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連線浴佛 全球雲端同步祈福

2021-05-09   |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
浴佛的節奏,莊嚴肅穆,人人心口一念,動作合齊,虔誠祝禱。(攝影者:邱繼清,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21/05/09)
鑼聲乍響,鼓聲隆隆,優人神鼓法鼓祈福,喚醒沉寂天地,也為2021年佛誕節、母親節及慈濟日三節合一的浴佛大典揭開序幕⋯⋯
 
2021年5月9日花蓮靜思堂道侶廣場,精舍師父、慈濟四大志業、警消人員和慈濟志工齊聚,在謹守防疫規範下,拉開距離參與浴佛大典,並與臺北臨濟護國禪寺與龍山寺同步祝禱,而且透過直播在雲端匯集全球祝福,這是繼去年(2020年)之後,改變各地自行舉辦浴佛的方式,全球無時差同心同念。
 
諸山長老 佛誕祝福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眾人齊聲〈讚佛偈〉景仰佛恩,大雄精舍明光法師殷切叮嚀:「我們佛教四眾弟子,同心共振,表達對佛的大禮敬與孝學。」
 
「禮佛足、誠齋戒、祝福吉祥!」眾人依序浴佛,洗淨心中塵埃。證嚴上人慈示莫忘除了禮敬諸佛,父母恩,眾生恩:「兩千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出生,也感恩我們母親節,更要感恩人人天下眾生恩,合和互協讓天下平安。」
 
五濁惡世,災難頻傳,浴佛當下眾人心口一念,盼災難消弭,人間祥和。元光寺普獻長老,愷示癡迷人心,早日轉迷為悟。「人類的飲食不當,每天要幾百億的畜生被殺,牠們死得很不甘願,所以就變成一個我們世界的災難。」
 
臨濟護國禪寺日傳法師亦慈示:「殺業這種瞋恨心太重,已經造成我們的共業,我們要承受這種病況,希望大家以佛法,來慈悲心對眾生。」
 
驚世災難,要有警世覺悟。上人在浴佛開示中,殷殷切切:「眾生共業。我們期待用善業來轉,過去人間的無明所造的業障,我們現在同樣也要用一念虔誠的心,我們可以一口傳法天下,人人互動來推動素。因為一口對生靈的不安寧,我們可以轉葷為素,會讓天下眾生共生息,這都是我們大家一念心。」
 
慈濟與臺北臨護國禪寺、龍山寺三地連線,結合各個宗教團體,集聚力量、齊心發願,期望這股善念、上達天聽,祥和社會。(擷取自大愛新聞)

大哉教育 深切省思
 
虔誠合十,跟著節奏踏出步伐,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深切地感受到今天(5/9)的浴佛比往年更要難得,「今天這場浴佛大典在保持社交距離的設計之下,讓所有的人能夠到廣場上來進行浴佛,其實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去反省自己,並且感恩臺灣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下,疫情沒有擴散,所以我們更要戒慎虔誠。」
 
她表示,回顧二十世紀初,西班牙大流感的疫情,面對新冠肺炎人類應該有更大的力量來應對,「科學這麼發達,醫學這麼發達,不到兩年就開發出疫苗,但是疫情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的就像上人告訴我們的,這是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大哉教育,我們應該要深切的省思。」
 
浴佛的節奏,莊嚴肅穆,人人心口一念,動作合齊。劉校長盈滿感動,「在每踏出一個腳步,每一個行進之中,我們浴的雖然是佛,祝禱雖然是佛,但其實真正浴的是心,每走一步都要自內心去問,到底我們要怎麼從自身做起,改變對生命的態度,對生活的習慣?」
 
「唯有每一個人都從自身做起,保護好自己才能保護別人,我們正確的生活態度,正確的價值觀,我們才能夠不破壞生態不殺生,不食用野生動物,病毒才能夠慢慢的消弭。」劉校長語重心長地呼籲,願更多人開啟智慧,共同為天下祥和而努力
 
2021年5月9日花蓮靜思堂道侶廣場,精舍師父、慈濟四大志業、警消人員和慈濟志工齊聚,在謹守防疫規範下,舉行浴佛大典。(攝影者:鄭啟聰,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21/05/09)

結合傳統 創新傳法
 
擁有二百八十二年歷史的臺北龍山寺首度與慈濟,一起攜手舉辦浴佛大典,除了保有傳統,也結合慈濟的創新,透過科技,共赴靈山法會,形式不同寓意不變,匯聚無盡無量的宗教願力,為世間來祈福。
 
龍山寺董事長黃書瑋說:「浴佛的意義,不是為佛來浴身,而是要藉由浴佛的儀式,淨化我們自己的心靈。」
 
龍山寺誦經生謝春夏對於透過雲端同步匯集祝福,感受殊勝:「(過去)我們都是以傳統方式在做,這一次看到慈濟來這裡,跟我們一起在做比較創新,不是單一在一個寺廟裡面共享,可以連線又可以跟大家一起共享。」
 
「佛法要深入在人間,最需要的是要能夠更接引、 扎實。」桃園佛教蓮社住持明靄法師也認為佛法要適應社會變化:「讓年輕人能夠來信誦我們的佛法,所以我們不能脫離了傳統,但也不能捨離了創新。」
 
龍山寺總共邀請十位法師,帶領大眾一起祈福,其中明光法師,準備一段祝福文,為太魯閣出軌事故祈福、期望早日消弭疫情,更呼應了上人的大哉教育。「人人盡心盡力,用最真誠、懺悔的心,以大哉教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齋戒茹素 讓更多眾生得平安喜樂。」
 
結合各個宗教團體,雲端集聚力量、齊心發願,期望這股善念、上達天聽,災難消弭。

(整理自:大愛新聞、浴佛簡報 花蓮、臺北報導 2021/05/0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