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農耕 為糧食危機準備

2011-10-27   | 陳志明
頭戴斗笠,頂著大太陽,見習學員董恆春挖出肥肥的番薯,臉上綻放出收成的喜悅。(攝影者:蔡思培,地點:三峽園區,日期:2011/10/23)
近年來,全球四大不調,災難頻傳,證嚴上人希望對全球的糧食危機有因應之道,因而成立慈善農耕隊。2009年6月11日北區農耕隊起動後,新北市慈濟三峽園區「大愛農場」也於2010年3月6日正式動工整地。

秋高氣爽,暖暖陽光遍灑大地。學員帶著快樂、新鮮及好玩的心情,個個頭戴斗笠,彎著腰,頂著大太陽,挖收蕃薯。10月23日,新北市永和區課務團隊,帶領見習志工及培訓學員共150人,前往慈濟三峽園區大愛農場體驗農耕。

實踐三生和諧 因應糧食危機

目前,農場的有機農耕面積大約1.5分地,種植面積約1分地,其餘0.5分地則種植香草等忌避類作物。雖然農作的種植條件不佳,但志工們仍為了糧食危機作準備,發揮克勤、克儉、克苦及克難精神,全力維護這片農地。志工更依循上人的慈示,以慈悲心來耕作,融入慈濟人文,齊心護育地球,期望讓大地充滿無限生機。

慈善農耕隊以自然植物所散發的香氣來驅除病蟲,達到「生產、生態、生活」的三生和諧。北區農耕隊志工陳明福表示,目前園
農耕隊隊員蔡正典,詳細介紹澳洲茶樹種植方式及功效,讓學員產生濃厚的興趣,紛紛攜帶樣本回家,準備體驗親手種植的樂趣。(攝影者:曹健輝,地點:三峽園區,日期:2011/10/23)
區,以工代賑的方式,邀請生活困苦的家庭參與農耕隊,希望他們能學習農耕技術,未來也能有一技之長,以謀得生計。

旱稻實驗成功 極力推廣抗天災

在分站體驗中,農耕隊隊員蔡正典向學員詳細介紹,澳洲茶樹的種植方式及功效,吸引不少喜歡香草類作物的同好仔細聆聽。蔡正典說:「春天開花、易繁殖、少許毒性、驅避蚊蟲、外敷使用等,都是茶樹的特點。」這也讓學員產生濃厚的興趣,紛紛攜帶樣本回家,體驗親手種植的樂趣。

富有堅韌生命力的旱稻,是原住民早期的主食之一,主要靠大自然的雨水,及土地中涵養的水分,結成稻穗。園區所實驗種植的旱稻,也已在今年成功收成。農耕隊志工洪榮隆表示,希望能將實驗種植成功的技術,推廣至缺水的地區進行種植,以減輕糧食不足的壓力。

志工陳世宗說:「在撕地瓜葉的時候,才知道我們平常吃的一盤菜,是需要花這麼多的心力。」在農場中,陳世宗學到許多天然除蟲的
學員陳芷玲親自操作鋤頭翻土,她表示,園區志工們的辛苦及用心大家有目共睹。在她心裡,已經有一塊綠洲,就是三峽園區。(攝影者:曹健輝,地點:三峽園區,日期:2011/10/23)
方式,植物腐壞後,也可以回到大地再使用,而這就是三生和諧的最佳方式。園區剛起歩,所以,陳世宗邀約大家,一同付出心力及時間到園區幫忙,更勉勵大家可以邀約好友,參與農耕生活。除了吸收新鮮空氣外,也可以鍛鍊身體。

感恩粒粒艱辛 體悟克己復禮精神

學員蔡宜玲在體驗旱稻及採收地瓜葉的過程後,分享:「只是採收地瓜葉,站起來腳就覺得很痠。這時,我才深刻感覺到,每一份食物都是上天雨水的滋潤,需要很多人辛苦種植、採收及處理,這一切得來不易,所以,我們更加要珍惜。」藉由這次學習的機會,學員也從中體會到,上人推廣「吃東西只吃八分飽,要留二分幫助別人」的道理。

三峽區志工許美育說:「與天地共生息,是三峽園區的特色。在這裡我們可以藉由與土地的對話,做一番省思,體會克己復禮的精神。」實際參與農作後,許美育從植物的生長中,學到堅韌不拔的精神。

學員除了學習農耕知識及實作體驗外,三峽區慈濟志工的用心,更是讓大家收獲滿滿。此趟大愛農場之行,也讓全體學員滿載而歸。

(文:陳志明 新北市三峽報導 2011/10/2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