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發源 普明寺九十周年

2012-06-25   | 陳信羽 鄧明怡
普明寺經歷戰亂、原住民信仰等考驗,走過將近一世紀,對於佛教興顯或對花蓮地方來說,都是相當具有歷史意義的。(攝影者:古亭河)
普明寺經歷戰亂、原住民信仰等考驗,走過將近一世紀,對於佛教興顯或對花蓮地方來說,都是相當具有歷史意義的。「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之前,證嚴上人就是在此修行;而功德會成立後,所舉辦的第一次冬令救濟也是在此;對於慈濟人來說,這是一個尋根聖地。

近一世紀的信仰 地藏菩薩安定人心

虔誠、清淨的佛號聲,穿透炙熱的天氣,近午時分,位於靜思精舍後方的普明寺正在舉行2012年的端午午供。位於花蓮秀林鄉佳民村的普明寺,在住持上慧下寶法師的帶領下,走過將近一世紀,並於6月24日舉辦普明寺九十周年慶。

1922年,因為原住民抗日事件,以及霍亂疫情,於是當時在「製糖公司北埔農場」工作的「嘉村忠吾」,從日本神社將地藏菩薩帶到「惠門山地禪寺」供奉,讓這個地方因為信仰而平安,這也成為「普明寺」的前身。普明寺主任委員蔡印來表示:「他的目的就是在這個地方,可以安定人心,所以它是一個善的中心。」

早期的寺院毀於二次大戰,直到1958年,在許聰敏老居士等善心人士的籌資下,才建造如今的「普明寺」。普明寺宗奎法師說:「這裡是一個,原住民所信仰的中心,他(村民)把它當作一般寺廟拜,祭拜一些葷食,逐漸(慧寶)師父就教導他們,拜素食的一個功德,這個殺生、拜葷食的情形,就慢慢改變過來。」
(翻攝自:普明寺九十周年慶邀請卡)

克難修行不忘濟貧 四大八法拓全球

1963年,證嚴上人到花蓮之後,就在普明寺後方的「小木屋」修行,雖然那時生活清苦,但卻讓上人專心無騖的閉門潛修《法華經》。1969年2月9日,「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不到三年,由證嚴上人帶領二眾弟子,在普明寺舉辦慈濟第一次冬令救濟,而這項人道關懷如今拓展到全球七十四個國家地區。

早期跟隨著上人的資深慈濟志工靜航,回憶起那段時光,開心地說:「我就是跟上人,在(精舍)後面,普明寺的時候就參加,很高興現在全球都知道我們慈濟,大家都很努力,很認真。」

從日治時期至今,純樸的普明寺已經九十周年,不論是對佛教的興顯,或對花蓮地方的貢獻,都成為歷史的見證。為慶祝九十周年慶紀念,日據時期建造者--嘉村忠吾的孫子嘉村孝,特地遠從日本回到臺灣花蓮尋根;嘉村孝表示,對於普明寺將來的期望,就是祝福寺廟的發展,並祈禱師父以及會眾們,都可以健康平安。
(圖:慈濟早期檔案照片)

另外,光復後的建造者--許聰敏的女兒以及孫子許清源也回來,一同見證這片愛的發祥地。回憶童年時期,許清源說:「我小時候每到初一、十五,都會來這邊拜拜,我那時候差不多五六歲,跟大家一起看人家在拜拜也跟著進進出出,現在回來看到這些景象,實在是很開心的事情。」

隨著時間的更迭,代代相傳的不只是宗教的信仰,更是那一分愛的堅持,與無私的付出。

{rtmp}20120625_8C824E25-9BD6-1262-3EB4-2161DF313851{/rtmp}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陳信羽、鄧明怡 花蓮報導 2012/06/2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