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來時 自己的苦算什麼

2012-06-17   | 蔡鳳寶 陳美純 林玲悧 施金魚
水是故鄉甜,喝著常住師父斟上的靜思茶,滿懷感恩之情。(攝影者:簡宏正,地點:花蓮靜思精舍,日期:2012/06/15)
2012海外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圓緣帶(板橋)
一心嚮往回到心靈的故鄉,但上司不願准假,還提醒陳思妤請假會影響考績,但為了圓夢,她在堅持中將身段放軟,不斷跟上司溝通,終於獲得上司的首肯。踏上心靈的故鄉,看到莊嚴殊勝的主堂,她覺得不虛此行。

四大終調 順利「回家」

經過一夜好眠,抖落旅程疲憊,6月15日清晨五點半,「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第一梯次學員來自三十個國家地區,共約八百位學員,在二百餘位工作人員陪同下,自新北市板橋和三重兩地分別搭乘火車,回歸花蓮的心靈故鄉。

一路上,每一個車廂都有故事。身為隊輔的萬德勝與學員分享靜思精舍主堂帶給他的感動,他說:「人生有方向,千斤萬擔都能挑;人生沒方向,一根稻草折彎腰。」火車轟隆轟隆不停前進,穿過隧道,進入豁然開朗視野中,在熱情陽光照耀下,盡掃幾日來的陰霾。

「感恩有上人的祝福!」連日來全臺豪雨不斷的天氣,讓宗教處的曾海洋為這次營隊能否順利進行擔心不已,當全體學員抵達精舍時,迎接大家的是淡淡的雲朵,輕輕撫著靜思精舍背後那座青綠山峰,「也無豔陽也無雨」,所有活動按計畫進行,讓曾海洋和全體工作人員鬆了一口氣。

精舍巡禮 找到承擔的力量

精舍巡禮,學員從中了解到上人及常住們「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簡樸家風。(攝影者:簡宏正,地點:花蓮靜思精舍,日期:2012/06/15)
為了讓全球的慈濟人都能在慈濟發祥地有一個溫馨的家,2009年在證嚴上人的首肯下,精舍主堂工程啟動!來自全臺的慈濟志工以蓋自己家的心情,盡力奉獻。今日和風徐徐,走過靜思草原,喝著常住師父斟上的靜思茶,滿懷感恩之情,走進主堂,學員們細細撫摸樑柱,感受到萬物皆在說法,慈濟人的愛盡在精舍裡。

「為了能夠回來,我曾虔誠發願……」來自新加坡的鄭淯鎂,有著一張清秀的臉龐,她說:「我從馬來西亞到新加坡打工, 職場上要修忍辱的功課,還好我心中有『慈濟』。」未婚的她,還有遠在馬來西亞的家人需要照顧,所以對於她在慈濟的熱誠投入,遠方家人心中有些不安。幾年前,雖有十幾年工作資歷的她,因金融海嘯的關係,最終還是被裁員,因為慈濟法水潤漬讓她了知無常、深信因果,終讓她學會轉念與正向思考,即使遇到人生低潮,仍然用兩年的時間,幫母親圓滿榮董。

馬來西亞的陳思妤一心嚮往回到心靈的故鄉,但上司不願准假,還提醒她請假會影響考績,但為了圓夢她堅持中也身段放軟,不斷跟上司溝通,終於獲得上司的首肯。踏上心靈的故鄉,看到莊嚴殊勝的主堂,她覺得不虛此行。

聽到精舍師父分享,上人一生都是為別人蓋房子,把最好的給別人,不在乎自己,這次主堂的興建即使已是迫切的需求,上人還是不捨拆除舊建築,是弟子一再的請求,上人才點頭答應。為了蓋主堂,許多師兄師姊想要發動募款,但上人告訴弟子:「我有我的尊嚴,你們只能出力蓋自己的家,不能出錢。」讓陳思妤對上人起了更深的敬意。陳思妤十分期待能見到上人、皈依上人,成為上人真正的弟子。

