人。他的一句話改變了我對孩子的態度。」

陪伴慈少 滿載而歸

2012年,黃鏡維承擔起教育志工的角色,在慈少班陪伴許多青少年成長,那一年他和教育志工團隊也帶著五十位慈少班的孩子,前往臺灣花蓮參與十五天的新馬華裔青少年華語人文營。

經歷了這段旅程,黃鏡維發現自己付出那麼多時間、金錢,全程陪伴這些青少年,其實不是犧牲,他獲益良多。「我要感恩那些慈少,在那一段時間,我真正把耳朵借出去,聽每一個慈少的心聲的時候,我現在回想起來,這個機會是我一生中沒有的。」

黃鏡維放下公司業務十五天,陪伴五十位慈少前往臺灣花蓮靜思精舍參與新馬華裔青少年華語人文營。(攝影者:黃薇樺)
這段回臺的時間,讓黃鏡維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如何與青少年溝通,瞭解他們的想法,甚至感動了孩子,讓他們回家後改變了自己對待父母的態度和方式。

「有些父母親和我分享孩子回臺之後的情況,我可以感受到父母的那種喜悅,感覺到孩子真的有改變。我也很替他們高興,我覺得如果一個青少年沒有顧好,好像我的孩子這樣,我會為他們的前途擔心。這一趟旅程真的是太值得了!」

一年又一年,慈少班裡有越來越多的慈少稱呼他為「鏡維爸爸」。2013年,黃鏡維也組織「慈少志工團隊」,在慈濟的活動中承擔任務,讓青少年學習付出的當兒也要有感恩心。

這一路走來,黃鏡維發覺,要改變孩子,先要改變自己。對個性不同的孩子,要因材施教,放下身段用心溝通。面對孩子的問題,應往好的角度去觀察,多用真誠的讚美和鼓勵的話,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看到孩子成長的時候,感覺收穫滿滿,比我去賺了一百萬、二百萬的那種情況還開心。假如賺到一百萬,我會花光了,但是把孩子教好,是一輩子的事,所以慈濟這個道場是我生生世世會走下去的。」

黃鏡維從一位高傲自大、脾氣暴躁的人,到今天聲色柔和,耐心寬容,判若兩人。他改變了自己,為家庭帶來和樂,孩子也不再害怕父親,奮發向上。努力求學的大兒子,現在修讀大學銀行及工商金融系;患有閱讀障礙的大女兒發揮繪畫的潛能,修讀建築師課程。有輕微自閉症的二女兒,當起慈濟的攝影志工,時時展露笑顏;聰明伶俐的小女兒也開始用心學習了。

如今黃鏡維真正品嘗了幸福人生的滋味,他希望能發揮自己的力量,花更多時間來陪伴青少年。這是因為他領悟到,把一個孩子教好,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文:惟珍 本文摘自:馬來西亞《慈濟世界》174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