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力挺 研發救災器具

2011-06-21   | 白如璐
:機械所王維漢組長(右二)導覽「智慧機器人實驗室」。(攝影者:湯富豐 地點:工業技術研究院 日期:2011/06/16)
「蓬蓽生輝!」慈濟基金會同仁、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以及國際慈濟人道援助會志工,6月16日應邀來到位於新竹縣竹東鎮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參訪,機械所吳東權所長親自接待,希望工研院同仁也能受到慈濟精神啟發,以慈悲心工作,具體落實在世界各角落。

改變消費行為與思維 搶救未來

機械所王維漢組長帶領眾人參觀「智慧機器人實驗室」,看到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慈濟志工鄭芬蕙忍不住問道:「有沒有幫忙晾衣、摺衣的機器人?這樣我就可以二十四小時做志工了!」魏良旭師兄也打趣地說:「用打太極拳的機器人來敎手語,我比錯就不會被罵了!」

在嘖嘖稱奇聲中,大家回到會議室,聆聽基金會謝景貴主任分享國際賑災所見所聞,剛從日本發放回來的他語重心長地表示:「複合式災難到現在無法解決,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帶著輻射偵測器出門。」看到掉淚的老奶奶,他不由自主地上前擁抱,彷彿聽見老奶奶將一輩子累積的傷痛都宣洩了出來。

「每一天餓死兩萬五千人,慈濟四十七國分支會近來回報的活動都是發放。」謝景貴不禁要問:「現今大家都外食,倘若物流斷掉,我們有備糧?自有能源或小型發電機嗎?」對於現今災難強度和頻率不斷增加,謝景貴期待人類能改變行為模式,匯集眾人的力量,解救崩落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自成立以來,回收了1.2億支寶特瓶,節省石油6萬公升,減少排放二氧化碳300萬公斤,節省水資源1000萬公升。」李鼎銘師兄接續說明,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落實「環境保護、資源回收」於環保科技發展。

即使將盈餘全數捐出予慈濟基金會,鼎銘師兄都謙虛地說:「產值很小,還須努力。」讓吳東權所長不禁讚歎:「了不起!」此時,工研院徐爵民院長撥冗前來,受到大家熱烈掌聲歡迎。

落實慈濟精神 以慈悲心工作

在接續的交流討論前,謝景貴說明慈濟志工如螞蟻雄兵般,在宜蘭為災民打掃屋內土石後,手破了,腰間脊椎盤突出的毛病也犯了,可惜市面上未有合適的小型機具。他也以「生命吸管」為例提到,如果攸關存亡的飲水問題得到解決,就能真正幫助災民。

工研院徐爵民院長(右二)歡迎慈濟參訪,機械所所長吳東權(右三)更親自接待,表達願意盡力協助開發救災設施。(攝影者:湯富豐 地點:工業技術研究院 日期:2011/06/16)
「一路上都和我談人道救援的研發構想,雖然少看了以色列的風景;但我心中沒有絲毫的遺憾,反而,心理覺得很踏實。」吳所長接著提到今年(2011)3月與綠能所周珊珊組長,陪同工研院徐院長到以色列考察水資源與綠能後,因此回國便找了各組主管討論救災科技的研發,其中羅展興組長更是主動參加人援會,擔任機械所救災研發專案的召集人。

而之前就與慈濟有互動的綠能所劉振邦副所長也說道,八八風災時,曾為山區的瑞峰國小設計高濁度淨水系統,總算讓學校如期順利開學。曾聽到證嚴上人開示:「地球上最後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讓他十分感動,他再度分享今天學到的靜思語:「五百人就是一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劉副所長說:「工研院有七、八千人,可以成為很多尊千手千眼。」

「土石流裡有木頭、石頭,土有多硬?」機械所強忠萍副組長提到「輕便型多功能廢土清運模組」的研發不禁說道:「該做的還有很多,壓力蠻大的,但總要有個開始,可能要親自去挖一次,才知道該如何研發。」

專業發揮慈悲 少走冤枉路

謝景貴聽後十分感恩地說:「早點來工研院,就可少走冤枉路。」他希望四周風力與太陽能源都能集結下來,落實在慈濟全台兩百多個環保教育站,就能推動在民眾生活中。

會議尾聲,許文通副組長表示,慈濟從人的角度出發,不論是上人教化人心以治本,或是慈濟救災以治標,兩者都同步在做。慈濟整合很快,921大地震第一個到現場,工研院則推動綠色製造,為地球節能減碳。

而促成此次「科技與人文經典演講」的周珊珊組長,則希望雙方能長久配合,身穿環保織品的她以行動支持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讓吳所長聽後也很認同,希望以具體行動,讓人援會各組「召集」人不再「著急」。【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白如璐 新竹報導 2011/06/16)
{rtmp}20110623-2{/rtmp}
.點選以上 觀賞影片.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