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一點訣 傳人文無保留

2015-06-21   | 臺南人文真善美志工
來自十個國家及地區的學員,包含有遠自非洲的辛巴威,幾乎都是第一次踏在臺灣的土地上,準備努力學習人文真善美圖、文、影的知識及技術。(攝影者:李啟華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5/06/19)
「遇到困難時,不要害怕,因為這是成長的時候。如果覺得自己做不到,請記得上人說的,『用心就是專業,有心就不難。』」人文志業發展處文史組賴睿伶組長在「慈濟海外人文真善美研習營」課程中,鼓勵來自海外的學員們勇於突破自我,學習好人文記錄,為人間留美善。

6月19日至22日為期四天的「慈濟海外人文真善美研習營」,共有來自辛巴威、莫三比克、印尼、南非、緬甸、日本、賴索托、新加坡、柬埔寨、香港十個國家地區五十一位人文真善美志工參與。八十三位臺灣慈濟志工、人文真善美志工與承擔隊輔及各功能組工作人員。

承擔營隊課務長的北區慈濟志工陳漫晴說:「我們這次工作團隊的組成,非常年輕有活力,富有人文,課程的設計上雖然很緊湊,可是很活潑,希望這樣的經驗傳承與實作體驗,可以讓海外家人帶回去海外傳法。」

人文真善美的使命 為人間留經藏

歷經了第一天的開營與課程介紹,6月20日課程伊始,就由慈濟基金會人文志業發展處(簡稱文發處)主任何日生分享,記錄歷史不是回溯過去至今,而是在當下體現佛陀的慈悲等觀,真善美在全球各地,如:辛巴威、莫三比克、越南、緬甸等,將涓涓滴滴的美善故事記錄下來,就如清淨水滴逐漸累積成小溪、大河,流入長江、大海。

「心中若沒有法,如何記錄法呢?我常說:『你心中有的,才記錄得到;你心中沒有的,寫不出來,也拍不到,因為你不覺得這個很重要。選擇就是判斷,判斷的依據就是法。』」何日生表示,入法越深,記錄就更深刻,捕捉的感動就越能觸動人心。好的事,好的生命感動,不能沒有文字、錄影、照片留下來。「就像佛法,如果阿難沒有背下來,會有佛法流傳下來嗎?所以我們要傳遞這個法。」

文發處同仁吳明勳向大家說明文史紀錄的重要性。(攝影者:鄭素貞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5/06/19)
在「人文真善美的使命」課程中,賴睿伶問:「尼泊爾大地震之後,黃福全師兄在帳棚下面,抱著喜馬拉雅學校的孤兒,給他好久不曾有的父愛。這樣的圖說,大家有感受到父愛嗎?」學員們感動地回應:「有!」

「大愛,是世界共通的語言,以圖、文、影音呈現,加上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讓愛的表達更具體。」賴睿伶師姊說,大家的語言不同,或許信仰也不同,卻要說同一件事,慈濟,能不能成為普世的價值,讓更多人知道,靠的就是真善美志工。

慈濟是動詞,是感恩、無私、寬容、付出、見苦知福、大愛。人文真善美透過筆、相機、錄影機、電腦,為時代作見證,為慈濟寫歷史,為人間做典範。賴睿伶鼓勵大家,期待透過這次的課程,各位能夠把社區裡面愛的故事,也能夠分享給更多人。

出班前做好準備 長期記錄多用心

出班記錄前,有哪些準備工作呢?文發處圖像組黃琳惠師姊,鉅細靡遺地分享海外賑災活動,出班記錄的前置準備事項,出班的注意事項,及作品的整理與存檔。

例如,一開始需要知道地震的災情、影響的範圍、傷亡的情形等;人文真善美也需要收集即時訊息,需要知道地理位置、時差、氣候、簽證、地圖……等等由本會協調中心的最新賑災訊息。出班前,記得檢查相機日期、畫數設定,及相關機器設備的準備。

相對於短期賑災工作記錄,如何進行長期紀錄課程中,講師沈昱儀透過簡報分享泰國慈善關懷個案金花阿嬤的故事,點點滴滴的過程是那麼感動人心。看了金花阿嬤的故事,王棉棉說:「以前做簡報時,比較注重如何報導這個個案,今天才體會到,志工與個案互動的過程,兩邊都是受益者,要用心去觀察注意,這一點是以後要多用心的地方。」

參加研習課程,她深深的體會,平日要多聞法,「以前對佛法只聽懂一點點,感覺這和報導又沒有什麼關係,所以沒有好好聽法。參加研習才了解,要多聞法,心中有法,才能判斷出報導的重點,能夠透過好的報導來啟發別人。 」

圖文影模擬實做 解開學習關鍵

「幸福有沒有在你身邊,怎麼一直看不見,幸福有沒有在我身邊,讓我看看她的臉……」在〈幸福的臉〉樂聲加上團康帶動下,讓下午第一堂課「圖文影基礎概念模擬實做」開始前,現場氣氛熱絡。

營隊中,由臺灣人文真善美志工承擔隊輔,引領大家討論。(攝影者:許妙如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5/06/19)
攝影模擬實作課程中,講師羅瑞鑫帶著南非約堡志工吳東寶,實際進行錄影實拍的課程,「兩個人以上算大景,臉部連著手部的鏡頭叫中景,單獨大臉的鏡頭叫特寫。」看著吳東寶無法確實掌握好鏡頭,羅瑞鑫也拿出錄影機示範,讓吳東寶依樣劃葫蘆照著做。

慈濟志工吳東寶是南非約堡的實業家,多年來在非洲救助貧苦居民,為了將慈濟的美善足跡留下,吳東寶義無反顧地承擔人文真喜美志工,他去買了一部相機,把他所成立的社區供食站大小事都記錄下來,一個人就負責了照相、錄影、做簡報,再將資料送回花蓮。

吳東寶分享:「這次最大的收穫,就是可以把鏡頭的構圖拍得更美,還有學習到5W1H,就不會像以前不曉得要拍什麼。」經過課程,吳東寶終於清楚之前影視組同仁希望他幫忙多拍一些本土志工的畫面,可以怎麼記錄了!

學員來自各方 翻譯不可或缺

本次課程學員雖然不多,但因為大家來自各地,卻需要動用許多翻譯志工,有英文翻譯、緬甸語翻譯,甚至需要先翻譯成英文再轉譯成葡萄牙語。

來自莫三比克的翻譯志工 Eunice Angelina 分享,協助慈濟活動的語言翻譯,是相當有趣且能很快接收到佛法的工作,可以吸收不同的資訊,且愈來愈多。她很感恩翻譯團隊全力協助,幫助他們事先就清楚課程內容,方便她將英語再轉譯成葡萄牙語給本土志工聽,讓學員們可以很容易的聽懂課程內容,幫助他們學習。

對外語很有興趣的呂依玲,從海外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營,到海外人文真善美營隊,全程協助口語翻譯工作。為了讓海外學員可以把上人的法及慈濟精神理念帶回自己的國度,她將上人的法所傳遞的意涵,及講師的課程要傳達的意思加以整理後,再以學員們最能理解的語句說出來。 「因此,對於上人的法必須非常入心。」

呂依玲笑著說,雖然看似在付出,其實收穫最多的是自己,每天法喜滿滿,不是被動的接收,而是同時間的動腦思考,同時間的汲取法水。

(文:蘇慧智、林香秀、王鳯香、黃湘卉、顏吟修、劉青燕、王惠香 花蓮報導 2015/06/2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