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院長 心中多一分體諒

2012-03-02   | 陳守環
潘永謙院長確信因緣所生,「法」行於生活,人的自私自利,貪、瞋、癡的行為,自然會漸漸地減少。(攝影者:江昆璘 地點: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體育館 日期:2012/02/19)
「萬一我停診或是不在院內,比較吃虧的是病人。」這是關山慈濟醫院潘永謙院長,落實「視病如親」的心靈指標。

犧牲睡眠入經藏  志業家業事業平行

關山慈院副主任黃坤峰,2000年3月15日醫院啟業籌備前,即跟隨潘院長服務。他認為潘院長是位「不倒院長」,在院內門診、值班、開刀房與巡病房,要空出五分鐘的時間都難,總是為病患著想。這次潘院長和同仁入經藏,大家克服時間上的壓縮,下班後一起演練,更凝聚彼此團隊的向心力,努力推動齋戒。

關山慈院入經藏九位菩薩,從農曆年過後開始,每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下午五點至六點,進行密集式地演練;由妙手種子用心地帶動大家共修。潘院長下班以後,如果沒有其他事情,把握時間與同仁們一起練習一、兩個鐘頭。

「萬一我停診或是不在院內,比較吃虧的是病人。」這是關山慈濟醫院潘永謙院長,落實「視病如親」的心靈指標。(攝影者:江昆璘 地點: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體育館 日期:2012/02/19)
醫院事務繁忙,事業、家業與志業兼顧並重,病人永遠是第一;關照病人解除他們的痛苦,是醫護人員的本分事。所以,工作完成之後再練習手語,師兄師姊及志業體同仁互相協助,寄送很多影片觀摩,只要一有時間就去看影片,專注學習手語及唱誦。

潘院長說︰「還好,我們年紀都屬於中年時期,需要的睡眠不是很長,一天大概五個鐘頭左右;所以,還是可以找時間演練。過年期間,別人休假,我們無法休假,必須守護生命、守護健康為任務。」

高品質醫療 偏鄉做得到

1961年生的潘永謙院長是香港僑生,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就選擇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之後派任到更偏僻、更需要醫護人員的關山慈院。

潘院長的專長是骨科,尤其擅長用「解剖鋼板」及「骨髓內釘」固定的方法治療骨折病患,在許多人不信任關山慈院的醫療技術下,他默默的用醫術和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專業與能力,在偏遠地區提供不亞於都會區高品質醫療,他率領著關山慈濟醫院做到了!

身體力行結善緣 遠離諸業莫沉淪

潘永謙院長(前排左一)勉勵同仁們用心演繹之外,關懷病人、解釋病情的互動,要以經文作參考,一定要努力地身體力行。(攝影者:江昆璘 地點: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體育館 日期:2012/02/19)
入經藏以後,潘永謙發現自己更要親切地對待病人及同事,收斂自己原來有不耐煩地脾氣。他從《水懺》最喜歡的段落「遠離諸業莫沉淪」中,確信因緣所生;若把「法」行於生活,人的自私自利,貪、瞋、癡的行為,自然會漸漸地減少。

潘永謙以前遇到病情不是那麼地急,結果凌晨四點就來掛急診,就會主動提醒白天來看診就可以。現在會想:「會不會是病患白天很忙?或是白天不會很痛,晚上痛得很不舒服才過來。」比較會體諒每個人有不同的情況,沒有必要的話就不講,全然真誠關心。

潘永謙院長也勉勵同仁們用心演繹之外,關懷病人、解釋病情的互動,要以經文作參考,一定要努力地身體力行,持平等心以愛啟善。演繹之後,他也期勉自己跟同仁們能持續共修,讓生活想得開、看得透,就行得通。【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守環 臺東縣關山慈濟醫院報導 2012/02/2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