澳洲的王俊堯在社區擔任副協力隊長,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法來帶領社區,他前來取法。望著出現眼前的精舍,他不由得緊張起來,深怕自己表現得不夠好。隨著精舍師父的帶領,他走入精舍師父的生活中,才了解到,精舍師父自己種蔬果,秉持自力更生的精神,令他敬佩不已。

三十國家地區 千人開營相見歡

三十個國家地區計八百位學員及二百餘工作人員,於花蓮靜思堂舉行開營相見歡。(攝影者:潘常光,地點:花蓮慈濟靜思堂,日期:2012/06/15)
「只要緣深,就不怕緣來遲。」上人雖然不在身邊,海外各地慈濟人,卻用一念堅定的心,步步踏實,把握時間,善用空間,把愛灑在人與人之間;而臺灣慈濟人用迎接法親家人的心,以身作則,以身示教。

「因為大家都有共同的方向,堅持一念道心,做就對了。」德宸師父代表致詞,並期勉大家:「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的六度精神,落實在五天的營隊期間,人人身上是一部大藏經,「彼此分享推動志業的法寶,相互學習,相互共勉,進而回到僑居地去推動,讓法脈遍及全世界。」

澳洲墨爾本負責人謝坤耀表示,因為大部分的海外志工都只願做事,若要邀請他們承擔幹部,他們都會推拖,有一次他聽上人說:「我最喜歡的是肯承擔的人。」就因這句話讓他感動在心,今天又聽到德晗師父開示:「若是甘願做,再重也提得起;願意接受磨練的人,就能生出真智慧、真慈悲,便能去除貪瞋癡等習氣。」回到僑居地後,謝坤耀發願會以此鼓勵當地法親,提起承擔力量,這樣才能得到智慧、法喜充滿。

回首來時路 慈濟家風勤行道

回首來時路,德宣師父概述上人自1964年在小木屋自修,於1967年由俗家母親贊助經費建置第一期大殿工程及工作房,至今(2012年)主堂完成,靜思精舍共分十四期工程。上人帶領靜思弟子以「克難、克己、克勤、克儉」建立慈濟家風,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日作夜讀」樹立靜思勤行道。

深信「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的佛門信念,慈濟世界從上人和五位弟子,以及三十位家庭主婦開始五毛錢的竹筒歲月,從一方的慈善到遍及全球五大洲的慈濟志業,半個世紀以來,上人和初期精舍常住師父們的精神,德宣師父喻之為「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慈濟主堂處處散發儉約樸素的莊嚴道風。上人的期許它為「建構千年的建築,凝聚全球慈濟人道心,發揮法脈、傳承良能」。(攝影者:陳正忠,地點:花蓮靜思精舍,日期:2012/06/15)
2012年元月,慈濟主堂落成啟用,這座仿唐式歇山重簷造型,節水排熱、節能減碳的綠色建築,隱隱地散發出儉約樸素的莊嚴道風。上人的期許是「建構千年的建築,凝聚全球慈濟人道心,發揮法脈、傳承良能」。

聽了德宣師父敘述這段精舍建造的歷程,新加坡的廖秀添感銘很深,「平常我們碰到一些逆境,就覺得人生很苦,沒想到上人所受的苦,是無法言喻的。」她是一位瑜珈老師,回新加坡後,她要努力推動上人的靜思語,並人間菩薩大招生,讓上人的大愛快速地遍及人間。

來自馬來西亞的曹桂玲因為一本《慈濟》月刊而走進慈濟,進而投入慈濟志工見習培訓行列。今年5月承擔浴佛工作人員時,親眼見到引渡她的資深師姊因為過累而當場昏倒,她心想:「這麼累,還要做下去嗎?」自小體弱多病的她,因受到父母特別的照顧,反而讓她養成無法吃苦的個性,當下讓她掙扎而升起退轉心。

