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鷹重生啟示 超越舊習氣

2015-06-22   | 張美齡
「只要放下錯的或舊的習慣,學習新的技能,就能調整生命,發揮潛能。創造新的自己與未來,需要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氣與重生的決定。」德宸師父藉由〈翔鷹重生〉影片,說明生命中有時必須做出困難決定,開始重生的過程,必須拋棄習氣,調整舊習慣,方有重生的機會。(攝影者:陳基雄,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5/06/15)
「菩薩發心拔除人間苦難,作他人的貴人,心地光明、方向正確、知足常樂,找到最有價值的人生。」6月15日至19日於花蓮靜思堂進行「2015年海外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中,靜思精舍德宸師父以「誠之情誼人間祥兆‧教之慇實造福富足」為題,詳述「誠、正、信、實」是修行的基礎,面對人我是非時,就能時時輕安自在。

正確方向 堅定做就對了

四十九年前克難慈濟功德會,由三十位家庭主婦以「竹筒歲月」慈善理念為源始,增加發展醫療、教育及人文等四大志業。慈濟志工以「大愛」精神,足跡遍及世界五大洲,成為國際NGO團體。德宸師父談起慈濟近五十年來,為深化志工「感恩、尊重、愛」之氛圍,故以「誠與情」為原點,期待能營造「慈悲等觀」的靜思法脈真諦,建立「人人協力」的慈濟宗門,並強調待人誠懇、觀念正確、信心堅定及實在做事,是做人的根本與修行的基礎。
泰國本土志工娜如文(Naru Wen)感動發願落實法親關懷,用心找回志工,共同成就慈濟大愛。(攝影者:陳基雄,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5/06/15)

這一席話讓泰國本土志工娜如文(Naru Wen)感動不已,並發願:「在當地看到慈濟法親,在團體中因意見相左,無法堅定地參與志業,而在團體中進進出出,我發願落實法親關懷,用心找回志工,共同成就慈濟大愛。」

另一位,也是來自泰國的志工劉美鳳,對於今年(2015年)年初社會對於慈濟所論談的話題,而心疼上人,上人始終抱持感恩心去面對,讓她感受頗深。近五十年來,上人給了所有的慈濟弟子正確方向,劉美鳳知道推展志業,遇到障礙時,必定起心動念,可能有停滯之狀況,甚至有退轉的憾事;更明瞭「法入心,法入行」的重要性,也體悟到「上人要大家堅定心念,做就對了!」

翔鷹重生 啟示自我改革

課程中,德宸師父放映〈翔鷹重生〉影片,敘述生命可長達七十歲的老鷹,在四十歲時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且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而牠的羽毛又濃又厚,翅膀也變得十分沉重,飛行變得相當吃力。

此時老鷹只有兩種選擇:一是等死,或是經歷痛苦的更生過程。老鷹必須經歷一百五十天漫長的操練,努力地飛到山頂築巢,不得飛翔。牠首先用喙擊打岩石,到完全脫落為止,然後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
新加坡志工李佳玲,由〈翔鷹重生〉影片,體悟當四十歲不惑之年,應如何解惑?又該如何勇敢地去面對所有困境?她願意透過聞、思、修,讓法入心,再由身、口、意行於外,讓大家瞭解慈濟人誠與情的人文素養。(攝影者:陳基雄,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5/06/15)

接著,牠會用新長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牠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再等待五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老鷹才會開始飛翔,重新再過三十年的歲月。

「只要放下錯的或舊的習慣,學習新的技能,就能調整生命,發揮潛能。創造新的自己與未來。其實需要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氣與重生的決定。」德宸師父藉由〈翔鷹重生〉影片,說明在生命中,有時候必須做出困難的決定,開始一個重生的過程。但必須拋棄習氣,調整舊習慣,方有重生的機會。

新加坡的李佳玲有感而發地表示,當四十歲不惑之年,應如何去解惑?並好好地定位人生,且如何淡定又如何勇敢地去面對所有困境?李佳玲認為要用正法,面對泱泱世界,她也表示願意透過聞、思、修,讓法入心,再由身、口、意行於外,讓大家瞭解慈濟人的誠與情的人文素養。

德宸師父期望志工「秉佛心、承師志」,以「誠正信實」、「四弘誓願」理念,勉勵學員以慈悲為首、忍辱為基、忘我為本、自利而利他,成為靜思法脈的傳法人,慈濟宗門的說法人。

(文:張美齡 花蓮靜思堂報導 2015/06/1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