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桃花園 生命中的陽光

2011-10-17   | 王麗珍 莊敏芳
哥哥小祥(左)與弟弟小葳(右)第一次來參加新芽課輔活動。(攝影者:游秋桂,地點:桃園靜思堂,日期:2011/09/25)
一向寧靜的桃園靜思堂茶道教室裡,一群吱吱喳喳的孩子,看見久違的師姑師伯(慈濟志工),開心圍繞在身旁,「愛的桃花園新芽課輔活動」第四期課程於9月25日進行第一次上課,一大早志工們張開熱情的臂膀,歡迎新、舊學員的到來。

「師伯我這次國文考100分耶!」「你今天怎麼這麼晚才來,我們快要來不及了。」大家迫不及待地趕緊上車......

聽著他們童言童語述說著,志工楊慶鴻嘴角笑意總是忍不住往上揚。每到新芽課輔的日子,楊慶鴻一早七點鐘便開著車子,到關懷戶家中接孩子到靜思堂上課,和這些學員從陌生到願意分享學校及生活上的點點滴滴,陪伴的過程心中那份感動無法用言語形容,看到他們漸漸的進步、成長,就覺得好欣慰。

課業輔導燃希望

承擔訪視志工已四年的楊慶鴻說:「接觸的個案愈多,就越覺得自己的力量越渺小,這些孩子的家庭有的是因身體病痛或家庭問題、隔代教養,而造成生活上的困頓,每次探訪,都好想趕快協助他們從貧困的環境中走出來。」

原本開著小轎車的楊慶鴻,為了讓孩子在乘坐時,能更寬敞舒適,於是就把轎車換成休旅車,這樣除了可以載更多學員外,也希望陪伴的弱勢家庭孩子,不要錯失任何學習的機會。
為了讓孩子在乘坐時能更寬敞舒適,志工楊慶鴻(右)把轎車換成休旅車。(攝影者:游秋桂,地點:桃園靜思堂,日期:2011/09/25)


「小祥與小葳因為身體的因素,發育比同年齡的小孩慢,但學習態度卻比別人認真,也比別人努力!」楊慶鴻侃侃而談。

「這個不是這樣寫,要這樣做才對啦!」「我自己會做啦!唉唷!你不要再來了。」小葳催促哥哥趕緊回到座位上。

就讀小三及小一的小祥與小葳是這一期新芽課輔的新學員,不同年級的他們原本是分配在不同桌課輔,但哥哥小祥似乎總是不放心弟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往小葳這邊跑,看一看他的狀況,深怕弟弟習題不會寫,兄弟倆深厚的感情在課堂中表露無遺。

任職於中興國中的教學主任彭瑞齡,加入教聯會後,在郭誘雪老師的邀約下,加入輔導孩子的陣容,彭瑞齡說:「當教學主任後,已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幫學生上課,今天感覺好像初次執教鞭時的緊張!覺得今天準備的資料不夠,下次還要再設計一些數學教材,讓孩子更能深入了解,做習題時就更能得心應手。」

課輔活動在訪視、教聯會、外語隊等團隊陪伴下,期望每個新芽的孩子在慈濟品格教育薰陶下,人人懂得知足、感恩,且在志工耐心無私的付出中,學習、正確態度的人生觀。

訪視關懷如己親

「父母親都是菲律賓華僑,在我讀幼幼班的時候父親就因病往生,母親因家族遺傳因素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她也在我幼
教聯會老師彭瑞齡仔細輔導國二學生數學。(攝影者:游秋桂,地點:桃園靜思堂,日期:2011/09/25)
稚園時期開始洗腎……」戴著黑框眼鏡,溫文有禮的志隆娓娓道來他的身世。

母親洗腎後行動不便,得靠助步器行動,乖巧的姊姊開始料理母親的生活起居,志隆上小學後也學著分擔照顧的責任,餵食、幫母親梳洗,甚至推著輪椅送母親去附近診所洗腎等事,都是姊弟倆親力而為。

2006年母親意外摔傷脊椎,因延誤就醫,再也無法行走,得靠輪椅代步。三年前經由提報,蘆竹區訪視志工展開膚慰關懷,每月定期探視了解生活狀況,也從心理層面安慰輔導,協助蔡家走出因病而貧的困境。

獎助學金激上進

桃園區「愛的桃花園」新芽課輔活動推動一年半以來,將在10月29日於桃園靜思堂首次舉辦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受獎者全是慈濟基金會長期照顧戶、居家關懷戶的在學學生;希望獎學金能鼓勵這些特殊家境的學子,讓他們減輕經濟負擔,有信心在人生路上繼續勇敢前進。

新芽獎學金的獎勵類別有全勤獎、進步獎,孝悌獎、特殊表現獎、學習領域獎等獎項,經由各區訪視人員推薦關懷個案中優秀學子,就讀國中三年級的蔡志隆即榮獲學習領域獎的殊榮。
蔡同學感受到志工滿滿的愛,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攝影者:江宜蓁,地點:桃園蘆竹鄉案家,日期:2011/10/09)


10月9日這一天,志工專程送來志隆獲頒獎學金的邀請卡,臥病的蔡媽媽,虛弱地坐在床沿,雖然手臂因長期洗腎須扎針,隆起數顆大小不一的腫塊,讓她疼痛不已,但是對著熟悉的志工們,提起兒子即將接受表揚感到欣慰,開心暢談一雙貼心的子女,能自立自強、成績優異,臉上展現出滿足的笑容。

在母親眼裡,孝順懂事的志隆從小就很獨立,現在每週一、三、五得提前下課趕回家,協助她搭乘復康巴士前往醫院洗腎和復健,志隆沒有因為家境不好而自暴自棄,正面思考讓他勇敢面對困境,力爭上游維持品學兼優,不讓母親操心。

「獎學金不只可以資助我的學費,還可以補助家用。」志隆對這份賀禮充滿感恩,家變後,一直接受社會慈善單位的資助,從志工手中接到邀請卡,他靦腆地笑了。喜歡國文科的他表示,現階段要用心在課業上,希望長大後可以成為作家,未來出社會,也要學習志工精神,回饋社會繼續把愛傳遞出去。【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麗珍 莊敏芳 桃園報導 2011/10/0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