此次,曹桂玲也和大姑一同參與此次的研習營,來到精思精舍巡禮時,她的心中有著無限的感動,尤其聽到德宣師父主講的「回首來時路」後,她更是潸然淚下,她說:「原來上人和精舍師父一路走來竟然這麼克苦、克難、克勤、克儉,自己的一些苦,又算得了什麼?」曹桂玲肯定又堅定地說:「從今而後,我要在慈濟路上更勇猛精進,即使做到倒下去,也不會再生退轉心了。」

靜思淨皂 慈悲與智慧的結晶

馬來西亞的曹桂玲到精思精舍巡禮,「原來上人和精舍師父一路走來竟然這麼克苦、克難、克勤、克儉,自己的一些苦,又算得了什麼?」發願要在慈濟路上更勇猛精進。(攝影者:徐振富,地點:花蓮靜思精舍,日期:2012/06/15)
「把握因緣,創造因緣,勤耕福緣。」德寋師父說起「靜思淨皂」的製造緣起,是因為某次隨師時,曾聽上人提到「化工洗劑造成太多的傷害……」,當下德寋師父就暗自提醒自己,回來後要試做一些「環保、自然、節能」的清潔用品。

而「淨露」的研發,則緣於龍王颱風時,上人對滿地落葉的不捨,德寋師父「一念動三千」,遂逐步研發出「純蒸氣蒸餾、純草本、非木本」的植物精油。

從「一念正心」開始,經由「場地的克難,屢次失敗嘗試的克己,研發不用電、純手動器具的克勤,到簡樸包裝的克儉」等過程,德寋師父表示,「從無到有,從零開始」,終而製造出植物性的肥皂。德寋師父幽默的言語,博得滿堂熱烈的回響。

從出坡中去體會佛法,深入「法華經藥草喻品」,了解「植物對人類的愛,並在植物中找到佛法,德寋師父從中體悟「覺天地之圓,達萬物之緣」的心境。

一臉青春氣息的楊蕙菁,是新加坡的學員,她聽了德寋師父介紹「淨皂」製造的過程、心境與體認,才了解平凡的日常用品,原來蘊涵慈悲與智慧的結晶,她表示回到板橋園區,一定要趕緊去買淨皂回去和親友分享。

一粒米的智慧與慈悲

緣於大陸賑災,上人不捨老人步行十里、百里之遙的「飢寒之苦」,以及不讓弟子「為了備餐花費太多時間而犧牲聽聞佛法」,德晗師父開啟了「香積飯」的研發因緣。

救災時,慈濟「香積飯」發揮極大功能,「省時間,省人力,省電源」,只要有一碗水,無論是熱水或冷水,就可以泡出一碗營養可口的米飯。德晗師父敘述研發過程,「身苦,心不苦;工廠即道場。接受困難,解決困難,有心就不難。」「虔誠以治心,戒慎以處事」,德晗師父為全體學員驗證「生命有無限的潛能,人生有無限的可能」。

新加坡的中醫師黃牽錡,因2007年參加印尼巴淡島義診而加入「慈濟人醫會」,當年回到花蓮參加「全球人醫年會」時,見證上人的慈悲和慈濟人的無私奉獻,讓她「非常的震憾和感動」。這是第二次回來參加全球四合一的研習營,聽了德寋、德晗師父研發用品和食品的那分「不為自己,只為眾生的真心,精舍師父們個個展現身教和言教,將上人的法融會貫通於生活、工作中。這一趟收穫很多!」黃牽錡臉上笑容可掬,心中法喜充滿。

臺北、花蓮一日往返,行程雖匆促,但心靈卻豐足,全體自花蓮返回三重和板橋園區時,已是晚上十點多了,沒有疲累,只有感恩,還有滿滿的能量,準備迎接未來四天的精進課程。【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蔡鳳寶、陳美純、林玲悧、施金魚 花蓮報導2012/06/1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