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出經濟自主能力 尼泊爾職能縫紉班正式開課

2023-04-17   | 沈雅慧 林翠蓮
自2022年10月17日職能縫紉班正式開課後,慈濟尼泊爾會所後方,由儲藏室改成的縫紉教室裡,踩踏裁縫車的聲音如不輟的弦歌,加上普珈老師的殷切指導,每位學員認真學習的神情,堪稱「尼泊爾婦女向上記」的縮影。(攝影者:攸尼斯,地點:尼泊爾慈濟會所,日期:2023/04/06)
「我將來打算當一位裁縫。」尼泊爾濃眉大眼的莎吉娜(Sajina Khatu),年輕的臉龐帶著自信神采,對於能來學習縫紉非常開心,「因為能夠穿上自己縫製的衣服。」
 
在尼泊爾,大多數的婦女身處貧困的家境,由於是個內陸國家,沒有產業前來落腳,所以工作機會少之又少。慈濟在此開設的縫紉職訓所,希望為這群婦女找到改善經濟獨立的機會。

 
學員懷抱著學習一技之長,或是可以為家人縫製衣服的渴望,都相當認真聽課。(攝影者:攸尼斯,地點:慈濟尼泊爾會所,日期:2023/04/06)


展開職訓教育 也提供謀生管道
 
自2022年10月17日職能縫紉班正式開課後,慈濟尼泊爾會所後方,由儲藏室改成的縫紉教室裡,踩踏裁縫車的聲音如不輟的弦歌,加上普佳(Puja Khadka)老師的殷切指導,每位學員認真學習的神情,堪稱「尼泊爾婦女向上記」的縮影。
 
自開班後的這段時間,國際佛教學會麥特立法師(Bhikkhu Maitri)的堂妹頓渡(Dhundup Lama)送來三臺縫紉機,經過一番維修,也能夠投入運作了,加上原有的七臺,總共有十臺縫紉機可用來教導學員。
 
職訓班分初期班及中期班,初期班學員必須通過升級的考核才能升上中級班,第一期六位學員順利升級,所以初期班又多出了六位學員空缺,透過志工馬努基(Manoj Dhawal)初級班又多邀了六位村民加入。
 
學員學到技藝後,大多留在家裡為人縫製衣服,補貼家用;然而令志工擔心的是,有些家庭沒有能力購置縫紉機,或找不到訂單,學會的技能會漸漸生疏,甚至消失。
 
於是,慈濟除了提供職能教育給學員,還為她們找尋生機,讓她們在畢業後有賺錢的機會。思及慈濟每年都要花一筆錢,購買一些物資發放給學生,如校服、鉛筆袋、書包等用品,所以想到這類物資就可以讓村中婦女們來縫製,以工代賑,一舉兩得。
 
除此之外還計畫要慢慢培養女性企業管理人員,讓她們懂得如何管理小公司,長遠培養具有領導能力的人才。

 
志工期待通過教導婦女縫紉手藝,培養他們一技之長使之能自力更生。(照片:慈濟基金會提供)


給釣竿 盼學員自立更生
 
縫紉班的靈魂人物普佳老師,擁有11年教學經驗的她,是慈濟以工代賑的老師。普佳希望教導學生學習一技之長,除了可以為家人縫製衣服,也希望看到她們利用縫紉技術賺取收入,普佳說:「縫紉技術可以一生受用。」
 
普佳老師的先生拉梅仕是「菩提電視」的攝影師,每天清晨六點會在摩耶夫人寺直播摩訶菩闍菩提寺住持的誦經,傍晚時進行直播摩耶夫人寺的景色。後來慈濟人進駐藍毘尼後,他也經常跟拍慈濟的活動,當他得知慈濟要開辦縫紉班,馬上致電在加德滿都教導縫紉的太太普佳。
 
慈濟志工普佳在線上與慈濟志工見面後,普佳先到藍毘尼了解環境,並與馬努基了解開辦縫紉班的理念後毫不猶豫的表示,「願意承擔指導老師一職。」
 
「因為學會裁縫改變了我的人生,至今都不需要向家裡伸手要錢。」普佳希望將自己的經歷與獨立自主,藉由教授縫紉技術與更多女性分享。

 
普佳(Puja Khadka)老師擁有十一年教學經驗,她希望教導學生學習一技之長,可以為家人縫製衣服,也希望看到她們利用縫紉技術賺取收入,「縫紉技術可以一生受用。」她自己本身就是最佳示範。(照片:慈濟基金會提供)


得一技在身 對未來充滿期待
 
目前來參加職訓的學員有19人,她們都是為了學縫紉手藝而來。學生大都來自附近約一公里之外的村子,因為沒有巴士,家裡也沒有腳踏車,大都是步行而來,所以常會遲到,卻都不曾缺課。經歷了幾個月的學習後,其中有六位學員已經能繪製紙版、裁剪和縫製。
 
普迦(Poojia Dhawal)今年18歲,完成十年級的學業之後就退學了,如今待嫁閨中。因為家境貧困,得知學習縫紉可以增加收入,於是就報名了,目前正在學習紗麗滾邊、縫製褲子和襯衫。
 
家裡有一臺小縫紉車,適合縫製面料較薄的衣服,她覺得學會縫紉可以幫助家裡,將來嫁到夫家也可以開裁縫店,普迦滿心期待:「除了學習縫紉,我也想學習製作手工藝品,比如洋娃娃以及學習美容。」一項技藝讓普迦對將來的人生充滿希望,也對未來畫起了藍圖。
 
曾經也像這群女孩的普佳老師,如今以一顆過來人柔軟的心授課,期望學員們能將手藝學起來,一技在身讓自己的將來有一層保障。
 
(文:沈雅慧 林翠蓮 尼泊爾報導 2023/04/1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