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同獻力 盼用愛滅林火
2016-05-23 | 人文真善美志工加拿大亞伯達省從5月1日發生森林大火,延燒面積共達五十萬五千公頃,目前亞伯達省共有十五處山火,其中兩處仍無法控制。慈濟加拿大分會5月7日啟動賑災專案,並於5月11日至5月23日,在全加拿大二十六家超級市場募心募愛,啟發一人一善,消弭災難。
環保毛毯 兼具教育及實用
5月16日晚上,慈濟加拿大分會核心團隊召開視訊會議,決議此次賑災鎖定二大目標:一是做好發放工作,二是讓人醫會進入賑災人員緩和中心服務。由於災區空氣品質極惡劣,一般空氣汙染值達10級以上即對人體造成危險,目前火場區域汙染值高達38級,而緩和中心(relief center)的設置是為舒緩前線賑災人員煙害、壓力、焦慮等症狀。
17日,賑災團員共八人前往愛明頓緊急救難服務協會(EERSS)發放中心,協助發放。早上加拿大分會將庫存的兩百五十二條毛毯運到發放中心,正好其他單位捐贈的毛毯剛被領完。
慈濟毛毯面幅寬大、質地柔軟,很受歡迎!慈濟志工送出毛毯時,告訴居民和EERSS義工,這是回收寶特瓶製作的環保毛毯,他們使用這個毛毯時,也是保護環境,許多居民聽了很開心,似乎覺得自己也能有些貢獻。而慈濟環保毛毯的故事在EERSS義工之間傳開了,多位義工特地來到慈濟攤位,摸著毛毯,不可置信地說:「真軟!真的是回收寶特瓶做的嗎?」
有位女士覺得慈濟的毛毯顏色不夠亮,志工解釋這是回收寶特瓶製作的,為了保護環境而不染色。這位女士立刻叫孩子來,為孩子上了堂環保課,志工並示範環保毛毯抗水的特性,孩子立刻被吸引,抱起了環保毛毯。
下午,慈濟志工來到政府設置的愛明頓展覽中心的收容中心,關懷撤離民眾的需求,看到中心裡物資俱足,也有床位的提供,因此僅先貼心地將每十張床以布幔隔開,提供更多隱私。而因該展覽中心需恢復運作,正好部分大學亦開始放假,政府預備把部分受災居民轉往大學宿舍安置,評估過後將不需提供福慧床。
物資不斷 期盼居民早日回家
在關懷收容中心的受災居民時,一位女士感慨,近年亞伯達省北部開發油砂,大片森林被砍伐,環境受到破壞,許多人包括她自己都知道這個現象,但這次大火才讓她有深刻感受,因為她的住處在麥克默里堡火場北方約四小時的車程,也被強迫撤離。
有人認為麥克默里堡市的受災居民幾乎都在油田工作,薪水很高,應不需幫助。但是一位義工女士談到,先生原在火場附近的油田工作,和近四萬多油田工人一樣都遭緊急撤離,由於他們都是按時計酬的工作人員,沒工作就沒有收入,也沒有任何福利和保險。政府雖補助一千多加幣,但付了汽車保險,所剩不多,也不知究竟要撐多久。
亞伯達省省長11日時曾表示,如果所有情況安全,被撤離的八萬多位麥克默里堡市居民,最快可在6月1日開始返家。但是由於收容中心的居民需求急切,愛明頓志工決定加購浴巾及枕頭,18日下午四點送抵發放中心,馬上引起很大的注目。很多人對慈濟刮目相看,紛紛問發放中心協調吉姆(Jim):「他們怎麼一直有東西?從哪裡找到貨的?花了多少錢?」吉姆回答:「我不知道!」為此吉姆還特地來向志工們道謝,表示他從沒看過這樣的團體,一再說著:「你們真了不起。」
誠情相伴 共為發放做付出
經過一週與負責發放中心的愛明頓急難服務協會互動下來,對方十分支持慈濟。當慈濟志工收到由本會傳來證嚴上人的慰問信函時,賑災團欲借用協會印表機,工作人員立刻表示幫忙印製五十張,還表示如需更多儘管開口。
同時,慈濟加拿大分會後勤團隊也在溫哥華上網協尋愛明頓印刷廠,為四千份慰問信與信封印刷努力,沒想到廠商不但以急件處理,還提供賑災團對折價錢,愛心滿滿。另外也有一家毛巾廠商了解慈濟志工所購買的物資是為賑災在做詢價時,表示只需付毛巾成本價,廠商還願意一同負擔一半的運輸費,加拿大國人一同為受災居民的關心與付出,令人溫暖。
發放中心從5月9日開放,第一週每天約有五百名左右義工,第二週義工數雖減,但每天仍有約兩百多人。因為每天都有很多新義工,早上正式開門前,都會有義工訓練,帶他們認識各區物資。當來到慈濟的物資區塊時,負責訓練的人說:「如果你們遇見心情浮躁的居民,就帶到這個攤位,他們就會安定下來。」可見慈濟志工在EERSS所做的陪伴與安定人心的力量,已受到肯定。
19日發放中心還來了三十位東岸紐芬蘭省的警員前來協助,李奇茲(Rodney Richetts)和史金納(Shown Skinner)警官分配到慈濟攤位。李奇茲警官說,他們到麥克默里堡市支援一週,在明天回東岸前,決定來發放中心幫忙,慈濟志工趕緊把握因緣介紹慈濟及竹筒歲月,令兩位警官十分讚歎。
一位被安排在寢具毛巾區,與慈濟志工一起發放的本地義工問志工從哪裡來?是一家人還是團體?志工答:「我們人來自溫哥華,物資來自臺灣,我們叫做『慈濟』。」這位女士也表示,她是與來自外地的洛磯山脈教會團體同來。雖然大家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團體、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但同為加拿大受災的民眾付出,期盼這場森林大火能得到控制,讓居民早日回到自己的家園。
(文:加拿大人文真善美志工 加拿大報導 2016/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