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茲卡病毒 從病媒蚊開始

2016-01-30   | 王馨卉 陳品臻 陳冠瑜 林亭函
茲卡病毒的感染地區,已經不再局限於中南美洲,二十二個國家地區都紛紛淪陷,因此,抑制病媒蚊被成預防茲卡病毒的首要任務。(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茲卡病毒(Zika virus)最早是1947年在猴子身上發現,原本只在非洲赤道地區傳播,一直到去年(2015年)才在美洲發現病例,現在茲卡病毒風暴在美洲地區越燒越烈,世界衛生組織警告,恐怕最多有四百多萬人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茲卡病毒召開特別記者會,對抗茲卡的前景恐怕不樂觀,WHO美洲疫病應變負責人阿爾迪吉理表示:「登革熱在美洲已經傳播好幾年,如果用每年美洲登革熱病例數約二百萬病例來估算,美洲會有三百萬到四百萬茲卡病例。」

茲卡病毒感染症(Zika virus infection)是由茲卡病毒(Zika virus)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為黃病毒的一種,主要是經由蚊子叮咬傳播,擔憂大規模疫情爆發,不是空穴來風,過去很少人感染茲卡,人們幾乎沒有免疫力,目前也沒有疫苗或是快篩,加上今年聖嬰現象,濕熱天氣有利病媒蚊生長。

不只在中南美洲 延伸擴散至全球


1947年,在烏干達茲卡森林的一隻猴子身上首次發現茲卡病毒,五十年後才在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爆發第一次大規模人類茲卡疫情,2013年在法 屬玻里尼西亞,部分病患有神經性病變,一直到去年(2015年)才在美洲發現病例,短短半年時間,疫情就讓巴西政府焦頭爛額。

茲卡病毒的感染地區,已經不再局限於中南美洲,二十二個國家地區都紛紛淪陷,一隻雌性埃及斑蚊,一生可以產下五百顆卵,目前專家把防疫主力,放在研發出具有不良基因的雄蚊,讓病媒蚊的下一代,無法繼續繁衍。

隨著全球人口往來移動,病毒也更容易擴散。法國,傳出有五個茲卡病例,美國也有三十一例,都是境外感染後移入,在茲卡嚴重疫區的南美洲國家,更決定要召開會議,聯手合作。

不只疫情最嚴重的巴西相當緊張,還沒傳出疫情的部分南美洲國家,也人人自危。祕魯還沒有傳出病例,不過秘魯總統已經宣布,要投入近九億美金(約新臺幣二百九十億),對抗聖嬰現象影響,以及防堵茲卡疫情。

各國間聞之色變 從減病媒蚊開始


茲卡病毒讓南美洲各國聞之色變,不過其實在2015年之前,茲卡病毒不曾在南美洲爆發疫情,根據巴西學者發現,當地茲卡病毒和法屬玻里尼西亞的病毒樣本非常相似,認為病毒很可能是透過被病媒蚊叮咬的旅客,進而帶入巴西。

在美國至少十一個州,出現超過三十名境外移入茲卡病例,不過美國對茲卡的了解程度也還不深,只能從減少病媒蚊著手。

「控制病媒蚊非常重要,只要蚊子數量減少,可能就能控制病媒蚊傳染給人,再傳給蚊子。」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副主任舒查特表示,根據最新研究估計,茲卡病毒會威脅到美國六成人口的健康;英國專家也警告,茲卡疫情可能會擴散到北美和非洲地區。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專家惠特沃斯:「許多人從不知道茲卡病毒,大家都一無所知,大家都沒有免疫力,再者,很多病媒蚊在南美洲,一旦感染,很快就在人群中擴散。」 醫學專家表示,茲卡疫苗連起步都還沒開始,要經過研發,再等到真正核准上市,且普遍使用,恐怕還需要等上幾年的時間。

(大愛新聞:王馨卉、陳品臻、陳冠瑜、林亭函編譯 2016/01/2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